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我家就開過一次家庭會議。得出了兩個結(jié)論:
1.給孩子的,吃要最好的,穿其次,玩具再次,寵溺最次。
2.家庭地位老人最高,父母其次,最后是寶寶。
我絕不是一個冷酷無情的媽媽,也不會真的對寶寶很差。做出這些決定,正是出于對女兒的愛。因為我想明白了一件事。
各位媽媽,即使你再控制不了自己寵溺孩子的天性,我們也要把難聽的說在前面:
如果你讓孩子以為自己是家庭的中心
TA就會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這也許能給孩子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
但你卻給TA未來的人生
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1幾年前,曾有一篇文章火爆互聯(lián)網(wǎng)。
一位奶奶每天都會帶孫子去一家店吃牛肉面,這個奶奶每次都會叫2碗,然后把自己碗里的牛肉都夾到孫子碗里,然后樂呵呵地看著孫子大口吃面。
有一次,奶奶沒當著孩子的面,就把牛肉夾到孫子碗里了,孩子沒看見。后來,孫子嚷嚷著要奶奶把肉給她。任憑奶奶怎么解釋,孩子都一口咬定奶奶把牛肉偷吃了,大喊“奶奶是騙子”,在店里撒潑大鬧。最后老板出來,哄他們走,說:“我不賣你們牛肉面了!”
沒想到第二天,這孩子帶著父親又來了,后邊跟著奶奶。父親一進門就嚷嚷:“給我來三碗牛肉面!”等面都上桌后,把其他兩碗里的肉全都夾給兒子,還把老板叫過來訓(xùn)話:“我告訴你,我買的面,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我就樂意把肉給兒子,你管得著嗎?!”邊說邊往碗里吐了口痰,然后領(lǐng)著兒子“昂首挺胸”地走出了面店,可算給兒子出了口惡氣。
當時看完這個故事,很多家長在評論里唏噓,批評這個孩子的家教,心想這種事自己一定干不出來。其實,這個例子雖然極端。但所有寶媽,包括我在內(nèi),每天在家都做過差不多的舉動。我們的行為,跟這一家子并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
2這幾件事你做過嗎?其實你和那位奶奶并沒有區(qū)別
開飯了,一家人老老小小陸續(xù)上桌。今天吃清蒸魚耶!寶寶最愛吃魚鰓上嫩嫩的那幾塊肉,冰冰媽抄起筷子,穩(wěn)、準、狠、快,一下手整條魚就空了一大塊,全放在寶寶的盤子里。然后又剃出了魚肚上的一條肥肉,預(yù)備寶寶吃不夠再吃,最后扒拉扒拉整條魚,還沒等別人下手,剩下給老人的,就只有魚尾巴了。
寬寬最近特愛吃瓜子,奶奶坐在板凳上一個一個嗑開,包出來攢了一大盤,一個也舍不得自己吃。寬寬出去玩回來看到包好的瓜子特別興奮,沖過來抓起來一大把就往嘴里塞。剛要把掉在地上的也撿起來,奶奶一把攔住,“別!別!寶貝兒,掉地上的臟!你別吃,奶奶吃!”瓜子都吃完了,孩子還要,嫌奶奶包的慢,跳起來發(fā)火!奶奶一臉殷勤的回話:“好好好,馬上就好!我孫子真棒,能吃這么多!”
糖糖放幼兒園回家的路上吵著要吃蛋糕,爺爺沒辦法,帶孩子走進了路邊一家咖啡店,花30多塊錢買了一塊小蛋糕。孩子一口一口的吃,老人做在旁邊眼巴巴的看。糖糖很貼心的問,“爺爺,給你吃一口!”爺爺馬上拒絕了,說:“這蛋糕可貴了,你吃,你都吃掉!實在吃不了爺爺再吃。”
3可以寵愛,但不許犯賤!是撫養(yǎng),不是伺候!
掉在地上的瓜子不讓寶寶吃,沒錯,但憑什么你就應(yīng)該吃?
有點爛了的水果不讓寶寶吃,沒錯,但憑什么你就可以吃?
蛋糕很貴你不舍得吃,可以,但如果你給寶寶買了,憑什么自己就只吃剩下的!
你以為你為TA鞍前馬后的伺候了一天,萬事TA最大、萬事TA為先,換來的一定是孝順和感恩嗎?
寶寶一點都不傻。TA可以很準確的在心里給全家人排個順序。第一名最厲害,他說的話,所有人都得遵從,最后一名最弱,沒人聽他說話,讓他干嘛就干嘛。如果你把孩子地位抬的比你高,在他心里的排位,你一定是在后邊的,位置越靠后,孩子越不在乎,越看不起!
TA早就嗅到了“自己高貴,別人廉價”,“自己是主人,別人是仆人”的氣氛。
如果你真把這種思想根深蒂固的種在了寶寶的腦袋里,那么悲劇了,你成功用寶寶這3年的幸福,換來了TA未來一生的挫敗。
4該怎么不犯賤?
我怕媽媽們看完文章會更不知所措,對寶寶好不行,那我該怎么做?難道打罵、冷漠?當然不是。
想要做好其實很簡單,該給寶寶的寵愛一點也不能少,只不過:吃的東西掉地上你不讓TA吃的,你也不要吃;
舍不得自己買的,給TA也不要買;
你可以順著TA,但不是TA大鬧之后的屈服,而是經(jīng)過思考的贊成;
TA摔倒你可以抱TA,但不是不停的自責(zé)懊惱,而是告訴TA媽媽也會摔倒,一會就好。
你再愛孩子,也不能讓TA的地位比你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