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大家盤一盤2020年各省市的經濟情況,我們主要看兩個指標:GDP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這里鋪墊下:
GDP好理解,它約等于一個地區的生產總值,反映基本面。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①屬于「地方財政收入」的一部分,二者的關系如下圖:
打個比方:地方政府跟老百姓過日子一樣,它從三個地方賺錢: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稅收
上級轉移支付-爹媽給點零花錢
政府性基金收入-賣地
上面這些錢給公務員發工資、一般性財政支出是差不多的,但是想搞基建、新區肯定不夠。
所以地方政府也會像我們背房貸一樣跟銀行借錢。但是按照規定,借錢主體不能是政府,只能通過其它主體比如地方融資平臺、城投公司、地方央國企來借。
而這些主體都是企業,所以我國的「地方債」并不算政府部門杠桿,而是歸入了企業部門杠桿內。所以中國企業部門杠桿率看起來很高,但實際并沒那么高。
●
OK,回歸正題,接下來我們看下各省2020年成績排名:
直轄市的行政級別等于省份
看完上圖我得出兩個結論:
首先2020年并不正常,受疫情影響大多數省份的經濟增速都放緩了。
其次,北方經濟集體陷落。具體而言,東北華北西北的經濟體量和增速都整體大幅跑輸華東西南中南。
北京超然世外,老二天津GDP增速僅1.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債務率增加9個點高達45%。老二尚且如此,其它北方核心城市的表現也就可想而知了。
●
接下來是各省核心城市的成績單,以及我個人的點評。
河北省
北京GDP 36102億
石家莊GDP 5508億,增速4%左右。
石家莊在河北只能排老二,其經濟體量落后唐山近2000億,增速也沒人家高。
山西省
太原GDP 4153億,增速2.6%。
個人感覺太原是那種經濟不咋地,房價不便宜,存在感很低的省會。但是想在山西長期發展的話,太原是不二之選。
內蒙古
鄂爾多斯GDP 3533億
呼和浩特 2800億
包頭 2787億
其中呼和浩特的GDP增速還是負增長。內蒙是典型的省內首位度不高的省份。
東北地區
哈爾濱GDP 5138億
長春GDP 6638億
沈陽GDP 6571億
大連GDP 7030億
從買房性價比來看,我認為沈陽是東北首選,理由是經濟基本面、價格水平、行政資源傾斜以及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的預期。
另外5位數就能買套房還帶硬裝修的鶴崗在2020年強勢出圈,成為很多自由職業者和低收入人群心中的世外桃源,經濟增速冠絕東北,同比增長33%,但經濟體量不值一提。
長三角
上海GDP 39000億
蘇州GDP 20170億
南京GDP 14818億
杭州GDP 16105億
寧波GDP 12408億
無錫GDP 12370億
長三角里小強眾多,江蘇三小強不僅基本面好,GDP增速也都在4%以上,其中發展最快的南通距離萬億俱樂部也僅一步之遙。
安徽省
合肥GDP 10045億,增速4.3%
福建省
泉州GDP 10158億
福州GDP 10020億
廈門GDP 5995億,增速5.7%
江西省
南昌GDP 5745億,增速3.6%
南昌的尷尬與山西太原很像,省內一家獨大,首位度高,但基本面很弱,存在感低。
山東省
青島GDP 12400億
濟南GDP 10140億,增速4.9%
對有雙子星格局的省份而言,論房價漲幅,我都更看好省會。
河南省
鄭州GDP 12000億
鄭州也是首位度極高的省會,單核心城市都是省內經濟火車頭,省內人口流動、安家置業的最佳選擇。
湖北省
武漢GDP 15616億
湖南省
長沙GDP 12142億
我對長沙的個人偏好一直很強,房價性價比放到全國都很能打,高端房源供給極其有限,市內有優勢產業,非常宜居。中原三城——鄭州武漢長沙都是省內唯一的選擇。
廣東省
深圳GDP 27670億
廣州GDP 25019億
佛山GDP 10816億
東莞GDP 9700億
珠海GDP 3435億
廣西省
南寧GDP 4726億
海南省
??贕DP 1791億
三亞GDP 700億
海南兩個城市的經濟增量是我最看好的,基數低,政策傾斜極強。三亞和廈門一樣,是小區域的稀缺資源,中國最好的100多公里海岸線全在三亞。
四川省
成都GDP 17716億
重慶GDP 25000億
貴州省
貴陽GDP 4311億
云南省
昆明GDP 6733億
西北
西安GDP 10020億
大西北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個區域,唯有西安值得一看。
●
你們也能感受出來,我的點評都傾向人口遷移和買房角度。
上面提到的城市,就是我們平時默認的一二線核心城市,沒有遺漏了。
別問怎么沒有XXX,沒提就是壓根不值得一看。
也別問XXX怎么樣?怎么看?
評價城市的角度有很多,GDP只是其中一項,此外還有人口、供需格局、房產均價、政策現狀等等。
我也不是專家,覆蓋的城市非常有限。
用更宏觀的視角去看:
未來10年,中國人口城鎮化率都會以平均每年1%的速度推進,意味著每年都有1400萬人涌入城市。
這其中最好的一批勞動力肯定會涌入上文提到的城市中,為它們帶來最寶貴的人口增量,而人口也是房價長期最有力的支撐。
一二線城市占比目前10%左右,我覺得未來跑到15%也就是極限了。
對于其他城市,不用抱有幻想,過去這么多年,一些省份具全省之力也只孵化出一個高首位度的城市。
以后隨著經濟增速換擋走低,人口紅利消失,城市化進程趨于飽和,跑出黑馬的概率幾乎為零。
城市發展就好像長身體,不會一直發育的。
這就是城市戰爭的全景圖,而且不出意外的話,終局已經確定。
以上內容都是個人主觀感受,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如有不同意見,你說的都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