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康居國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領地很大。據《后漢書》記載,康居國西南都城與安息國相鄰,東南與貴霜王朝的大月氏國相鄰,北部奄蔡國、嚴國均已臣屬康居,中部為康居國本土,形成中亞地區月氏、康居、安息三個大國鼎立的局面。
康居國近五百年的歷史上,由于古漢字記載西域康居國的史料非常少,同時對西域粟特文史料研究的缺乏,我們甚至不知道康居國的君王叫什么名字?他們曾經割下古波斯王居魯士頭顱、令波斯王大流士遠征慘敗、令亞歷山大大帝被迫穿上中亞服飾采用懷柔政策的中亞尙武民族。
曾經壟斷古絲綢之路中間商貿易的善賈民族!這個中亞文明古國,為東西方文明的交融和促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給當今社會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史書上說,康居國,本是月氏人,“舊居祁連山北昭武城,故康居左右諸國并以昭武為姓,示不忘本也”。這就是月氏人從河西走廊西遷的事實。康居國又稱“悉萬斤”,即撒馬爾罕,出于索格狄亞那的中心地區。在貴霜帝國強盛期,這些地區的統治者大部分都是昭武族的大月氏人。
公元357~367年間,由于柔然的崛起并爭奪西域,嚈噠匈奴人又潮水般地涌入中亞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地區,攻滅粟特、政府索格狄亞那就顯得輕而易舉。到公元四世紀20年代,嚈噠匈奴人又南攻滅貴霜,從而成為中亞的強國,居于中國和波斯薩珊之間,這時的康居、安息、烏孫、花剌子模、罽賓、大宛等等漢代國家名稱全都不見了。
原來居住在中亞地區的匈奴人、康居人、烏孫人、月氏人逐漸融合同化。隨著突厥人的涌入和突厥語的廣泛流行,中亞各族都以作為各個因子被突厥這個龐雜部族所涵蓋。中亞各國的昭武族人在臣屬西突厥的前提下,保持了自己各地的小政權和民族根源,形成了“昭武九姓”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