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了犯困,餓了發呆”可別以為這是什么正常現象,其實這是一種病——叫餐后低血壓。尤其是有基礎疾病的中老年人,進餐后,大量的血液進入到胃部幫助消化吸收,全身血流量就會減少,血壓就會降低,由于此時大腦供血不足,輕者會出現困倦、頭昏頭暈,重者可能會暈厥甚至摔倒。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增加心絞痛、腦缺血、認知損害及死亡發生風險。很簡單,只要大家在這幾個時間點測一下自己的血壓就可以了:餐前15分鐘測第一次;第一口飯下肚后每15分鐘測量一次,持續測到餐后第120分鐘。如果您的餐后血壓符合這個表格中的任意1條,就可診斷為餐后低血壓。(1)餐后2小時內收縮壓(高壓)較餐前下降≥20mmHg(2)餐前收縮壓(高壓)≥100mmHg,而餐后收縮壓(高壓)<90mmHg(3)餐后血壓下降未達到上述標準,但臨床上出現頭暈、暈厥等癥狀者亦可診斷為餐后低血壓其次呢,生活中這些問題也會讓您產生低血壓,有“睡不醒”甚至危害生命的情況:貧血最早出現的癥狀就是疲乏、困倦,因此,如果貪睡同時伴有面色蒼白等癥狀,最好到醫院做一個血液檢查。中老年人因高血壓、糖尿病等引起腦血管硬化等病變,可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容易出現犯困、打哈欠等癥狀,尤其是這些癥狀在短期內有明顯加重者,就要考慮疾病先兆。部分糖尿病患者是以全身乏力、精神萎靡、貪睡且難以睡醒為首發癥狀的。因此,中年人或有糖尿病危險因素的人一定要定期檢查血糖,及早發現并治療。如果血液供應不足,就會導致大腦缺氧而犯困。如果在犯困的同時有心悸、氣短、胸悶、頭昏等癥狀,特別是在活動后癥狀加重、休息后減輕,最好去檢查一下心臟。早期肝病多以疲倦、不思飲食為主要癥狀。如果疲勞犯困的同時,出現皮膚發黃粗糙、惡心、厭油膩、食后脹滿等癥狀,要盡早排查肝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