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張?zhí)K君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簽約群媒體
字數(shù):2080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
營銷學興起于近代,也涌現(xiàn)出無數(shù)大師,開壇布道,香火頗旺。然細細究來,這些大師之名能傳唱多久?十年者,已是佼佼者,百年者,當是鳳毛麟角。
而在唐玄宗時期,汪倫無經(jīng)天緯地之才能,無驚天動地之文章,無彪炳史冊之功業(yè),卻以獨特的方式,傳頌千余年,無疑是此道鼻祖。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一
汪倫,安徽黃山人。
歷代出版注解中,常把汪倫定義為村民。依據(jù)是宋本《李太白文集》:(李)白游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其實,這是天大的誤會。
汪倫,字文煥、鳳林。其祖上汪華為初唐重臣,被封越國公。他本人曾為涇縣縣令,正兒八經(jīng)的正處級干部。任滿辭官,隱居在涇縣桃花潭。
汪倫亦為詩人,大體是寫詩水平不高,故無詩詞傳世。但有些詩詞功底的,與李白有共同語言。否則,唐朝的詩壇大神,詩仙李白怎會為了幾壇美酒,與一農(nóng)民交流數(shù)日,樂而開懷,流連忘返?
李白還寫過《過汪氏別業(yè)二首》。別業(yè),就是現(xiàn)在的別墅,但比別墅要高級,要有山有水有園林。一個農(nóng)民怎能會有別業(yè)?
詩中有這么一句:“疇昔未識君,知君好賢才?!逼胀ɡ限r(nóng),為何要“好賢才”,好咸菜還差不多。
二
公元755年。
33歲的汪倫聽聞李白旅居南陵,相距不遠,于是修書邀請。對于這位大唐超級大咖,他的邀請方式極為特別。
時年李白55歲,聲名傳誦于大唐的每個角落。
他拍過韓朝宗的馬屁,“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住過玉真公主的別館,“幾時入少室,王母應(yīng)相逢”;唱過楊貴妃的贊歌,“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當過唐玄宗的翰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試過高力士的權(quán)威,最終浪跡于天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敝弊g過來,就是:李哥,美景美酒,約嗎?
汪倫堪稱是李白的知音,知其愛游山玩水,愛飲美酒,投其所好。收到書信,李白欣然赴約,入目之處,風景怡人,春光正好。卻未見桃花飛紅,僅有一處酒家。
汪倫熱情款待,用桃花潭水釀成的美酒宴請,并笑著告訴李白:此潭名桃花,長十里,故為十里桃花;此地酒店,店主姓萬,故為萬家酒店。
李白聽后,大笑不止,本以為自己很能吹牛,什么“白發(fā)三千丈”、“飛流直下三千尺”、什么“千里江陵一日還”、“手可摘星辰”……,誰知汪倫老弟,比自己還能忽悠,同道中人啊。
李白逗留數(shù)日,天天共飲美酒,相互切磋,不亦快哉!
三
就連送別,汪倫都獨出心裁,不同凡響。
李白辭別,準備去廬山踏青。汪倫安排好一艘船,備好禮品:八匹駿馬、十匹官錦。卻事先沒有告訴李白,他將前來送行。
次日清晨,李白登船,船夫搖櫓,準備出發(fā),詩中的“李白乘舟將欲行”,就是此景。恰在此時,汪倫趕到,在岸邊拍手踏腳,《踏歌》相送,并挑來兩壇好酒相贈。正因為沒想到,才會“忽聞”,“忽聞岸上踏歌聲” 才有意外驚喜。
李白是性情中人,但凡酒后揮毫,或興之所至,寫出的詩歌,質(zhì)量往往上佳。汪倫創(chuàng)意相邀、熱情相待,厚禮相贈、踏歌相送,汪小弟情誼深重,讓李白感動不已。此情此景,當即吟誦而成《贈汪倫》。
戴建業(yè)老師點評極為精準。他說道,唐朝其他詩人若寫此詩,多會寫成“桃花潭水深千尺,恰似汪倫送我情”,也能見汪倫之情誼深重。
但詩詞天才李白則不同,先寫桃花潭水之深,再寫汪倫之情更重,“不及”二字,又遞進之美,讓詩歌意境再次升華,有了神韻,有了張力。
四
李白傳世的900余首詩歌中,這首詩的地位極高。
從傳播廣度上,是極為耳熟能詳?shù)囊皇?,與《靜夜思》等名篇相若。
《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早發(fā)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在送別詩中,堪稱第一位。李白寫的送別詩,林林總總近百首,其中名篇亦不少。
《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沙丘城下寄杜甫》“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但其他人,都是名動天下的大咖。孟浩然被稱“詩星”,李白敬仰的大哥;杜甫為“詩圣”,與李白為一時瑜亮;王昌齡為“七絕圣手”,他的《出塞》更被稱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沒有李白的詩歌相和,于他們的聲名亦無影響。
《送友人》也寫得極經(jīng)典,“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但讀完此詩,我們都不知道送別的是何人。
唯有《贈汪倫》這首詩,最有含金量,讓名不見經(jīng)傳的汪倫,為人所知。從投入產(chǎn)出角度而言,稱得上是營銷界的傳奇事件。
五
于汪倫而言,很簡單,也很單純。
這是兩個唐朝男人之間,知音相合的友情;是兩位詩人之間,意氣相投的切磋。只是他不曾想到,帶給歷史深刻的印記。
汪倫一生平淡,與李白的交往,讓他的人生賦予了更多的意義:唐朝詩壇多了經(jīng)典名篇,他的名字在詩歌中跨越千年。桃花潭邊,潭水深碧,翠巒倒映,那場相聚離散,那番開懷暢飲,又創(chuàng)造出何等的價值。
最令人稱奇的是,李白、汪倫都逝世于762年。
這樣看來,沒有朋友相伴,即便有美酒,喝起來也不是滋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