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山,位于河南省西部,靈寶縣、陜縣南部,向東延伸的余脈稱為邙山。崤山是秦嶺山脈東段的支脈,隔黃河與山西省的中條山相望,共同構成一段巖石峽谷,有著名的三門峽。函谷關位于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距三門峽市約75公里,地處“長安古道”,緊靠黃河岸邊。因關在峽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函谷關是我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這里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這里又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經》的地方。千百年來,眾多海內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這里朝圣祭祖。古關為戰國秦置,在今河南靈寶縣境。因其路在谷中,深險如函,故名。漢元鼎三年移至今河南新安縣境,去故關三百里。
古代將崤山與函谷關并稱為"崤函"之塞,是山峰險陡,深谷如函的形象表達。《讀史方輿紀要》中記載:"自新安以西,歷澠池、硤石、陜州、靈寶、閿鄉而至于潼關,凡四百八十里。其北皆河流,翼岸巍峰插天,約谷深委。終日走硤中,無方軌列騎處"。"崤函"之地,自春秋時代就發生過多次重大戰役,例如秦、晉崤之戰。成語"雞鳴狗盜"中的"雞鳴"即源于函谷關。崤山中有南、北二崤道,亦稱南陵、北陵。南陵有夏后皋之墓,北陵有周文王避風雨臺遺址。
所以今天,三門峽俗稱“崤函大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