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
學霸的后代按理該是學二代
然而,很多事情并不按常理出牌
比如,最近盆友圈刷屏的這位網友
“我哈佛博士,兒子年年倒數第一”
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BUT,有這種遭遇的可不止他一個
來聽聽廣大網友們的悲嚎
↓↓↓
我感覺我生了個傻子,我老公理科學霸,我文科好,我閨女,數學整不明白,語文英語也不好,遺傳了我倆的缺點。
兩個學霸,生了一個蠢娃!咋整!上周剛把書桌拍斷,今天又買了一個新的,這娃兒能不能也拍斷了再買一個啊
我兒子若干年以來一直發揮穩定始終保持在5名里頭,期間作為雙博士的我們夫妻倆也傾注了不少的心血,如果上天能夠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希望是正數的第5名。
心疼這些家長
不過,也有這種不按套路出牌的
讓爹媽盡情地驕傲了一把
↓↓↓
作為60分就對自己很滿意,從小掙扎著畢業的爸爸媽媽,生一個兒子數學考試回來告訴我們考了100,我們還沒來得及準備表揚,他就哇哇的哭起來,說10分的附加題本來會做寫錯了,不然應該110分........我和他爹都驚呆了,明明做好了考40分不要責怪,要親親要抱抱好好安撫的準備,可考了100分還要哭,我們能腫么辦?往下演的劇本都還沒有準備好呢,不知道他將來能不能保送清華
由此可見,讀書這玩意跟龍生龍,鳳生鳳不太一樣,無法ctrl+c,ctrl+v!爸媽當年是學霸,只能說明這些家長自身學習能力很強。但是在教小娃娃讀書這件事上,家長們可曾反思過,自己是否有正確的引導孩子學習,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這些你都做到了嗎?
孩子的主要任務是什么?是學習。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說孩子的所有時間都要用來學習。勞動、文娛、體育、游戲、社交等等都是孩子應該要做的事情。
所以,家長應該跟孩子一起制定出一份合理又全面的學習生活計劃。因為只有從小養成做事之前制定計劃的良好習慣,孩子才能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從容不迫地迎接一個個挑戰和機遇。
眾所周知,幾乎每個小孩子都有拖拉的毛病,本來可以十分鐘做完的事情,非要磨個一段時間才能完成。
其實這不是孩子沒有能力不會做,而是不用心罷了。明明眼里看著的是書,腦子里想的卻是游戲,一心二用,效率自然高不起來。
所以,作為家長應該提前給孩子安排好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并且告訴他,只要你做完了這件事情就可以去玩你想玩的東西。給他一個做事情的動力,他才能更容易靜下心來專心致志地做事情。
學習,最忌諱不求甚解,淺嘗輒止。要想學習好,就必須養成獨立鉆研、務求甚解的習慣。
而且學問、學問,就是應該既要學,又要問。有的孩子上課不敢問,下課也不敢問,然后不會的還是不會,成績怎么可能會有提高。
對這樣的孩子,要鼓勵他突破第一次,幾次之后,就敢提問了。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多和孩子進行“問答游戲”,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培養孩子尋根問底的積極性和多問為什么的好習慣。
工具書和資料是不會說話但學識淵博的老師,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利用資料和工具書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避免白癡問題。
有很多的孩子,遇到問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去問家長問老師,從來不會自己思考,更不會去查閱資料,哪怕明明是很簡單的問題也是如此。
所以,在網絡發達的今天,獲取信息和資料簡便又迅捷,作為家長一定要讓孩子養成先查閱資料和工具書,再張口問問題的習慣。
善于請教是一種好習慣。善于請教的前提是善于思考、善于提出問題。家長要指導孩子隨時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向老師請教,向同學請教。
但是切記向別人提出的問題,應該是自己通過努力沒有解決的。提問要講質量,翻開書本就能解決的,最好自己解決。有些疑難問題,如果自己有嘗試性答案,帶著答案去請教,會收獲更大。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處,多加請教,補充自身,這對于孩子的未來發展,必定會起到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
看完這些,是不是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所以別怨孩子學習不好
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實是因為
你沒有教他們怎樣學習
小愛相信只要父母因勢利導
采用正確的方法培養
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