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達理
01
我們有幸站在歷史拐點上,觀察并參與技術帶來的新一波浪潮——進擊的AI不再停留于儲能時期,它向我們正面襲來,摧枯拉朽,為生產力帶來的一場爆發式的改變。
但是,幾乎大多數人都嚴重低估,AI的波及范圍。在生產關系領域,AI已經卷起一場最具顛覆性的變革風暴,未來無人幸免。
智聯招聘2017中國年度最佳雇主評選中也反映了AI帶來人與人之間生產關系的這一革命性改變:
“2017年,以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已被公認為第四次產業革命的重要驅動因素,在為全球經濟活動賦予巨大能量的同時,也對就業生態帶來革命性改變。”
在“連接大于擁有”的時代,AI與傳統雇傭關系迎面相撞,重寫職場規則,顛覆我們的想象:
(1)員工忠誠度不再重要;
(2)絕對管控不再行之有效;
(3)組織邊界不再清晰可見。
02
縱觀人類發展史,雇傭關系變革的進步故事已濃墨重彩上演了四場。生產力每一次躍遷的過程中,組織對于個體的占有關系越來越弱,個體之間的社會連接在不斷增強。
我們選擇從占有度和連接性兩大因素入手,建立一個坐標軸,用以分析職場的演變。在這一過程中,雇傭關系的平等性不斷地得到提升。
第一幕:“工場時代”
雇傭關系第一次出現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可以追溯到商品經濟初期的家庭手工作坊。在中國明清時期,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農業社會對雇傭關系的認識具有濃厚的階級性色彩,雇傭關系的人身依附性質嚴重,占有度高。但作坊主依靠剝削工場里的傭工獲取利益,不談連接。
第二幕:“工廠時代”
當工業社會的巨輪緩緩啟動時,雇傭關系開始走出家庭,來到工廠。
卓別林的《摩登時代》正是工廠時期的縮影。機器隆隆的大工廠中,藍領工人只是大機器生產中的一顆小螺絲釘,掙扎在瘋狂的流水線上,用勞動力與資本家換取微博的收入,個體之間孤立無援,
第三幕:“寫字樓時代”
跨入現代社會,人類開始尋求服務型消費,服務行業應運而生。主流雇傭關系從工廠走向寫字樓,白領增多,上班變得更加體面。
組織建立社會化的科學管理制度連接個體,而個體在高強度的工作之下,卻能更平等地追求升職加薪的成就感,在制度體系內調節利益分配,商業游戲變得成熟。
第四幕:“SOHO時代”
互聯網技術的造訪帶來第四次革命。科技將世界抹平,全球化的流動讓生產供應鏈變得復雜,技術外包,工作場地靈活,Small Office、Home Office,遠程辦公、家居辦公為職場引入新形態:自由職業者與虛擬團隊。
層級觀念淡化,組織不再對個人享受完全的占有,伙伴關系成為職場共識,個體也更加擅長進行跨部門合作。
徐徐拉開的第五幕:“智造場時代”
這正是我們的時代。人工智能以指數級的速度解鎖各種新技能,人類的情緒何等的復雜:既激動,又驚恐;既對AI賦能的時代驚奇萬分,又擔憂一覺醒來被AI拋棄。
人工智能向這個時代提出了新要求,雇傭關系只能朝著更加平等化的方向發展。智聯招聘2017年的百強雇主報告指出,數字化智能時代令個體的價值迅速崛起,組織呈現出更高的平臺性和開放性。
為了保證生產過程的有效運行,“智造場”時代必須擁有更高的連接能力,傳統雇傭社會的逐步解體正在大幅降低組織對個人的占有程度,職場管理新形態顯現。
03
新戰場上,人工智能正在逐步將技術性工作從人類手中接替過來。
從事重復性、機械性工作的雇員無法逃避被湮沒的宿命,這將波及80%的工廠藍領與40%的白領。
無人工廠、無人超市、無人酒店、無人駕駛、無人銀行......每增加一個實現“無人化”的行業,人類腎上腺激素隨之飆升的同時,也不由得膽戰心驚。被AI取代的職位越來越高端化,連華爾街的數據分析師和交易員也無法逃脫被覆滅的可能。
真正戰勝AI的,絕不再是對命令忠誠的員工,沒有誰比無情緒的AI更懂得聆聽和執行指令,與模擬人腦的AI比拼算法、高效、深度學習,人類必敗無疑。
忠誠度比重下降,職位重構,個體價值重新接受判斷評估。留給人類的唯一稻草,只能是發揮個人想象力與創意的位置。
挖掘人類愛好,給予足夠的人文關懷,藝術家、音樂家、導演、作家、演員這些觸碰人類情緒和精神的創意性工作,重要性與日俱增。
創造性思維遠不止于人文領域。
在科學研究和工業研發領域,探索未知與創造新事物,永遠不會過時。如喬布斯所言,“人有很多中活法......其中一種方式是,創造一件美好的事物,然后分享給大家。”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完美結合造就了今天的Apple,這種創造“美”的能力也帶來人類有別于AI的差異性。
但是,你站在創造性的高地上,工作便高枕無憂嗎?不見得。
2017年的初夏,微軟AI機器人小冰向人類最后一塊領土發出第一封戰書——小冰會看圖寫詩了。
與人類進行情緒互動、深度學習、再互動、再學習,日夜不息的迭代進化中,AI逐步解開情緒密碼,調試自己的靈魂,油腔滑調也罷,朦朧生澀也罷。
拐點時代,沒有絕對安全的職業,更沒有絕對穩妥的未來。個體需要終身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技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最擅長的領域成就AI也無法撼動的不可替代性,才有可能改寫被淘汰的結局。
更強烈的危機感與急迫感充斥職場。
智聯招聘CEO郭盛表示,企業的用人標準正在發生變化,“對組織而言,為保證工作質量和目標達成,要求員工忠誠盡管依然重要,但重要度卻在下降,如何激發員工的創意以及幫助員工進行能力開發才是企業優先考慮的。”
04
在AI驅動下,忠誠度重要性下降,創造性比重的提升使得個體的差異性價值得以凸顯,絕對的管控和擁有也不再行之有效,雇傭關系正走向平等化。
過去企業需要依靠管控、紀律、規則將生產活動有序化,如今組織的目標是在AI提高生產效率的基礎上,激活員工的創造性。 這對連接能力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組織的管理方式不可避免要進行自我更新升級。
依靠價值觀、企業文化、親密度與認同感同雇員搭建關系,建立明確的目標和共同的信仰,將組織結構從層級式轉變為開放的社群式,才是管理者應對變化該做出的選擇。
智造場上,機器人帶來了更強烈的危機感,但雇傭關系卻變得更加人性化,組織和個人走向互相成就的共贏關系。
05
人工智能的時代正在重塑組織邊界。忠誠度下降意味著占有程度的減弱,創造性比重的提升以及管理方式的轉變,帶來了更大的能接能力。而在技術的加持之下,連接已遠大于擁有。
新同事AI正井然有序進入生產鏈條中,工業機器人將車間的產品送上,智能客服協助銷售,海量數據智能分析跟蹤市場.......對于雇員而言,組織內部的溝通不止存在人際間,人機共處會是職場生態之一。
雇員們的新課程是:學習如何與AI共處,如何讓AI更好地協助工作。
同時,工作者也在邊界自由游走,借助遠程智能在不同的領域和工作任務之間切換自如,可以當一名非全職員工,承擔多種雇傭關系,人人皆是斜杠青年,有多元化的職業選擇。
部門和團隊之間可以借助大數據隨時能進行迅速高效的組合,企業成為一個高度靈活的組織,充滿滲透性,邊界不再清晰可見。
對于組織外部而言,跨領域的深度合作和高效的資源整合能力會是更優質的選擇。
如果愿意擁抱AI,“入侵”又何嘗不是“解放”。
倘若人類放下敵意,如同過往幾次產業革命浪潮中擁抱技術那般主動,不難想象,AI也會像蒸汽機、互聯網,足夠令人類圍繞它們做足產業。
在移動互聯網的競技場上,BAT三大巨頭的跨領域連接已經打破了上個時代的想象力邊界,AI時代,必定會有一次更具顛覆性的、更徹底的邊界突破。
06
人工智能的大趨勢不可逆轉,順勢而為,乘勢而動,才是企業得以生存和勝出的秘訣。
一個公司的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代表了這個公司在商業上的反應速度和競爭力。在智聯招聘中國年度最佳雇主百強榜上,不少的企業已經隱隱出現了高連接性與智能化的基因。
組織管理上,以IBM、華為為代表的以研發為中心的許多企業,都接受了“高層決策項目、建立跨部門項目團隊、公司戰略與個人成長目標相統一”類似的原則。
發展方向上,百度主攻方向轉向自動駕駛,微軟目前發布的項目皆圍繞人機對話界面,阿里巴巴打造螞蟻金服,IBM希望做人工智能領域的操作系統,這對人才的技能要求也隨之而變。
而在職場人性化的推進上,除了遠程辦公,這些企業還為員工提供奇葩的福利,比如阿里巴巴的購房貸款福利,Adobe的寵物險福利,蘋果為女員工提供資金冷凍卵子......新型的雇傭關系更加平等。
人工智能浪潮來臨,傳統雇傭關系已死,不論是企業還是個體,只有不斷突破傳統思維的桎梏,提高連接能力,才有可能在就業生態圈中獲得一席之地。
附:智聯招聘2017中國年度最佳雇主百強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