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兩市低開低走,全天弱勢震蕩,市場情緒依然十分萎靡,收盤,創業板指數跌2.28%,上證指數跌0.90%。兩市成交額6331億元,維持近期縮量。
板塊方面,中船系、農業種植、養殖業等漲幅靠前,云辦公、景點旅游、網絡安全、通信設備等,領跌兩市,兩市跌停板近50家,北上資金小幅凈流入13億元。
近期,由于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出于保證國內糧食安全的考慮,多國已采取禁止糧食出口的措施,受此消息影響,今天農業種植板塊,大漲靠前。
我們國家種植業的主要任務,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其中主糧包括大米、小麥、玉米、及大豆。
目前水稻和小麥,每年產量基本穩定,整體自給自足,還一定程度面臨庫存較高問題;玉米庫存處于相對低位,但進口量并不大;大豆方面,主要依靠進口,比重占到了9成左右,其中美國、巴西、阿根廷,占到了進口總量的94%。
整體看,我國糧食對外依存度并不高,且大豆主產區禁止、出口概率極低,短期的股價上漲,更多是偏事件型催化,持續性大概率一般。之前分析師有一個搞笑的段子,我連蝗蟲如何繞過喜馬拉雅的路線圖都畫好了,結果阿三說蝗災消滅了。。這大概就是,農業種植板塊炒作的真實寫照吧。
......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天18:40分,全球累計確診人數已經突破73萬,歐美國家仍處于快速擴散階段,其中美國確診人數,已經超過了14萬。
今天美國頂級防疫專家福奇表示,美國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數,最終有可能達到20萬人,確診人數,將會是百萬級。這個數字,確實足夠嚇人吧。。
作為對比,我們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且正值春運期間,人口密度極大,能夠完全控制下來,是多么的不容易。這次疫情也給所有人上了一課,那就是,外國的月亮好不圓。
因為美國作為全球經濟的總龍頭,如果持續受疫情沖擊,全球包括我們國家,也將持續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目前最大不確定性,依然是疫情持續周期。之前市場比較樂觀的預期,大概率會在今年夏天得到有效控制,但目前看,顯然不可能。
今天張文宏教授也表示,金秋10月可能會是疫情低谷,之后可能還會有高峰。另外,巴西總統則公開表態,反對隔離:面對病毒要像個男人,而不是男孩。我們都會有死去的那一天。。
What???
因為疫情持續周期無法確定,消費、航空、全球產業鏈等最終恢復時間,也根本無法預測,而在這一核心變量無法確定的情況下,任何影響評估,推演,意義都并不大。
比如免稅產業鏈,我今天也在小密圈聊到,基于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免稅行業一定是處于發展的黃金期。從估值水平,中國國旅、上海機場等,確實也已經相對便宜,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國際航班停飛、旅游人數銳減,消費場景的直接缺失,關鍵是,恢復時間根本無法預測,所以自然也談不上抄底吧。
有朋友說,在如此大不確定性中投資,一些行業抄底與否,完全是靠信仰,與投資能力無關。。如果你認為疫情半年內得到控制,可以評估出一個價格,如果是一年、兩年、甚至更長時間,均可以評估出一個價格,但愿意給什么價格,則完全取決于,你認為疫情啥時候能結束。
不過在大家漫長人生投資過程中,我并不建議大家頻繁去下賭注,贏了只不過是錦上添花,但輸了,結果很可能是難以承受的。
相比較,大家可以重點關注一些純內需行業,或者受疫情利好催化的行業。
比如,我之前在文章聊到的生鮮零售行業,一是因為大伙出門消費少了,到家能力強的頭部超市,將逆勢大幅增長;二是龍頭供應鏈優勢,會被進一步放大,良好的購物體驗,消費者忠誠度提升,在小型企業加速出清的前提下,市占率也在穩步提升。
......
市場確實比較艱難吧,盤面上,連之前比較抗跌的云計算,今天也出現了一定程度補跌,不過根據歷史經驗,邏輯最硬的板塊完成補跌,往往也是快要見底的信號。
不過比較積極的是,上周的重要會議,政策面已經先一步轉暖,而在穩增長的壓力下,無論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最終刺激力度,也一定是大超預期。
隨著不堅定籌碼出清,政策面不斷落地(今天央行逆回購利率下調20基點),市場信心會慢慢恢復,一些純內需的優質公司股價,也一定會慢慢走出來。
知道大家擔心比較多,今晚文章沒有聊到的,我們大伙留言區再多多交流。另外無論市場多么艱難,終將會過去,這就是市場的周期性吧,局座也會一直陪伴著大伙,一起共克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