近日,北京發布了第一次霧霾紅色預警(要不是之前黃色預警發布的有點疲勞,就是這次霾真的不能用爆表形容),盡管環境惡劣,但好在首都人民都喝了一碗由土豪網紅董明珠和王健林親手熬制的“土雞湯” 。如下圖:
12月16日,在人民大會堂的中國制造高峰論壇上,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中集集團副總裁李胤輝、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熊青云以及董明珠,在演講中稱已參投珠海銀隆。
對于投資金額,董明珠透露“所有,我所有的資產!”。有好事者查董阿姨身價——10億以上。
之后,董明珠高調宣稱:“不是因為格力收購不成功,我就妥協了!我看好銀隆的技術,看好它將給我們中國乃至整個世界帶來的環境保護。”這一次,董明珠以個人身份全力投資珠海銀隆,同時,她還拉上了王健林、劉強東等一席好友。
董阿姨的面子問題
此前個人曾撰寫《格力投資人夢里笑醒 130億小錢布局新能源產業》,用來支持董阿姨掌舵下的格力集團,作為產業資本方,參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而且趁著政策熱乎越快越好。
藍鵝,隨著前幾日新的消息,董明珠以個人信譽(面子),換取土豪朋友的支持,一起參與到本該產業資本長期培養,且剛剛起步的新能源產業。剛看到這個消息,非常驚訝,順便就聯想起想起了一句話:老人家一生犯下最嚴重的錯誤。
對于這種做法,個人看還是面子問題害人。董明珠在掌舵的格力集團時,和銀隆新能源其實有過很多交集,包括在技術、管理團隊上的溝通都已經非常深入。在通過集團收購銀隆新能源問題上,和銀隆的掌舵人魏銀倉交情自然深厚。在被集團否決收購案后,面子上和老朋友沒法交代很正常,于是,想去其他老朋友一起,至少把這個投資的承諾給兌現部分,也可以理解。作為個人短期的解決方案也是可行。
其實,我絲毫不懷疑董明珠造新能源車的良好初衷。不過,通過私人全部家當參與,無疑讓人想起另一個人——賈躍亭。類似賈躍亭通過幾乎質押自己全部股權,寄希望制造自己理想中的用戶生態,舍命一搏,被很多人認為瘋狂,要成功,至少要有超人的能力。
暫且當董阿姨是認真的,在63歲的年齡,也想放手一搏。那么,我想替可愛的董阿姨看看銀隆新能源的價值,以及后續怎么圓這個局?
董明珠的造車夢
關于投資銀隆的細節,中集集團傳出的消息是:“大連萬達集團、中集集團、董明珠個人、北京燕趙匯金國際投資公司、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和個人,共同增資30億元,獲得珠海銀隆22.388%的股權。其中,中集集團下屬企業增資2億元入股銀隆,占比約為1.5%。”其中中集下屬企業注資2億元,而萬達集團投資數額為5個億。
董明珠認為,目前銀隆的鈦酸鋰技術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最先進的。那么,咱們復盤下銀隆的發展。
2004年9月,魏銀倉在珠海注冊了廣東銀通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孫國華為法人),注冊資本1.07億元,經營范圍包括對交通、能源、房地產項目的投資,物業管理,物業代理等。
魏銀倉瞄準了電動汽車核心“三電”中最關鍵、也是利潤最高的動力電池,之后聯合多名國內專家,在這個領域深耕。在2009年6月,沉寂多年的珠海銀通專家組成功研發出了環型納米超導鋰離子動力電池。
2009年年底,珠海市佳美房地產與珠海銀通交通能源投資以現金方式,設立銀通新能源有限公司,之后的幾年時間里,珠海銀通歷經了五次增資和四次股權轉讓,相關公司也不斷更名。
2013年,銀隆還是銀通的時候,收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奧鈦納米科技有限公司(Altair Nano)公司53.6%的股權,涉及總額約3.25億元,并將其技術、生產線和銷售體系收入囊中。通過這家公司,掌握了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鈦酸鋰技術。截至2015年8月,其注冊資本已飆升至6.4億元。
據悉,鈦酸鋰電池可以實現15分鐘快充滿電、6分鐘充滿90%、循環次數可達2.5萬次以上,這在經濟性上明顯優于傳統磷酸鐵鋰電池。不過鈦酸鋰電池的“不足”是能量密度偏低,銀隆生產的鈦酸鋰電池第四代,據稱相比第三代成本下降,能量密度又提高一半以上。這是董明珠看中的核心競爭力。
市場上,如今主流的是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 。
如今阻礙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核心是:能量密度(當然其他基礎設施也是非常重要)。
中國的核電工程悄悄享譽全球
從技術上看,資本關注的是高能量密度的材料和技術,結局新能源發展的痛點。(理論上能做到最大的能量密度是核聚變電池 ,中國核能自主可控技術正在試發展階段)
從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來看,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以及日本制造業長期吹捧的氫燃料動力技術等等,都是擺在鈦酸鋰電池前的“攔路虎” 。
列舉以上,主要想說明的是,造車夢和技術夢其實是一個,技術的局限,就是董阿姨未來造車路上的局限。
董阿姨怎么保住面子,還能圓夢?
這個問題其實是個套,不小心把自己套進去了。其實小編自己的溫飽夢都還做到一半,怎么好說給圓土豪的夢呢。不過套上了,總要想法解嘛。所以,暫且試試:
一、關于面子問題
說起面子問題,還是回到之前格力集團收購銀隆不成這個根子上。
董明珠曾表示,收購不成功是出于一個偶然事件,我投資銀隆不是為了牟利,而是希望這個產業快速發展。
偶然事件是:前海人壽曾大量購入格力電器股票,在2016年11月17日格力電器復牌至11月28日短短8個交易日內,其持股比例從今年三季度末的0.99%上升至4.13%,逼近5%的舉牌紅線。同時,前海人壽的持股排名也由公司第六大股東上升至第三大股東。前海人壽來參與增持上市公司的股票,其實就是多余的資金來避險,要的是方便是“快進快出” 。而董明珠提案的收購銀隆,是慢慢產業投資路,套上就不好說了,而且其前景挑戰頗多,于是提案被第三大股東否了太正常不過了。
而目前情況是,大連萬達集團、中集集團、董明珠個人、北京燕趙匯金國際投資公司、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和個人與珠海銀隆簽署增資協議,共同增資30億元,獲得珠海銀隆22.388%的股權。
當初格力電器擬收購銀隆,是以格力電器嚴重低估的股票(每股15.57元)收購珠海銀隆股權,珠海銀隆作價130億元,而且配套募資100億元。而現在4家企業加董明珠個人增資,珠海銀隆估值下調至104億元,估值較此前格力電器收購對價大幅下調。
那么說,通過銀隆目前的吃虧,來換取前期資金到位,后續前海人壽相關險資有序退出,董阿姨還是要去說服格力集團來玩,重新估值銀隆130億進入,再讓王健林、劉強東等退出,這一來一去,前面的好朋友拿到了錢度過難關,后面進入的好朋友賺點錢體面的離場。
董阿姨的面子算是保住了。
二、造車夢還得慢慢做
新能源汽車發展貌似在中國出現了井噴,不過,明眼人都看到中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政策驅動。
因此,要發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如今300公里里程是痛點么?充電是痛點么?對于幾千輛的銷量已經是特大單。因此,核心已經不單單是技術問題,而是強有力的資源運營能力。
董阿姨的造車夢沒法一天實現,多整合資源,多打磨運營才是關鍵。
--------------------------我是有底線的---------------------------
以上,看在為董阿姨小編我也是操碎了心,點666個
先先
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