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與娛樂怪盜團(ID:TMTphantom)
作者|怪盜團團長裴培
頭圖|《囧媽》電影海報
在新冠肺炎的肆虐之下,2020年春節檔全面泡湯,所有電影都撤檔了。徐崢導演的《囧媽》突然宣布轉戰“頭條系”短視頻平臺(抖音/西瓜/火山)首播,引發了業內人士和吃瓜群眾的共同關注和熱議。頭條系提出的6.3億元的采購價格(據說還是保底)顯然大幅度超出了市場預期,導致出品方歡喜傳媒股價飆漲。
很多人認為,這不但是頭條系進軍長視頻和影視行業的象征,也是互聯網行業對傳統影視進行“革新”的象征。在我的朋友圈,至少有數十人轉發了相關新聞。當然了,在歡呼這一“偉大革新”的同時,三大長視頻平臺照例被猛踩了一頓——投資者認為它們效率不夠、嗅覺不靈,遠遠比不上生機勃勃的短視頻平臺云云。
讓我說說我的觀點吧,鑒于過年期間大家時間有限,先從簡單的說起,慢慢遞進。
首先,看過《囧媽》的人就應該承認,這是一部很平庸的電影,既不好笑也缺乏新意。如果春節檔沒有取消,就算依托徐崢這塊金字招牌,它也很難取得票房前三的戰績。如果你不贊成,請去看看這部電影(現在可以免費看了)。
頭條系提出的6.3億元報價,相當于16億以上的院線票房。坦白說,我覺得《囧媽》在院線上映獲得16億票房的可能性很低很低。請注意,2019年春節檔第三名《飛馳人生》的總票房也只有17億,而且各路出品方投入了巨大的宣發預算。對于徐崢和歡喜傳媒來說,這筆生意穩賺不賠,而且極具商業頭腦。
去年春節檔第三名《飛馳人生》也只有17億票房
其次,對于頭條系來說,采購《囧媽》這一部電影的性價比也是不錯的。這一事件引發的巨大話題效應,已經值得幾個億的廣告費了——在我的朋友圈,已經有至少一百人轉發了相關消息。這一采購行為不但能給抖音/西瓜/火山帶來流量,而且提高了頭條系的整體聲譽:人們紛紛夸獎它效率高、思路靈活、決策流程短。
在這個春節期間,快手投入了10億紅包預算,抖音針鋒相對地宣稱投入了20億。騰訊系、阿里系、拼多多、B站也進行了大筆的獲客投入。獲客投入可以粗略地劃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直接的買量/拉回流,第二種是品牌宣傳(品宣)。頭條系采購《囧媽》,至少是一次漂亮的品宣,也可能直接獲得了新增注冊用戶。干得不錯。
第三,尤其是對頭條系旗下的西瓜視頻來說,這是一個不錯的嘗試。頭條系有三大短視頻應用,其中抖音熱度最高,火山主打下沉市場(定位接近快手),那么西瓜呢?在歷史上,西瓜比較偏向PGC;最近一段時間,它明顯在向長視頻擴張,推出了自制綜藝和自制劇。西瓜視頻首頁的第二欄是“放映廳”,也就是長視頻內容。抖音、火山播放《囧媽》可能只是給用戶圖個新鮮,西瓜播放《囧媽》則可能意味著平臺定位和調性的持續、根本性轉變。我估計真正看完《囧媽》的觀眾,多數可能都是在西瓜看完的(期待后續數據)。
上面說的是正面的,下面來說負面的。我的看法很簡單:頭條系買下《囧媽》的首播權,只是一次成功的戰術事件,可能有一點戰略試探的意義;它不構成對整個視頻行業乃至泛娛樂行業的戰略性影響。進一步說,它不是影視行業“革新”的象征,它也沒有改變過去幾年的行業趨勢。
下面進入喜聞樂見的“論破”時間。
首先,頭條系高價購買《囧媽》首播權的行為,對視頻行業而言完全不是什么新鮮事物。過去五年,三大視頻平臺一直在采購、定制或自制頭部內容,成本越來越高,從劇集、綜藝到電影無不如此。“平臺獨播”也不是什么新鮮事物,三大視頻平臺早已不滿足于與衛視平分天下。對于少數S級大劇,平臺完全愿意支付天價買下獨播權——當然,由于平臺預算有限,它們不可能對所有內容都采取這個套路。
以2019年為例,《長安十二時辰》《陳情令》《慶余年》都只在視頻平臺播出,迄今尚未登陸衛視(很可能永遠不會登陸)。有人認為,這是受到了電視劇“限古令”的影響——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據我了解,至少《長安十二時辰》在制作階段就確認了由優酷獨家播出。此類S級獨播大劇的采購價往往能達到單集1000萬元以上、全劇4-5億元;雖然低于《囧媽》的6.3億元,但是在同一數量級。
其次,視頻平臺對電影內容不是沒有投入——《紅海行動》《流浪地球》的網絡播放權都賣出了比較高的價格;就算是檔次一般的院線片,下映后賣給視頻平臺一般也能獲得上百萬乃至幾百萬收入。當然,視頻平臺對電影的投入遠低于對劇集和綜藝的投入。為什么?因為電影內容對用戶時長的占據偏少,而且是一次性觀看,不符合三大視頻平臺在現階段的戰略目標。
一部45集的頭部大劇,至少能在視頻平臺連續播出15天,占據約30小時的用戶時長;就算用戶跳著看,一般也得花15-20小時。反觀一部電影,無論制作多么精良、話題效應多么顯著,一般也只能占據2小時的用戶時長,而且看完了就完了。視頻平臺需要用戶黏性,尤其需要“持續的”吸引用戶注意力和付費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電影肯定不是最優選擇。
早在2018年,院線大片的網絡播出權就賣過高價
第三,電影——我的意思是時長在120分鐘左右、不間斷、工業標準較高的電影內容,天然最適合的場景是院線。從100多年前開始,電影就是為安靜黑暗的電影院準備的,觀眾希望獲得一個比較完整、無打擾、注意力集中的觀賞時間段。就算在家中看電影,體驗最好的方式也是拉上窗簾、關上大燈、用高清顯示屏或投影方式觀看。智能手機屏幕和碎片化時間天然是不適合電影的,所以在移動端(尤其是短視頻平臺)獨家播出電影絕不是一個好主意。
如果有一天,電影院這個消費場景被淘汰了,用戶不再需要“完整、無打擾、注意力集中”的視頻娛樂方式了呢?那么電影就會消亡(希望那天不會到來),其他視頻娛樂形式會取而代之。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種場景都會產生獨特的娛樂形式,生搬硬套的“跨平臺移植”是沒有出路的。設想一下,你把主機平臺的3A動作游戲毫無修改、毫無優化地移植到手機上,那會是什么效果?一開始可能很新奇,但絕非長久之計。
最后,高價買斷頭部內容的商業模式,在網絡視頻行業已經被證明不可持續了。過去幾年,三大視頻平臺無不巨額虧損,就是因為廣告/VIP付費收入無法覆蓋內容成本。在天價大劇的制作播出過程中,幾乎所有企業都在吃虧:平臺承擔了巨大的成本,劇集公司現金流不暢,廣告主也沒有拿到很好的回報。只有明星在賺大錢——限薪令推出之前,一部大劇片酬1-2億已經屢見不鮮了,全行業都在給明星打工!
長視頻行業要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絕不能依靠天價內容采購。目前,比較成熟、有一定突圍可能的商業模式有:依托PUGC + 垂直專業內容 + 良好的社區氛圍,實現較高的用戶黏性和較好的成本控制,代表者是中國的B站、美國的YouTube;完全拋棄非付費用戶和廣告收入,僅以高質量付費內容吸引VIP用戶,并且深入到制作發行的每一個環節,代表者是美國的Netflix。請注意,中國的三大視頻平臺與Netflix的商業模式有非常顯著的區別。
中國沒有Netflix的對標,三大視頻平臺都不是
總而言之,《囧媽》對出品方而言是一次成功的商業行為,對頭條系而言是一次成功的宣傳活動和戰術行動/戰略試探。頭條系正在小心地試水長視頻行業,但是承擔主攻任務的應該是西瓜視頻,而非很多人幻想的抖音。《囧媽》的網絡獨播,沒有改變過去多年形成的天價采購模式,對視頻行業和影視行業而言均不存在革新性的變化。而且,歷史已經一再證明,天價買斷頭部內容只是權宜之計,可以在初期階段積攢人氣,但是無法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至少在現階段的中國是如此)。
當然,很多人提出,從《囧媽》網絡獨播這件事情可以看出頭條系的執行力有多高、決心有多強,傳統影視行業有多落后,三大視頻平臺的反應速度有多慢,等等等等。這些觀點可能有道理,但是我對此不太感興趣,也不掌握第一手的信息,在此就不展開討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