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中日醫院內分泌科 徐遠
編輯 保健君
遵守原則 遠離誤區 糖尿病患者“病從口管”
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血中葡萄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疾病群,多伴隨超重或肥胖、脂肪肝、血脂異常、高血壓等。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患者各項治療的基礎,是任何階段均不可缺少的措施。即便降糖藥層出不窮,若忽略食療,也很難取得理想效果。不少患者缺乏合理飲食的知識,甚至為此付出代價。
一位35歲的男性,3個月來經常口渴,常以大量可樂解渴,來診時即刻血糖高達28.6mmol/L(毫摩爾/升),尿酮體陽性,離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僅半步之遙。另一位42歲的男性,甘油三酯高達9.5mmol/L(2型糖尿病常伴高甘油三酯血癥),一次暴飲暴食、大量飲酒后誘發了急性胰腺炎,急診入院,經搶救才轉危為安。
臨床中幾乎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存在各種各樣飲食方面的困惑,詢問最多的也是飲食問題。
人人須遵守的飲食原則
中國最新《糖尿病膳食指南》倡導的總則是:吃動平衡,合理用藥,控制血糖,達到或維持健康體重,提供全面、均衡的營養。其具體措施解讀如下(各類食品用量皆為生品重量):
1、主食定量,由醫生或營養師確定適合的主食量,不同體力勞動的成年人一般200~400克/日。精米、白面與小米、燕麥、薏米、紫米、綠豆、紅豆、黑豆等粗細搭配,全谷物、雜豆類宜占三分之一。
2、新鮮蔬菜300~500克/日或更多,種類、顏色多樣,多吃綠葉菜、胡蘿卜、紫甘藍、番茄等深色蔬菜;土豆、山藥、南瓜等淀粉多的菜按主食計算熱量。水果適量(需有醫生指導)。調查發現: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及鈣、鉀、鎂、鐵等礦物質的蔬菜攝取量愈高,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愈低。
3、肉類2~3兩/日,常吃魚蝦蟹貝等海產品及禽肉,豬牛羊等畜肉適量攝入,肥肉不多食。4~7個整雞蛋/周。限制臘肉、香腸、烤肉等加工肉類制品的攝入量。
4、保證每日1袋牛奶或其他相當量的奶制品。適量攝入豆漿、豆干、豆腐等大豆制品(蛋白尿及腎功能不全者需有醫生指導)。
5、提倡用蒸煮燉焯等烹飪方式,減少油炸、紅燒等烹飪方式,烹調油平均25~30克/日。食鹽≤6克/日。
6、飲水平均1500~1700毫升/日(心衰、水腫等患者需有醫生指導),避免含糖軟飲料,以白開水、茶為好。限制飲酒。
7、定時定量,規律進餐,食物多樣,平均每天12種或每周25種以上為好。《黃帝內經》中記載的“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說明了全面營養的重要性。一天中早、午餐吃好,晚餐適量減少。細嚼慢咽,控制進食速度。進餐順序以“蔬菜-肉類-主食”為好。
8、有條件者定期請醫師及營養師指導,至少每年4次,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切記,切忌——特別注意事項
1、關注含鹽量高的食物。很多食品含鹽量高,可謂“隱形殺手”,如醬油、醬豆腐、醬菜、咸菜、泡菜、腌肉、海鮮汁、蠔油、味精、雞精、方便面、膨化食品等,均應將含鹽量計算在內。食鹽即氯化鈉,人體對鈉離子濃度十分敏感,其增高時,會增加血容量,引發高血壓,加重心、腎負擔。如合并高血壓,心、腦血管病或腎臟疾病,必要時鹽要控制在3~5克/日,甚至更少(根據病情及電解質,隨時調整攝入量)。
2、不提倡飲酒。喝酒則不要超過每日啤酒300毫升,或紅酒100毫升,或白酒20毫升。長期飲酒對身體傷害很大,甚至會造成酒精性肝硬化。甘油三酯居高不下者(高于4.5mmol/L需酌情藥物治療)遇飲大量白酒,或吃油膩食品,有誘發急性胰腺炎的可能,代價慘重。另外少數服用促胰島素分泌劑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者,大量飲酒后可出現心慌、顫抖、饑餓、汗出、乏力等低血糖表現。嚴重低血糖若被醉酒掩蓋,可能危及生命。因此為了安全,還是以不飲或少飲酒為佳。
3、少量多餐。以全天攝入同等質量的食物為前提,餐后血糖升高明顯者,分成5~6份,少量多餐,即多吃一頓比少吃一頓好,這樣每一份食物升糖的力度均較小;若只分成2份(即每天兩餐),每一份食物升糖的力度明顯增大,血糖也隨之升高。故推薦一日至少三餐。另外,每頓飯進食量基本保持平衡,這樣會減輕血糖忽高忽低的波動。
徐遠
教授,中日友好醫院主任醫師。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疑難病分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常務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北京市雙百工程指導老師等。
專業特長:擅長用補脾益腎,調整臟腑功能;疏肝解郁,調暢氣機;活血化瘀通絡等一系列方案調理患者。中西醫優勢互補,預防及治療糖尿病及其各種慢性并發癥(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心臟神經、胃腸神經、周圍神經病變等)、代謝性疾病(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脂肪肝、高尿酸血癥等)。崇尚未病先防,已病防變。注重糖尿病知識的個體化宣傳教育及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