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什么以老虎命名的武器威力強大到能夠讓人“談虎色變”的程度,則非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虎”系列的重型坦克及戰車莫屬。
歷史上的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森林,從來沒有過野生老虎的蹤跡,不僅是老虎,就是大型貓科動物獅子和豹子,也只是在動物園里才看得到。中世紀時,從亞洲草原騎著馬呼嘯而來的蒙古人,與歐洲日耳曼“原住民”發生了戰爭,跟隨游牧民族沖鋒陷陣的,還有不少“猛獸部隊”,如藏獒、伊朗獅、西伯利亞虎等,這些猛獸是日耳曼人以往聞所未聞的,特別是老虎的威嚴與兇猛,讓日耳曼人印象深刻,以致幾百年以后的二戰時期,德國人第一輛重型坦克下線時,希特勒首先想到的,就是以“虎”來命名這一鋼鐵巨獸。
德國重型坦克的研制,始于1941年中旬,在此之前,德國與英法等國的戰爭中,以坦克部隊為前鋒德軍擊敗了法國、重創了英國,那時的德國裝甲部隊,主力全是一些微型和輕型坦克和戰車,以這些小兒科去對付英法的“瑪蒂爾達”等重型坦克,理論上沒有取勝的可能。德軍把英法聯軍趕出了敦刻爾克海灘,一半應歸功于士氣和運氣,另一半應歸功于玩得得心應手的閃擊戰。
受到了西線英法重型坦克的警示,也為即將到來的東線戰事未雨綢,希特勒召見著名設計師保時捷和亨舍爾,要求他倆提供一款重型坦克的設計,他兩還沒來得及提供出新型重坦克的圖紙,蘇德戰爭便打響了。
蘇德戰爭初期,德國的3型坦克裝備的50毫米L/60加農炮就已經是威力最大的坦克炮了。雖然在500米的距離上可以擊穿60毫米均質鋼板,但根本無法威脅T-34的正面裝甲。4型坦克的75毫米L/24短身管火炮穿甲能力更差,500米距離上只能穿透38毫米鋼板。德軍坦克炮的威力相比蘇聯T-34差距懸殊,這種火力劣勢直到1942年夏天豹式坦克的加入才開始扭轉。
虎式(虎I型)坦克
為了對付比T-34更強大的KV-1(俗稱斯大林型重坦克),保時捷和亨舍爾兩位緊趕慢趕,終于在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的那一天,分別造出了各自的樣車,在測試期間,保時捷的樣車被淘汰,亨舍爾的樣車勝出并且開始批量生產,這就是二戰德國的裝甲明星“虎式坦克”,又稱“虎I”型坦克,它的正面裝甲厚達100毫米,炮塔彈盾厚110毫米,就連側面裝甲也有80毫米,這意味著無論是T-34/76坦克還是M4謝爾曼坦克,都無法在800米以外擊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裝甲。主炮是著名的88毫米KwK36型L/56加農炮,可以在1,000米以外擊穿120毫米裝甲,2,000米以外擊穿87毫米裝甲。全重56噸,是非常理想的射擊平臺,佩備的火炮光學瞄準儀堪稱世界一流。這些優點使虎式坦克具有驚人的準確性和遠程殺傷力。
“虎I”從1942年8月開始,到1944年8月,一共生產了1,355輛。1942年8月29日,虎I第一次出現在列寧格勒的郊外。1943年2月,在曼施坦因指揮的哈爾科夫戰役中,裝備一營虎式坦克的黨衛軍第二裝甲軍擔當主力,此役該軍幾乎是獨力全殲了蘇軍波波夫機動軍團。一次戰斗中,兩輛虎式坦克向兩公里以外的蘇軍一個坦克集群猛烈開火,當場擊毀16輛T-34/76坦克,追擊過程中又擊毀18輛蘇軍坦克。虎式坦克的88毫米主炮威力巨大,有時中彈的T-34坦克整個炮塔都被掀掉,落到十幾米以外。
在北非、諾曼底和西線其他戰場,到處都有“虎I”的身影,它那厚重的裝甲使它幾乎堅不可摧。在戰爭中“虎I”擊毀了大量的敵軍坦克和其它裝備,在對手心中樹立了不可戰勝的神話,以致在街頭進行巷戰的美國大兵,如果突然聽到街道那頭有重型坦克履帶行走時發出的隆隆撞擊聲,立馬大呼“虎來了”并掉頭就跑。
雖然表面風光無限,但是,“虎I”的毛病也很多,最致命的缺點就是行進速度慢、機械性能差、后部防護弱、而且一旦熄火就很難再啟動。這些問題不斷發生,導致“虎I”在1944年8月停止生產,取而代之的是一款火力更強大、防護更堅硬、但機動性更差勁的“虎II”(虎王)。
虎王(虎II型)坦克
德國從1944年1月到1945年3月,一共制造了489輛“虎”II重型坦克。紙面上的虎王設計理念先進,性能堪稱完美,絕對是一款二戰時代的終極坦克。正面50度斜角的裝甲厚達150毫米,側面裝甲也有100毫米,二戰中還沒有虎王坦克被火炮擊毀的記錄。裝備的主炮是88毫米71倍身管加農炮,1,000米的距離上可以擊穿215毫米的裝甲,可謂所向無敵。然而虎王坦克戰斗全重高達70噸,動力系統卻是跟虎豹一樣的700馬力發動機,因此機動性非常可憐,公路最高時速只有30公里,越野時速通常只有15公里。175升容量的巨型油箱,只能支持虎王坦克跑100公里。引擎和傳動無法承受70噸的份量,故障率高得出奇。阿登戰役中虎王坦克本來應該突前殺開一條血路,事實上德軍裝甲部隊突破以后,絕大多數虎王坦克跟不上行進速度落到后面,而且不斷地拋錨退出戰斗,沒有發揮任何作用。
獵虎式坦克殲擊車
在設計生產重型坦克的競爭中,保時捷和亨舍爾兩家工廠是冤家對頭,但在生產“獵虎”式坦克殲擊車時,兩家卻相互配合在一起了。在虎II坦克的底盤以及部件,安裝了一門128mm的PaK 44 L/55型火炮以及兩挺用于防空和自身保護的MG34/MG42機槍,這就是“獵虎”式坦克殲擊車,其火炮是二戰中威力最強大的反坦克炮,它可以輕易地在盟軍絕大多數火炮的范圍以外擊毀盟軍的坦克,不過它那糟糕的機動性使強大火力和堅固的裝甲防護性大打折扣。
“獵虎”坦克殲擊車需要6名乘員操縱,車體前部為駕駛員和機電員,戰斗室中有車長、炮手和兩名裝填員,可見其彈藥裝填任務是相當繁重的。內部空間可以攜帶38至40發炮彈。它也如同虎II坦克一樣過重,耗油量也很大,這些原因導致“獵虎”坦克殲擊車速度很慢。它的這些致命的問題始終沒有解決,乘員經常拋棄整車或者將其炸毀以免落入盟軍手中。從1944年7月至1945年4月,一共只生產了85輛“獵虎”坦克殲擊車。
“獵虎”坦克殲擊車由于生產數量很少,只裝備了兩支部隊。東線戰場僅在德軍向本土退卻的戰斗中發揮了作用,在西線,阻滯盟軍坦克進攻中也有一定作用。
突擊虎式自行火炮
在“虎I”和“虎II”陸續參戰以后,德國還研制出了一種外觀看起來非常另類的自行火炮,并且仍然以“虎”來命名它,這就是以怪獸而聞名的“突擊虎”自行火炮,1944年8月12日,“突擊虎”式自行火炮被運輸到波蘭參加鎮壓華沙起義的行動,這是它第一次在戰場上亮相。“突擊虎”能用一發火箭彈摧毀任何建筑或者其它目標,有報告稱其一發火箭彈徹底擊毀了美軍3輛M4“謝爾曼”式坦克——威力超過了重型轟炸機!“突擊虎”重達65噸,裝備一門380mm 臼炮。“突擊虎”式自行火炮雖然威力強大,但出現時間過晚已無法影響戰爭歷程,在整個二戰中一共生產了18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