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馮塵
暑假的旅游景點和交通路線,基本上成了孩子和家長三觀的秀場。那些三觀不正的家長,讓人同情,卻也讓人惱恨。
在高鐵上,睡意正濃時,被一聲巨響嚇醒。原來快到經停站,乘客們拿著行李在過道等候。一個大約兩歲的小女孩,撞倒一個比她還要高大的旅行箱,箱子倒在女孩腳邊,擋住半條過道。
女孩身后,是接開水處,有乘客正在接水。箱子的主人被嚇壞了,蹲身檢查小女孩有沒受傷,同時護著她防止燙傷。
過了兩三分鐘,小女孩的媽媽才沖了過來,箱子的主人呵斥她,“請看好你的孩子!把這么大行李箱推倒,砸到孩子你不害怕嗎?”女孩的媽媽一邊訕笑著,一邊把女孩拉到自己身邊,就走了。
沒有道歉,也沒有道謝。
接著,小女孩又開始在車廂里到處跑,看到什么新鮮的東西就去摸就去拿,碰碰A的水杯,抓抓B的膝蓋,捏捏C的零食,搞得很多乘客都皺眉。媽媽全程溫柔注視,眼睛里滿是母性的光輝。
忽然,小女孩搶走一個乘客的手機,媽媽像觸了電似的,趕快把手機搶過來,扔回乘客手里。同樣沒向乘客道歉,卻在女孩屁股上輕輕打了兩巴掌,“誰讓你搶阿姨手機的!”
小女孩大聲嚎哭了起來,媽媽立馬抱她起來,一臉溺愛地看著女孩的哭臉:“喲喲喲,又開始演了啊?就這么三聲兩聲?”然后,在女孩的臉上狠狠親了兩口,“我們寶貝最棒了!”
這時,旁邊座位上一個老人特別真誠地和這位媽媽說:“你家孩子將來肯定有出息!淘氣的孩子以后才能有出息!”
女孩媽媽得意地笑著,臉上眼里都是認同,卻假意謙虛:“有什么出息呀,沒出息!特別霸道,隨她奶奶!”
這樣的對話讓我十分不適,孩子的行為也變得容易理解。因為,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有什么樣的孩子。父母三觀不正,孩子很難正直生長。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能夠輕易理解他們的邏輯:太老實太膽怯的孩子容易將自己框死,長大通常沒什么出息,膽子大才能干大事。
然而小女孩表現出來的,并不是膽大,而是無法無天、毫無底線。三歲看老,我不敢去想象,這個女孩會變成怎樣的大人,社會又會反饋什么給她。
家長三觀不正,孩子將來未必一定沒出息,但是有一點十分肯定:孩子的成長之路,會走得特別坎坷。
要么認同,在扭曲的三觀里混沌生活;要么反抗,終其一生,都要努力走出父母的三觀。
大魚是個很獨立的姑娘,工作努力,也很優秀。
只是,她平常獨來獨往,話少而且憂郁,眉頭緊鎖,眼睛里總有愁緒。她不結婚,不談戀愛,放假也不太回老家。
好姑娘待字閨中,身邊人都急如太監,給她介紹對象甚至成了公司工會的工作任務。那時我負責工會的工作,沒少幫著張羅。可是,有次無意間看到她的博客,才知道戀愛、結婚對她有多難。
她在博客里這樣寫道:
“我媽說了,如果談戀愛,必須花男朋友的錢,絕對不能花自己的錢,因為花男人的錢才是本事。她希望我能找個不要女方一分錢嫁妝的婆家。”
“我爸問我,同學中有沒有做了公務員的,要我要跟他們做朋友,沒價值的人就沒必要做朋友。”
“大學時,我問我媽要錢買回學校的車票,我媽氣的要打我,說我不知道動腦筋想辦法,她讓我找外婆要錢。外婆特別愛我,對我有求必應,自己舍不得花的錢都拿來給我買東西。可是外婆根本沒有收入,她的生活費都是舅舅給的。”
“我家水龍頭常年哩哩啦啦滴水,這樣水照吃,水費卻不用交;為了省電費,我爸曾想出偷電的辦法,至今說起來都洋洋得意,覺得自己聰明極了。”
“人生中第一次吃麥當勞,是我爸帶我去的。得知番茄醬不收錢之后,他找服務員要了十幾包,出門的時候還罵罵咧咧,嫌賣漢堡比殺人賺錢快。”
“我媽有次收到一百的假鈔,為了花出去,晚上去打車,趁車里頭黑,把錢用出去。然后又不辭辛苦走回來。”
……
有一天,她的博客只有一句話:和父母三觀不合,到底應該怎么相處呢?真的好累。
而另外一篇博客里,她寫:我不知道要怎樣去戀愛、結婚。我害怕帶著那個人去見識我的家人,更害怕自己其實也是那樣的人。
看完好想抱抱她,好想夸夸她。
我見過太多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他們大多和父母一樣,市儈并且勢利,金錢至上,三觀顛倒,視尊嚴為草芥,可以在任何場合和任何人撕逼,可以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利益大打出手。
而大魚,卻長成了現在這樣知書達理、溫文爾雅的樣子。看得出她讀了很多很多的書,也做過很多很多次的反思。其中艱難,可以想象。
只是,即使這樣,她還沒有從父母的三觀中徹底掙脫出來,過得孤獨而又痛苦。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深遠且無法徹底消弭的。父母的三觀,會浸潤在孩子的靈魂里,影響孩子走的每一步。
幾年前,我們老家發生了一起搶劫案。
一幫正在高中就讀的男生,攔住了一輛運貨的卡車并實施搶劫。因為作案群體的特殊性,一時之間引起了轟動。其中一個搶劫參與者,是我閨蜜的弟弟。
事發之后很久,有天閨蜜突然給我打電話,驚魂不定地說自己剛知道弟弟原來也參與了搶劫案。只是,弟弟在他們上前攔車的瞬間,“膽怯”退出了。
他說他在那一瞬想到爸爸。爸爸總教他們,做人要正直,不走歪路,做錯了,就很難回頭了。
閨蜜哭中帶笑地說,“以前我常怨怪我爸三觀正得有些死板,討厭他整天教科書一樣的灌輸,可今天我第一次感激他的正直。”
他的爸爸平時總是把“吃虧是福”“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樣的警句掛在嘴上,隨時用來教育他們。當然,他自己也身體力行。但是孩子們漸漸長大,爸爸那樣的作為就看著有些好笑,甚至窩囊。他總是在吃虧,卻從沒見他吃虧吃出什么福。他總是在吃苦,他的肩膀卻成為那些不走尋常路的人的墊腳石。
為此,閨蜜抱怨過很多次,說爸爸自己混不好,還總是拿他那一套來給孩子洗腦。
可是,這樣的三觀早已融入到她和弟弟的血液里。在人生最關鍵的選擇上,弟弟懸崖勒馬,回到正道。
在人生中最關鍵的時刻,三觀正的孩子,才能夠抵抗住誘惑,護住自己的靈魂。
大處見格局。父母的三觀,影響著孩子的格局。而孩子的格局,決定了他整個的人生走向。
一個人三觀的形成,受到社會、學校各方面的影響,然而最多的,卻來自家庭的耳濡目染。
什么樣的家庭,就會養出什么樣的孩子。什么樣的孩子,長大就會變成什么樣的家長,再養出什么樣的后代。一代復一代。
所以,為人父母,需要不斷去審視自己的成長過程。若自己的父母三觀不正,嘗試找到原因,并且極力掙脫。
唯一的辦法,就是讀書和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
其途艱難萬分,其果惠及后代。
作者:馮塵:自由撰稿人,水瓶座女神,經。婚姻、育兒深度研究者,傾聽愛好者。本文由親寶寶原創首發,如需轉載請申請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