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氦鋰鈹硼,唉呀媽呀腦瓜疼,釔鋯鈮鉬鍀,一個不認得”大家是不是看見這個,就想起了當初初中接觸化學時候的元素周期表了啊,沒錯這就是那個讓人望而生畏的元素周期表,那么這玩意怎么會和明朝皇室有關系呢,這個的話還真的得從頭開始說起了,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不是底層出身的嘛,這當了皇帝之后肯定就要立規矩啊。
這要立什么規矩呢,就是給他的子孫后代立了一個取名的順序,朱元璋給的子孫們定了一個輩分表,取名字必須嚴格按照這個輩分表來取,每一個子孫名字中的第一個字必須按照這個輩分表上的來,朱姓這是固定的沒辦法,然后第二個字又被固定了,然后老朱又要求第三個字必須要帶有五行之一,而且這五行還必須以火、土、金、水、木的順序來,依次循環,不能有打亂順序,這可把朱元璋的后代們給郁悶壞了,萬萬沒想到取個名字還這么麻煩。
其實在剛開始還好說,總歸還是能夠在那么多漢字中找到適合的帶有五行的字,但是后來經過一代代傳下去,朱家的子孫越來越多了,后人們取名字既要按照祖宗的規矩來,但是又要避開祖宗的名諱,而且還不能和自己同輩的人同名,而漢字中帶五行的字就那多,該用的早就用了,剩下的人怎么辦,總不能沒有名字吧,于是只能開始了自己造字的歷程,于是也就出現了一些現在看來比較奇葩的名字了,比如永和王朱慎鐳,封丘王朱同鉻,魯陽王朱同鈮,瑞金王朱在鈉。
其實到這里還好說,這還沒什么,最多人們也就只會說老朱家取名字有點奇葩罷了,朱元璋就會折騰人,但是時間一轉到了1896年,晚清著名的化學家徐壽想把俄國的科學家門捷列夫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引進到中國來,然而面對那一百多種生僻的元素符號,要翻譯成什么樣的中文才好呢,徐壽為此煩惱不已,偶然間徐壽看到了明朝老朱家的族譜,徐壽一瞅這不是現成的嘛,而且按照字的屬性,還都可很好的區分出元素的性質,這簡直就是為了元素周期表而生得啊。
于是徐壽就從中選取了幾十個符合標準的字出來,再經過自己的改進,就有了現在讓人們一眼看到就頭疼的元素周期表了,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萬萬沒想到他竟然生下了一個元素周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