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是我終身的追求
王發成(石家莊市第八十一中學 050011)
摘要:“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讓每一個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價值有目的、有方向、有策略地延伸和擴展。”是每一位教育者應該追求的恒久性、終極性價值,是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基礎教育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因此,學校一切教育活動都應該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的成長歷程,面向全體學生的幸福人生。為學生身體和心理健康成長奠基,為學生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奠基,為學生走向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基。
關鍵詞:全體學生 學生成長 幸福人生 奠基
自1984年大學畢業從教至今,我走過從備課組長、教研組長、教導主任到教學副校長的所有階梯,足跡遍布初高中職中、廠辦校國辦校、普通校重點校、鄉村和城市,享受了從普通教師到特級教師、市級省級名師、河北省勞動模范的幸福體驗。由于環境變遷、機緣巧合,接觸過學業水平、智商、能力、性格差異較大,類型不同的學生及其家長,曾任職過“重點班”、“奧林匹克競賽班”班主任,也帶教過普通班、“亂班”,輔導過多名被他人或他校“拋棄”的學生。我在學習成績優等的學生那里提升了教師專業化水平,我在被別人定了性或判了升學“死刑”的學生身上發掘閃光點的過程中,培養了自己的愛心、耐心、細心和自信心,成就了快樂而幸福的教師職業人生。“不給學生留不便,不給家長留非議,不給工作留漏洞,不給學校留遺憾,不給社會留隱患。”是我莊嚴的承諾;“關愛每一個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激活每一個學生,成就每一個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做家長的親朋好友。”是我給青年教師樹立的榜樣。豐富多彩的教學人生經歷,使我逐漸形成“為全體學生終身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奠基,讓每一個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價值有目的、有方向、有策略地延伸和擴展。”的教育理念。
近30年的教育生涯中,我作為一名熱愛教育的教師和管理者,始終將“學習、實踐、反思和積累”視為必修功課,不斷在學習中感悟,在實踐中體驗,在反思中提升,在積累中豐富自己的教育思想,苦苦追尋教育的真諦,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行走方式。受蘇霍姆林斯基、顧明遠等教育家的影響,我在學校提出“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并作為一項重要課題列入學校教育科研規劃。多年來,我帶領著一支優秀的教師團隊全面開展幸福教育系列活動,讓學生清晰地了解真正的幸福是什么,感受幸福為什么,怎樣才能創造幸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有力地促進了學校教學質量的不斷攀升,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應該成為每個人獲得幸福的有效途徑和工具”,“理想的教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自己手里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這就是教育者應該追求的恒久性、終極性價值。”這即是教育的終極目的,又是基礎教育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因此,我校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為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作好知識、能力、體力上的儲備,長期堅持
一是為學生身體和心理健康成長奠基。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切教育活動都是為了學生的成才和發展,為了學生的終生幸福。”因此,我校倡導“用先進的思想觀念武裝學生,用優良的校風學風影響學生,用崇高圣潔的教師品德感染學生,用優雅美麗的班校環境陶冶學生,用齊備健全的校本課程發展學生,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提高學生”六條育人途徑。“發展學生的優勢心理素質,努力營造使學生能夠健康成長,快樂學習的校園文化”等深入人心的理念,已經成為我校每位領導和教職員工的自覺行動。例如,我們始終堅持開齊開全心理健康課、體育課和體育活動,“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擠占其時間”是我校剛性規章制度之一。再如,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唱響綠色歌曲,健康生活伴我成長”活動,不僅陶冶了情操,而且將養成教育蘊含其中,形成了自然美與人文美的統一。
二是為學生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奠基。我校要求教師將“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作為座右銘,把教育當作一種信仰,把自己看作道德典范,把課堂視為與學生共同行進的生命歷程。走進學校能夠深情地投入,教并快樂著;走進教室能夠創造出培養興趣,鼓勵挑戰的教育環境;走進課堂能夠注重授人以漁,培養學生勇于探究,獨立自主的學習意識和能力;走近學生能夠在知識與更深刻、更具廣泛意義的學習之間搭橋鋪路。例如,我校在學生入學伊始開展的“養成良好習慣,成就美麗人生”活動,其目的就是為他們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提供必要的方式和方法,以滿足科技快速發展和社會進步對人才的時代需求。
三是為學生走向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基。溫家寶總理多次提出要讓群眾生活得更加幸福,中國人民活得更加有尊嚴。為了實現這個民族大目標,我們的學校教育必須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深化教學改革,全力開發學生的核心潛質,培養其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能力。為此,我校教師采取的做法之一是“開展生涯規劃教育,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引導方向,注入動力”。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切行為都必須關注學生和學生的活動。首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成為能夠開創未來、駕馭未來社會的人;其次,注重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讓學生體會付出和收獲,從而健全他們的性格;第三,堅持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對國家和家庭的責任心,對自己的責任心。有計劃地利用主題班會、社團、綜合實踐活動和社區服務培養他們的交流與溝通能力、自律與團隊合作精神。例如,通過自主管理教育活動,培養學生自理自立的能力,學會自我生存、自我約束、自我管理,使學生能夠從容的融入社會、適應社會。再如,每學期我校都開展“家校合作,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等主題活動,以便于加強家長、教師和學校的聯系,增強多向溝通,形成教育合力,共研學校發展規劃,共商學生培養方式,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
總之,為了踐行“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我和全體教師共同約定:“我們不要用好和壞簡單地界定學生,教室內外,人前背后絕對不說學生的壞話。”每天都要帶著三件寶貝“愛心、激情和微笑”走進教室,用快樂幸福的心境和健康陽光的心態面對學生,使學校成為學生幸福成長的溫馨家園,成為問題研討、思想交流與智慧共享的大舞臺,讓快樂學習、幸福成長化作一種資源,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化作一份資智,使優秀品質的自我養成化作學生一生的資本。力求學校管理、教育和教學等各方面都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的成長歷程,面向全體學生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