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又稱黃花地丁、婆婆丁、華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屬傳統(tǒng)性中藥材,又是人們喜歡的保健蔬菜,特別是冬季,蒲公英在超市每500克就買到50元。利用溫大栽培蒲公英是農民致富的好項目。本片以東北地區(qū)利用暖棚栽培蒲公英為例。為觀眾朋友們介紹大棚蒲公英的種植技術,及蒲公英的藥用和食用的價值。建造暖棚比傳統(tǒng)溫室簡單,節(jié)約成本。如何采集和處理野生的蒲公英種子,以及蒲公英播種的方法,苗期管理,溫度控制與采收時間安排等內容。請關注本期[農廣天地]東北地區(qū)暖棚栽培蒲公英。
東北溫室蒲公英栽培技術
1 形態(tài)特征
蒲公英葉片叢生、平展、蓮座狀,株高15-25cm,葉片狹長、倒披針形,寬約3cm。
2 生長習性
蒲公英適應性廣,既抗寒又耐熱,早春地溫1-2℃即可萌發(fā)。發(fā)芽的適宜溫度為15℃。莖葉生長適宜溫度為20-22℃。
3 大棚的選址
蒲公英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可選擇肥沃、向陽、通風、排灌良好的地塊建造大棚。
4 整地施肥
10月中旬在大棚內,結合整地每畝施入2500-3000kg農家肥做基肥,深翻土地25cm左右使肥料和土壤混合均勻。翻后耙平,南北走向做畦,畦寬1-1.2m,畦埂寬30cm,高20cm。視土壤墑情在播種前2-3天澆水,待土壤稍干時,淺翻5-6cm,用鐵耙將土壤耙平整細,使土壤疏松,畦面平整。
5 直播育苗
5.1品種選擇
蒲公英品種很多,適合作為蔬菜食用的應選用纖維少,口感鮮嫩的品種,如綠星蒲公英,是由國外引進的大葉型菜用蒲公英,特點是葉片大、口感好、產量高。
5.2條播
選擇10月下旬播種,元旦、春節(jié)可供應市場。每畝需種子500g左右,由于蒲公英種子細小,播種前與細沙拌勻。一般采用條播,按照行距10-15cm,開5cm深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播后覆蓋0.5-1cm過篩細土,種子不外露即可,用耙子耙平,少量噴水。
6 苗期管理
6.1軟化栽培
為了使口感更加鮮美脆嫩,可進行沙培軟化。即在萌芽后覆沙1cm,待葉片露出地面,再次覆沙1cm,逐次覆沙4-5次,直到上市。
6.2中耕間苗
播后8天左右即可出苗,當幼苗3葉期可進行第一次中耕淺鋤,疏松表土,保持土壤濕潤。當葉片長至10cm左右時,要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既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發(fā)育,又可以防止雜草滋生。中耕應淺松土,避免破壞蒲公英的根系。在第二次中耕時疏掉弱小苗,按照株距10cm定苗。
6.3溫度管理
蒲公英幼苗生長的最適溫度為15-18℃,溫度過高葉片會變得粗大,植株易老化,纖維增粗,食用品質變差,從而降低經濟效益。棚內溫度控制在白天15-22℃,夜間10-12℃,可通過燒爐子、早晚蓋草苫保溫、打開通風口、遮陰來調節(jié)溫度。
6.4肥水管理
幼苗怕濕怕水,此時不能澆水,防止根系腐爛,造成缺苗斷垅。當葉片長至4-5cm左右時,進行適當追肥,標準500-700kg/畝,兌水進行澆灌追肥,追施一次即可。以后根據墑情,每月澆一次水,澆透為止。
6.5病蟲害管理
由于蒲公英抗病性強,適應性廣,很少發(fā)生病害。若管理不善,可能會發(fā)生根腐病、白銹病、霜霉病等,可均勻噴施甲基托布津500倍液進行防治;蟲害主要是蚜蟲,可通過懸掛涂有機油的黃板進行誘殺蚜蟲或用煙劑進行熏蒸,實現(xiàn)綠色無公害栽培,提高蔬菜品質。
7 采收
7.1適期采收
按照商品要求的規(guī)格,遵循采大留小、采稍留根、采嫩留老的原則適時采收,是優(yōu)質高產的關鍵。1月上旬,當葉片呈深綠色,長度達到10-15cm時,即可開始采收。蒲公英是多次采收的蔬菜,溫室栽培,可持續(xù)采收到6月中旬。
7.2采收方法
一般選擇清晨采收,用刀片等工具割除整株葉片,注意不要傷及根部,以免影響蒲公英葉片的再次生長,采收20天后即可再次采收。第1岔采收完,2周內不可澆水,防止爛根。以后按第1茬管理進行,通常可連續(xù)采收4-5茬。
7.3保鮮及深加工
采收后抖掉細沙和黃葉,捆扎整齊擺放于鋪設保鮮膜的泡沫箱內,壓實蓋嚴,用膠條密封,冬季常溫下可保鮮10天左右。如果產量較多,也可焯水后制成袋裝野菜、干菜、腌菜,或做成速凍野菜、速凍野菜水餃等。
7.3采種
根據蒲公英在生長2年后逐漸增加花朵數和種子產量的特點,如需采種留種要有固定的種子田。6月下旬至8月上旬,可將蒲公英的花盤摘下,放在室內存放后熟幾天,待花盤全部散開,再陰干1-2天至種子半干時,用手搓掉種子尖端的絨毛,然后曬干種子。
相關資料:
冬季日光溫室蒲公英栽培技術
一、特征特性
蒲公英有圓錐形的主根,并有少量側根,根脆而多汁。莖上叢生有2-3片老葉序,有18-24片葉,平展呈蓮座狀,葉長14-26厘米,葉緣光滑或缺刻,葉柄也主葉脈是綠色,葉片多白漿。蒲公英每100克鮮嫩葉芽中,含水分84克,脂肪1.1克、蛋白質4-8克,此外還含有膽堿、果膠、菊糖等物質。
二、生長習性
蒲公英為短日照植物,高溫短日照條件下有利于抽薹開花,較耐陰,但光照條件好,則有利于莖葉生長。早春地溫1-2攝氏度即可萌發(fā),可在各種類型土壤條件下生長,但最適在肥沃、濕潤、疏松、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墑栽培。
三、溫室的選址與建造
蒲公英高抗病蟲害,對溫度、濕度、光照要求不十分嚴格,普通的設施即可滿足其對環(huán)境的要求。溫室選址要求背風向陽、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有水源保障及良好的排水設施。
四、品種選擇
蒲公英日光溫室栽培品種可選用特大型多倍體蒲公英新品種“農高優(yōu)一號”或親自到田問選種。選種時要挑選葉片肥大、主根粗狀的野生蒲公英,6-9月間采集蒲公英種子或挖母根。
五、栽培技術
1 育苗。選擇土質疏松、排灌方便的地塊做育苗床,9-12月之間育苗。苗床施腐熟有機肥3-4公斤/平方米,施過磷酸鈣80克/平方米。深翻25厘米,使肥料與土壤混勻,畦寬1-1.2米,埂寬0.3米,成畦后摟平,然后澆水,水落后播種。播種量為5克/平方米左右,播種時將種子與適量細沙混勻,撒播于苗床上,然后覆2mm的細土或細沙,7-15天即可出苗。育苗期要求溫度控制在20度左右,育苗床要保持濕潤。幼苗期注意及時拔除雜草并及時間苗,保持苗距3-4厘米。露地育苗播種后應及時搭建拱棚,覆膜保濕,并加蓋遮陽網調溫控光。
2 整地與施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磷酸二銨20-25公斤,然后深翻25厘米,將肥料與土壤混勻,做成平畦或小高壟。
3 定植。苗高10厘米左右時定植,要求行距15厘米,株距10厘米。定植時按15cm開溝植入土內,深度以短縮莖稍露出地表為度。埋好后覆3-5cm厚細沙,然后澆足底水,定植后溫度要控制在15-20度,埋根定植的7-10d(天)苗可全部出齊。
4 生產管理。生長期內要求溫度控制在15-20度之間,空氣濕度保持60%-70%,保持土壤濕潤,并及時進行中耕除草。蒲公英長到6-7葉期,進入座團棵期。因下部葉片平鋪地面生長,所以要適當控水,以防爛葉。如果追肥,可隨水追肥。每次施尿素10-15公斤/畝。
5 病蟲害防治。蒲公英病害主要是霜霉病,危害葉片。在栽培管理上防止大水漫灌,栽植密度不可太大。發(fā)病初期每畝用45%百菌清煙劑250克熏煙,也可用2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00-250倍液噴霧,5-7天一次,連防2-3次。蟲害主要為蚜蟲、地老虎和潛葉蠅等,如有蚜蟲危害,可用40%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潛葉蠅危害,在發(fā)病初期,可拔出中心蟲害株或葉片,同時可用90%敵百蟲800-12000倍液噴霧進行防治。
6 采收。當葉片長至20-40厘米時采收,采收時間以早上帶露水、溫度3-5攝氏度最佳,采收時可分批采收外層大葉或用刀割多茬收獲。刀割收獲的采收后15天內不要澆水以防爛根。一般蒲公英可收獲5茬,每畝可產蒲公英嫩葉2500-30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