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泡好一壺茶,浸泡的時間是整體風味的重要因素,浸泡時間過短或過長,都無法呈現茶葉最好的風味和特性,同時茶葉后續的耐泡度也會受到影響。
這里給大家分享兩種茶藝師常用的的沖泡方式,兩者在浸泡時間方面截然不同,但并無好壞之分,日常泡茶你也可以試試。
“坐杯泡”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將茶葉浸泡在杯子里,直接飲用,非常常見,在浙江、江蘇、安徽、四川、貴州、河南及北方大部都習慣用這種方式泡茶,多用于綠茶沖泡。
我們可以按照不同茶類適合的水溫,以1:50的比例,浸泡5分鐘,這是一個比較標準的濃度,茶湯的溫度也剛好可以飲用。
這種方法基本上一次性將茶葉的物質都浸泡出來,如果想讓茶湯濃度能夠保持在一定水平,可以用“留根法”,在第一泡飲用時不喝完,留一些茶湯,這樣第二次續水之后茶味不會下降的太多。
“功夫泡” 就是用蓋碗、壺等將茶湯過濾出來,每一泡分開品飲,因此會反復加水沖泡,這種方法流行于廣東、福建、臺灣等南方地區。
這種方法,一泡茶往往會沖泡七八次甚至十余次,這個主要看茶葉的耐泡度,因此為了確保濃度,通常多放茶,并且減少浸泡時間,具體投茶量和出湯時間也是根據茶的品類來確定的,一般來說細嫩的茶葉比粗老的茶葉浸泡時間短,疏松型的茶葉比緊壓型的茶葉浸泡時間短,碎末型茶葉比完整型茶葉浸泡時間短。
同時具體浸泡時長也要看個人口味是喜歡濃還是淡,多泡多試,不斷調整,就能找到最適合你的泡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