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茍同,匈奴崛起在漢朝初年,漢皇正思秦滅亡之教訓,勵精圖治,雖國力不如人,但君臣一心,國家機構能正常運行,意志不可戰勝,而蒙古,滿族崛起于宋末,明末,經歷了幾百年的運轉,社會矛盾已激化,制度弊病已展現,君臣不同心,意志懈怠,固然被意志更為強大的外族打敗。
轉折點在唐,興佛弱漢,縱胡坐大。 唐以前,塞外胡族為部落制非國家建制,人囗稀少無常備軍戰力一衰難以再興,無漢人工匠武器裝備遠落后于中原;自遼國開始已是游牧農耕二元國家建制,有常備軍40萬以上后備軍15O萬以上,治下漢人過2千萬可點亮同時世界最高軍事科技。
唐以前漢人主流信仰古典儒家,守華夷之辨,尚忠勇之風,胡人多仰慕中華,塞外難獲中原科技,漢人屈服于未開化之蠻夷者鮮;唐武媚起,漢人民間主流信仰轉為佛教,一句眾生平等低頭拜胡人阿三使華夷失防,一句莫執著且放下不殺生素食使血性跌落冰點逆來順受不思反抗,漢人可被輕易征服效力蠻夷不再以為恥,塞外胡族亦可輕易奴役大量漢人,獲取工匠兵源和勞動力形成國家建制,胡人亦逐漸輕視漢人,蒙元更將漢人傳統道儒貶為末流。
戰爭勝負決定因素: 為裝備,明末前漢人一直掌握同期世界最高科技水平;二為士氣與忠誠度,儒家忠勇可提升戰力,佛家愚弱則會導致血性低下。同時,信奉古典儒家者少有內奸,去儒家華夷失防則內奸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