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我陸續接收到十多例以"不合適"為由"分手"的咨詢,他們的“不合適”理由我整理了一下,下面就是最常見:
"剛在一起的時候覺得他還挺不錯的,就覺得一直跟他在一起是個很好的選擇,但是相處了大半年以后,發現我們倆差異挺大的,感覺對方不是自己理想的伴侶,想分手,又不知道這樣做對不對。"
"我感覺她和我三觀上差異很大,我就覺得趁著年輕應該多賺點錢,有錢了再結婚不對嗎,但對方覺得先成家才有安全感。我覺得女人應該有自己的事業,但是他缺項讓我當全職太太……我說我的他說他的,矛盾越來越多,我就覺得兩人真的不合適,分開最好。"
"在一起的時候他說寵我一輩子,結果不到一年就變了。我的期待得不到對方的回應,我心里肯定就不高興了啊,我就跟他吵,他卻說我這是在無理取鬧,說我們不合適要分手,我該怎么辦?"
相信上面這些情況也是不少戀愛者都或多或少經歷過的。
那一段親密關系中,面臨"不合適"的情況,難道除了分手就別無他法?
當然不是啦!姐今天給你好好縷縷思路、支支招,不分手挽救感情!!
一、 感情必經的三個階段:
"熱戀期 ","過渡期 " 和 "穩定期 "
每一段步入成熟的感情,都會經歷熱戀期、過渡期和穩定期三個階段。
█ 熱戀期
剛在一起的時候雙方都對彼此感情抱有很高的熱情,恨不得一天24小時粘著對方,想迫切的深入了解對方,即使是看到對方缺點也自動加入濾鏡,親密度簡直直線上升,雙方對戀愛關系投入水平與彼此的滿意度也越來越高。
█ 過渡期
熱戀期過后,伴侶雙方開始慢慢地理智對待這段感情了,對這段關系開始重新定義和評估,開始調整自己的付出,注觀察對方的付出是否與之匹配,一旦關系的天平失衡,伴侶間爭吵、抱怨等的負面情緒也隨之而來。
正如心理學研究表明,在過渡期,伴侶間的親密度是依然增加的,但關系滿意度、關系投入水平都會較熱戀期有所下降,伴侶雙方熟悉和親密的同時,伴隨著更少的付出與更多的不滿。
█ 穩定期
如果伴侶雙方能夠解決好過渡期的矛盾,那感情就會進入穩定期,彼此對關系的投入水平和滿意度也會再次上升,親密度也會持續增加,關系越來越和諧。
由此可知,伴侶雙方能否挺過"過渡期",是感情能否延續的關鍵。
關系的破裂大都因為沒有挺過"過渡期"的挑戰。
具體有哪些挑戰呢?
二、 親密關系為什么會破裂?面對過渡期會遇到的三個問題
01 熱戀期過后的差異感加大
兩個人在熱戀期很容易忽略許多問題,荷爾蒙的爆發會給兩個人的眼睛蒙上一層濾鏡。
但是當熱戀期過后,來到了過渡期,很多大大小小的問題就浮現出來了。尤其是兩個人發現對方好像并不是自己內心想要的那個人,所以就會用不合適三個字當做一個分手的理由。
世界上本就不存在完美愛人,也很難有從一開始就有完全契合的兩個靈魂,因為兩個人的成長環境,教育背景,成長經歷等等是不可能完全一樣的,那么兩個人的差異肯定是存在的。
比如說,一方性格比較內向,而另一方卻是個社交小達人,一方傾向于討好型人格,而另一方傾向于索取型人格,一方做事不拖沓,決定了的事就要立馬去做,而另一方有拖延癥,事情不到最后一步都不去做。一方性格比較溫柔,而另一方控制欲比較強...
兩個人會越來越明顯的發現,對方與自己不合適的特性。
根據一項情感心理學的調查發現,雙方的感情在進入過渡期以后,兩個人心理會有明顯的感覺,就是差異感的加大。
很多情侶的矛盾,其實就是源于雙方不同的那部分特性,正好不是自己所欣賞的,并且不愿意去磨合,那么就會產生這樣的心理:我們兩個人其實是不合適的。
所以,如果不能克服這種差異感程度的上升,那么關系就很容易走向終結。
02 不合適的本質是兩人三觀上的不同
兩個人對某件事的態度不同,其實是源于兩個人的三觀不同。
比如說,男人認為我應該先去打拼事業,追求事業上的成功,然后我才能結婚生子,給另一半幸福,但是女人卻認為,兩個人應該先結婚,先把個人問題解決了之后,男人才更能專心的去拼事業。
男人覺得,如果家里經濟支撐比較穩定的話,女方就沒有必要進入職場,只要在家照顧父母和孩子就好,但是女人覺得,不管家里的經濟條件如何,自己都應該出去工作,擁有屬于自己的一份事業,經濟獨立的女人才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男人在關系中可能需要更多的獨自相處的空間,但是女人認為愛情一定要相互陪伴,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你們對兩性關系中的任何一個問題,都注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態度,如果差異過大,而雙方不能互相妥協的話,那么關系的走向也會逐漸負面。
03 靈魂伴侶的期待破滅
在這里我給大家講一個案例。
一個女咨詢者小張前幾天找到我說:
我和男朋友剛在一起的時候,我以為自己找到了靈魂伴侶,我覺得我再也找不到比他還要契合的人了。現在我們在一起有半年的時間了,我漸漸的改變了我的想法,現在我們總是隔三差五就要吵架,我覺得我們不合適的地方越來越多,而且他已經不愿愿意去遷就我的想法了,我想分手,但是又有點舍不得,老師你覺得我該怎么辦?
剛開始戀愛的時候,小張和男友正處于一個荷爾蒙分泌上升的時期,這個時候會把對方想象成自己最喜歡的人的樣子,這是帶了濾鏡后的效果,但卻不是真實的效果。
那么兩個人在進入磨合期之后,雙方缺點的暴露,三觀的不一致,那么雙方就很容易在關系中進入一個思維上的誤區。
也就是覺得對方一開始是在偽裝自己,欺騙自己,他根本就不是一開始所表現出來的那個完美的樣子。
所以,小張會受不了對方在戀愛初期,和現在磨合期的一個強烈的反差,覺得對方磨滅了自己對于靈魂伴侶的幻想和想象。
心理學家Clarkin通過大量研究得出,過度"理想化"和過分"偏執化"是一種扭曲,是人們應對內心負面感受的防御機制。
為什么會對另一半有一個過度理想化的想象:就是我們希望這個世界上有這么一個人,他是和自己完全相契合的,絕對不會做任何違反原則的事,并且一生只會我一個人。
其實本質上,就是想要證明,我很好,我很棒,我值得這么一個完美的人來愛我。
而過分偏執的心理是這樣的:為什么對方不像一開始那樣愛我了,他是不是根本就不是我的靈魂伴侶?我真的受不了他現在對我無所謂的態度,他怎么能舍得傷害我呢?是不是我不夠好,我已經不值得他再為我付出了?
三、如何平穩度過"過渡期",這兩點是關鍵
心理學研究者Solomon和D.H指出:"過渡期"之所以特殊,是因為我們的親密感還在持續增加,卻反而使得關系有動蕩的可能。
也就是說,隨著我們越來越愛對方,關系中潛在的危險也越來越多。
關系中的風險需要在關系中防控,要想平穩度過"過渡期",就得找到應對的策略,結合心理學研究與親歷的案例規整,可以試試如下兩個方法。
▇ 重新審視伴侶間的差異性與情感期待
第一,提前明確伴侶間的差異與不一致。
世界上沒有兩個靈魂是完全契合的,一堆戀人想要完全的步調一致也是不可能的。
為了使得相處的過程更加的舒適,伴侶雙方應當付出更多的耐心去面對彼此之間的差異性。應當坦誠的,就彼此之間想法不一致等的問題進行深入的交流,通過把問題都羅列出來擺在臺面上的方式,首先明確差異所在,盡可能的溝通達成一致,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矛盾愈演愈烈。
第二,找出差異中的破壞分子,劃界限,亮底線。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能忍受的一部分,有自己接受的底線。人們對于觸碰到自己底線的行為是很反感的,即便這個人是你的伴侶也不例外。這個底線應當是你們首先應該說明的。
周國平在《人和永恒》中說過: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一切麻煩和沖突都起源于無意中突破了這界限。
我們不能以自己伴侶的身份去肆無忌憚的侵略別人的自我界線,雙方就這個界限達成一致是必要的。比如很多情侶會煩對方手機,這一點就有很多人忍不了,一旦越界,對方可能會選擇結束關系。我們不是不能求同存異,只是應當提前找出差異中的破壞分子,劃界限,亮底線。
第三,適度妥協,穩定差異。
要明白我們最終的目的并不是改變對方,讓對方變成契合我們的人,而是在彼此的不同中找到一種平衡的相處模式。
這樣的模式通常要求我們進行適當的妥協。不要把妥協看成弱項,適當地妥協會為你制造更多的親密機會。當對方能夠感受到你可以想他所想,你可以理解他的感受,他對你們之間的差異也不會過于的在意,他會更在意差異所造成的一些互補,一些樂趣。
▇ 培養過渡期親密關系中的"主動控制力",對關系進行"積極預設"
心理學上,主動控制力指的是,人們能夠在面對一些情境時,有意識地克制自己的"首選"反應,而選擇做出"次選"反應的能力。
研究表明,在親密關系中,伴侶如果具備"主動控制力"的特質,會避免陷入"理想化",與"偏執化"極端,對關系進行"積極預設",親密關系也會更加穩定和諧。
因此,過渡期"主動控制力"的培養十分關鍵。
怎樣培養這樣的“主動控制力”呢?
首先,拋棄敏感和過度解讀,立足事實理智說話
情侶們經常沖動行事,口不擇言,對對方的小細節過分解讀,說出傷害對方的話。比如爭吵中你們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往往上升到“你根本不在意我的感受”,這是你的首選反應,而我希望你能做出“他也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利”的次選反應。
其次,抓住過渡期的關鍵,由"知覺情感"向"理性考量"轉變
熱戀期其實是“知覺情感”占主導的時期,人們會帶著美好的濾鏡看待伴侶,情人眼里出西施,同時結果也會導向過程,理想化對方的樣子。
而過渡期則更需要的是理性,度過了那段風花雪月的感情時光,正視對方的優缺點,判斷你們相處中的各類問題。
你們能欣賞對方美的一面,也能接受對方生活化的一面。
你們喜歡對方的優點,也能接受對方的缺點。
你們會滿足彼此的需要,也能做到在彼此需要空間的時候保持一定的距離。
面對沖突和差異,你們度過了原先的蜜月期,可以理性的看待和解決問題,不會講負面情緒一股腦的推給對方,共同承擔段關系的走向。
姐想說,真正意義上懂得,就是你明白“沖突不是感情的絆腳石,經營才是畢生的修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