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中,沒有“對立”就沒有人物,就沒有性格。對于人物性格“對立”的描寫,敵對的和階級的“對立”,容易區別得鮮明;階級內部和階層內部的“對立”,卻容易雷同??梢?,塑造眾多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是長篇
小說首先需要解決的任務。而其中最大的難題莫過于在同一階級、同一階層、同一集團內寫出許多千差萬別的典型形象來。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曹雪芹,正是在這個方面獲得了卓異的成就。
《紅樓夢》中的人物共有四百之多,光是生動而著名的就不下百余。其中一些思想性格身份地位類似的人,在曹雪芹的筆下,卻能各人各面,千姿百態。作者異常分明地描繪出他們之間的差異。甚至在場合想仿,談吐相近,神情相同的情況下,也能把各自的個性區分出來,使神態相似而不雷同,言語相近而不重復。這種強烈的藝術效果的形式,不能不說是因為作者在塑造這些形象時,常常采取一種特殊的復雜的對比手法的結果。這個對比手法,正是恩格斯所準確提示的那種“把各個人物用更加對立的方式彼此區別得更加鮮明些”的方法。這是一條異常寶貴的創作經驗,是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的一個“決竅”。脂硯齋在評《紅樓夢》時,稱這種手法為“特犯不犯”。金圣嘆叫作“犯中求避”。犯,是有意把兩個人物的某一點寫成相同、重復;同時,又避,即在同中求異,在重復中求不重復。古今中外,天地萬物,無不處于矛盾之中,無不相比較而存在。在藝術中采取同中求異的藝術手法,正是刻劃人物性格的一個最根本的方法?!都t樓夢》在刻劃人物性格上成功地運用了這種同中求異的藝術手法,值得我們好好揣摩,努力借鑒。
一
在《紅樓夢》所創造的眾多人物中,有些是同屬于官僚貴族之家的當權人物;有些是生活在珠圍翠繞、錦衣玉食之中的公子小姐;有的是一母所生所謂小家碧玉的年輕貌美的胞姊胞妹;有些是常年受人奴役欺凌的丫頭奴仆。為使這些出身、經歷、地位、教養大體相同的人物各有生動鮮明的性格,曹雪芹地塑造他們時,采用了同中求異的藝術手法,而使那些身份相同或地位相近容易混淆的人物表現出極大的個性差異,毫無雷同之感。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和薛寶釵,都是出身名門的千 金小姐,同是以親戚關系寄居賈府的。她們的生活起居、學識教養是基本類似的。論“詩才”,不相上下;論容姿,都是“艷冠群芳”。并且在某些問題上也有一定的共同語言。照常理講,這兩個人物的性格應該是大體一致的。然而恰恰相反,在曹雪芹的筆下,卻把這兩個人物寫成了異常分明的對立形象。作者通過她二人言談舉止、行為動作、思想作風的刻劃,揭示了二人性格上的不同,內在本質的迥異。這種“不同”和“迥異”表現在愛情上,即黛玉和寶玉的愛情,是建立在反封建禮教的思想基礎之上的。他們的愛是純真的愛,而寶釵對于寶玉的愛慕則是因為賈寶玉是賈府的寵兒,是這個家族的當然繼承人。這種愛是出于功利動機的。另外,黛玉的愛是通過“題帕詩”向寶玉傾吐的,真率而不明言,含蓄又心心相??;而寶釵的愛戀卻是抑制了感情的一面,為了未來的地位,她采取得是審慎的富有謀慮的處世方法。這種“不同”和“迥異”表現在處世為人上,即黛玉高潔,自尊,不愿違心地去迎合世俗。無論是對至高無上的權威賈母,還是對有權勢的管家少婦王熙鳳,她從不考慮如何去討她們的歡心。她“孤高自許”,天真敏銳,語言尖刻,結果遭來了流言蜚語,最后在寶釵嫁給寶玉的一片歡鬧聲中,悲悲慘慘地離開了人間。薛寶釵正好相反,她靠封建淑女所具備的德性和那背后的財富家世,爭取了賈母王夫人的歡心。她“罕言寡語”,裝愚守拙,對丫環奴婢也表示出賢惠寬容的態度,終于登上了寶二奶奶的寶座。這種“不同”和“迥異”最突出地表現在對仕途經濟的看法上,寶釵熱衷于對寶玉進行“仕途經濟”的說教,致使寶玉譏諷她,一個女兒“也學沽名釣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真是一針見血地道破了薛寶釵的思想實質。而林黛玉正好相反,用寶玉的話說就是:“林姑娘”從來不說這些“混賬話”。這便是釵黛的本質區別。由于作者在一系列相同事件上讓釵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而使得她們各自的性格特征是那樣鮮明突出。不難想像,如果作者孤立地去塑造其中的一個,是決不會收到如此強烈的藝術效果的。
《紅樓夢》的人物描寫,的確是富有獨創性的。它不同于只有共性,沒有個性,地位身份相同或相近的人物,千人一面,萬人一腔的才子佳人作品。曹雪芹筆下的人物都有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血肉,自己的面貌,自己的靈魂。比如迎春和探春,她們的出身門第,生活教養,比起寶釵和黛玉來,就更為相近,甚至可以說是基本相同的。然而她倆性格上的差異之大并不亞于寶黛。邢夫人曾當面說迎春:“你是大爺跟前的人養的,這里探丫頭是二老爺跟前的人養的,出身一樣,你娘比趙姨娘強十分,你也該比探丫頭強才是,怎么反不及他一點”。邢夫人對迎春的評語,正道出了存在于現實生活中的這樣一個事實,即人物性格的形成也并不完全取決于他的出身經歷、生活教養等客觀方面的諸因素。曹雪芹就是從生活出發,用對照之法,寫出了環境相同的人物之間不同的性格。在作者筆下,賈府二小姐迎春,是一個平庸懦弱、優柔寡斷混名兒叫“二木頭”的人物,主子擺布嘲弄她,丫頭奴仆也不怎么看重她。探春卻截然相反,她精明強干,遇事果斷,用興兒的話說,這是一朵“又紅又香,無人不愛,只是有刺扎手”的“玫瑰花”。在抄檢大觀園這一回書中,作者有意識地將迎春和探春置于同一事件之中進行對照。當鳳姐和王善保家的來到探春時,探春早已“命眾丫頭秉燭開門而待”。當鳳姐要搜其丫頭時,探春正色地說:“我的東西,倒許你們搜;要想搜我的丫頭,這可不能!我原比眾人歹毒,凡丫頭所有的東西,都在我里間收著!一針一線,他們也沒有收藏。要搜,所以只來搜我。你們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說我違背了太太,該怎么處治,我去自領”。探春對抄家表示出極大憤恨,為她所出身的家族“自殺自滅”而痛心。因此,對鳳姐一行人冷嘲熱諷,辛辣挖苦,使得處處占上風的鳳姐,不得不退避三舍。對不以貴族小姐看待她的王善保家的更是報之以響亮的耳光。我們再看看對迎春的描寫:當鳳姐等人來到迎春房內時,“迎春已經睡著了,丫頭們也才要睡,眾人扣門,半日才開”。這寥寥數語,正好與探春的“秉燭開門而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迎春對抄檢不聞不問,任其搜查自己的丫頭。當司棋因“贓物”被查出,周瑞家的奉命來帶人時,迎春雖“含淚似有不舍之意”,卻怯弱地連一句求情的話也不說。書中寫道:“那司棋也求了迎春,實指望能救,只是迎春語言遲慢,耳軟心活,是不能做主的,司棋見了這般,知不能免,因跪著哭道:“姑娘……怎么連一句也沒有”?司棋含淚給迎春磕頭,迎春只是含淚“呆呆的坐著”。這又同探春唯獨不讓搜其丫頭形成鮮明對比。她對抄檢大觀園的兇犯打手們的那種無動于衷,木然處之的態度,也與探春當時那種冷嘲熱諷,辛辣挖苦,甚至用響亮的耳光來懲罰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作者正是在這一系列的鮮明對比中,顯示了迎探完全相反的性格特征。
通過對迎探的性格分析,再次使我們體會到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上,運用“犯中求避”藝術手法所獨具的匠心。
作者在描寫“小家碧玉”尤氏姊妹時,更為成功地運用了這種對比手法。這一對同胞姊妹,在書中所占篇幅甚少。然而,曹雪芹卻在這有限的篇幅中,塑造了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形象。尤二姐心地善良,但性格軟弱,輕信,追慕虛榮。因此,她聽憑賈珍之流的任意欺騙與擺布。她對現實缺乏清醒的認識,不但被賈蓉的甜言蜜語所蒙住,而且心甘情愿受自己所幻想的富貴榮華生活的欺騙。天真地以為,只要嫁給賈璉,終身就有了依靠。善良怯弱的尤二姐被騙進大觀園后,貪辱忍垢,受盡欺凌,逆來順受,毫無反抗。尤三姐卻不同于尤二姐,她對現實始終保持著清醒的認識。她從自身的處境中看清了賈府的腐化和墮落,看清了賈珍之流的禽獸本質。對貴族公子,紈绔子弟沒有抱任何幻想,而是追求自己的幸福,企圖掌握自己的
命運。在對待婚姻愛情上,不象尤二姐那樣隨便將身許人,她向往著真正的愛情與幸福。在思想性格上剛烈、豪爽,堅毅果敢。她能機智地躲開賈珍之流的騙誘和凌辱,敢干抗拒賈珍之流的淫惡和威壓。對尤三姐這一性格,第六十五回有一段精彩的描繪。作者描寫她看穿了賈珍、賈璉的詭計,斥責他們“別糊涂油蒙了心”,警告他們不要“打錯了算盤”。酒席上,嘻笑怒罵,珍、璉二人竟被嚇得目瞪口呆,不敢觸犯。通過以上情節的介紹,不難看出一母同胞的二姐和三姐性格是怎樣驚人的不同,一個是為了追慕虛榮而任人擺布;一個卻是為了自己靈魂和身體的純潔,為了掌握自己的
命運,進行著艱苦而又堅決的掙扎和斗爭。
誠然,尤三姐命運的最終結局和尤二姐一樣都是悲劇,但這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悲劇。請看書中是怎樣描寫這兩人的悲劇結局的吧。第六十九回“覺大限吞生金自逝”寫出道:“尤二姐心中自思:病已成勢,目無所養,反有所傷,料定必不能好。沉胎已經打下,無甚懸心,何必受這些零氣?不如一死,倒還干凈。常聽見人說金子可以墜死人,豈不比上吊自刎又干凈。想畢,扎掙起來,打開箱子,便找出一塊金子,也不知多重。哭了一回,外邊將近五更天氣,那二姐咬牙狠命,便吞入口中,幾次直脖,方咽了下去。于是趕快將衣服首飾穿戴齊整!上坑躺……”.結束了短短的一生。第六十六回“情小妹恥情歸地府”中寫道:好不容易等柳湘蓮到來,尤三姐“今忽見反悔,便知他在賈府中聽了什么話,把自己也當做淫奔無恥之流,不屑為妻。今若容他出去和賈璉說退親,料那賈璉不但無法可處,就是爭辯起來,自己也無趣味。一聽賈璉同他出去,連忙摘下劍來,將一股雌鋒隱在肘后,出來便說:“你們也不必出去再議,還你的定禮!一面淚如雨下,左手將劍登并鞘送給湘蓮,右手回肘,只往項上一橫,可憐:揉碎桃花紅滿地,玉山傾倒再難扶”!這是怎樣的兩種不同的自殺?。∮榷闶潜槐撇坏闷埢钪畷r無可奈何的自殺。尤三姐的自殺卻是因愛情破滅而自覺地選擇的一種反抗的方式。前者是在夜深無人之時,吞金自逝;后者當著意中人的面拔劍自刎。一個死得屈辱,一個死得壯烈。尤二姐之死,獲得了人們的同情,以致賈璉這樣的花花公子也為之“大哭”。尤三姐之死,卻迸射出壯麗的生命之花,它不僅震撼了柳湘蓮的心靈,而且也為廣大讀者所感動,所崇敬。作者在塑造尤氏姊妹的形象時,運用同中求異的藝術手法取得了很大成功。把這兩個人物放在一起對比寫來,她們各自的性格特征就在對比中清楚地顯示出來。尤二姐的柔弱輕弱對照出了尤三姐的豪爽剛強。而尤三姐認識現實之理智的清醒,則襯托出尤二姐對現實估計的錯誤。這兩個形象是相互對比,相互照應,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如果失去一方,那么另一方必然會隨之黯然失色。
作者就是這樣運用同中求異的創作方法塑造對立性格的人物,以性格化對立的整體藝術形象所體現同中求異的。# 現實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人,他們性格相近或某些地方相似是屬于同一類型的。因此,長篇
小說創造人物時就必須考慮到不僅使各種不同類型的人物有著鮮明的區別,而且更要注意使同類型的人物各具特色。正如福樓拜在談到描寫同類型人物的個性時指出的:“世界上沒有兩粒相同的砂,兩只相同的手”(轉引自《紅樓夢集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