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人即賦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就像文學作品里動植物能哭、笑、惆悵一樣。運用擬人僅可以使被描寫的事物生動形象,而且還可以起到托物言志興,寓興自我的作用動形象地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國畫中梅蘭竹菊“四君子”千百年來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質,一直為世人所鐘愛,就是古人把一種人格力量種道德的情操和文化的內涵注入“四君子”之中,其實也是一種擬人。在攝影中,我們可以借鑒過來,把更多的事物模擬成人,右圖
抒情的作用在于通過抒發情感來激發觀者的共鳴,以情感人。其實,任何作品中都包含了作者的感情成分有濃有淡深有淺。有的能夠引發觀者的廣泛共鳴。有的則讓人無動于衷。抒情方式具體來分又可分為借景抒情法 觸景生情法、詠物寓情法、詠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和融情于理法等。左圖就是融情于事,通過事件來抒發感情,讓感情從具體事件的敘述中自然地流露出來,感染讀者。這種滲透著感情的敘述,讀者品味起來就更覺得真誠可親。
在人物攝影中往把手稱為人的第二張臉,見手的重要性。手是絕大多數除了五官之外,與外界交流最多的工具。因此,長久以來,手勢的含義變得越來越豐富,通過手勢,甚至能夠判斷人物的行為、狀態、精神面貌,甚至心理。因次,攝影師有時抓住了一個傳神的手勢,甚至不亞于抓拍到了一個生動的面部表情,而且還能夠收到無形勝有形的含蓄效果,如上兩
兩圖。攝影史上,還有一張著名的關于手的照片,是美國攝影家邁克.威爾斯1980年隨著一支救援隊伍進入烏達干干旱災區時拍攝的。一所天主教慈善機構的一位神父,他的白而豐滿的大手中是一只干癟的黑色小手,強烈的對比蓄地告訴人們烏干達旱災的惡果,照片在界世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希臘雕刻家米隆的名作《擲鐵餅者》,雕塑的是一名強健的男子在擲鐵餅過程中最具有表現力的瞬間,贊美了人體的美和運動所飽含的生命力,體現了古希臘的藝術家們不僅在藝術技巧上,同時也在藝術思想和表現力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其實,這一雕塑表現的就是一個動勢。所謂動勢是事物某種靜止的姿態在一定條件下能給人以動感的或具有潛在的向某個方向運動的趨勢。在藝術創作中,動勢是眾多藝術在塑造形式結構和姿態時所用的一個技巧。攝影中當然也可用動勢構圖來擴展照片的想象空間。通過選擇相機拍攝的角度,快速連拍,讓畫面中的人、物蓄勢待發,富有活力,讓觀者感受到畫面充滿張力。
將捕捉手勢這一理論稍加引申
,就得出了—種新的構圖技巧:展現完整人物和其他人物的手勢。如右圖,完整的人物姿態、表情,結合了其他人物的一只鮮明的手。畫面藏得干脆,露得完整。一只小小的手卻給了對方人物很大的壓力,從對方的表情動作上體現了出來。聯想到我們的創作中,在表現人物之間的交流或關系時,也可以嘗試這個辦法,如畫面中出現母親的手和完整的孩子,美女的手和英俊的小伙子。法國的雕塑大師羅丹,極擅長于手的描寫。我們若仔細留意羅丹的雕塑作品,無論是半身的或全身的,只要有手的部分,都是他主要的情感宣泄之處。手的確是眾多門類藝術家施展技巧的對象。
一個漂亮的物體誰都看得見,直接簡單記錄,拍攝下來難免干篇一律,沒有個性,更不用提“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了。而為它找一個前景,尤其是能抒發自己思想、情感的前景,就能夠讓照片富有個性,與眾不同,并還可能做到意境深遠。在現場找前景是一種辦法,比如類似上圖的場景,附近的花、草、樹、木,窗框、窗簾等,都可以借用,用鏡頭透過它們取景,多多嘗試,很可能找到美妙的構圖位置。如果實在沒有前景可以借用,還可以向上圖作者學習,自己創造一個前景。作者通過手動對焦,把焦點調在近處,并利用大光圈,這樣就虛化了遠處的樓群,形成一個個光斑,先拍一張,留作前景;接下來再準確對焦樓群拍攝一張。后期制作時疊加在了一起。
我們知道
,描寫環境或特定的氣氛,有助于表現人物的一定情緒。魯迅小說《故鄉》開頭對故鄉冬景的描寫,就對人物的凄楚心理和作品的主題,起著有力的渲染作用。在攝影作品中,恰當地借助風、霜、雨、雪、日出、日落或自然環境等條件,同樣能夠烘托并深化作品的主題。道理雖然簡單,但用好這些環境并不容易,如右圖,利用雪景烘托人物,如果不是選用的暗淡的背景和較高的快門速度,雪花不會這樣清晰顯現,寧靜而深遠的韻味也就不會顯現。可見,利用好環境還需要充分掌握特定環境下的拍攝規律。
聯想是人們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關事物的思維過程。通過聯想,可以從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豐富的內涵。生活中,隨時隨地會產生聯想。因此,善于觀察事物,分析事物之間的相關性,因果性,相似性,對比性,都有利于創作出使人產生豐富聯想的好作品。如左下圖的警帽和簡陋的魚缸讓我們想起民警平凡的工作與生活;右下圖中的鮮花讓我們聯想到情竇初開的少女。
差的照片讓人一覽無余,好的照片讓人飽覽不盡。有懸念的照片就是這樣一種好照片。懸念,或者稱為“扣子”或“關子”,即設置疑團,不作解答,以喚起讀者“追根究底”的欲望和急切期待的心理,借以激發觀者的興趣。在紀實攝影中,故意不把一個故事講完,而是留一些“懸”起的謎,就很可能誘導起觀者的掛“念”之心。如上面兩圖,無論是神色凝重、構圖壓抑的猴子,還是形單影只,拎包而行的駝背老人都是對一個故事不完整的交代。好的懸念作品絕不是玄虛,讓人無法理解,而是應該讓讀者沿著有限但清晰的線索,展開自己的想象。
在攝影藝術創作中
,表現含蓄`寓意的方式多種多樣,但無論哪一種方式,都應該具有弦外之音的獨特魅力,攝影作品能給人以豐富的感受,不僅是通過畫面中的有形元素,還要通過畫面中蘊藏的無形元素,以有限蘊含無限,讓觀者的想象力馳騁于形和意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