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hóng)消(xiao)香(xiāng)斷(duàn)有(yǒu)誰(shuí)憐(lián)
——讀《一曲紅樓 萬聲嘆息》《晶瑩雪 寂寞林》《我勸黛玉入入世》和《茶花女與林黛玉》
目標課文:第四冊第二單元《林黛玉進賈府》。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表現,而寫作能力的提高又離不開高質量的閱讀。閱讀不僅可以“供給思想材料”,而且還“是思想材料的來源”(胡適語)。如果沒有閱讀“量”的累積和“質”的保證,提高寫作能力就是一句自欺欺人的空話。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閱讀的意義不僅僅歸結為掌握閱讀能力,而應使之成為借助書本來觀察、認識世界和自我的一種手段。有了閱讀這一源頭活水,何愁天光云影不在你的筆下徘徊呢。
縱觀近年來一些高考優秀作文,無不是以豐厚的文化底蘊、深邃的思想情感、較高的駕馭語言能力而獲得閱卷者的青睞。而有的優秀作文,又和作者讀熟、吃透某一部名著有著密切關系。2005年高考優秀作文《一曲紅樓 萬聲嘆息》《晶瑩雪 寂寞林》和《我勸黛玉入入世》,雖不屬同一話題作文,但三位考生都不約而同地從《紅樓夢》中選取材料進行寫作。如此優秀的習作出現,是和他們良好的閱讀基礎分不開的。另外,作文中的材料是大家所熟悉的,讀后自然會產生“他鄉遇故知”的親切感。由此觀之,從熟悉的名著及學過的課本中挖掘材料,也不失為選材的良策。
【課外聯讀一】
一曲紅樓萬聲嘆息
浙江考生
舒蕪先生在給《紅樓夢》作序的時候曾經說過:“《紅樓夢》的可貴不僅在于文學價值的高深,更是因為《金陵十二釵》唱出了封建末期女性的覺醒。”
一曲紅樓,萬聲嘆息。是那樣世態炎涼,貧富懸殊,“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社會,而這樣的社會黑暗的形成根源即是階級的不平等,人性的不純真,更是性別地位的不公正。紅樓一夢,寫盡了大觀園的繁盛,寫盡了豆蔻年華的熱烈,亦寫盡了這所有盛大繁華掩蓋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劇。那樣一個個靈動鮮活的生命,有純潔善良的心靈,有感動世間的美麗,有字字珠璣的清好詞工,卻只能在那個被成年男子控制之下的凄冷社會里唱出一曲又一曲的悲歌:被折磨至死的迎春;青春守寡的是李紈;遠嫁的探春;孤守青燈泥佛的是惜春;含冤而死的是可卿;跳井而死的是金釧……這樣的紅樓,這萬般嘆息,是為那個男尊女卑的社會而潸然淚下的感慨,對這個人情冷暖世間的無情的鞭笞。
一曲紅樓,萬聲嘆息。這嘆息不僅是對大觀園里所有女性的憐惜和同情,更是為女性覺醒而高歌的鏗鏘之詞。小小大觀園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這“溫柔富貴鄉”里有勾心斗角,有兇殘強暴,有尊卑之分;在這樣“烈火烹油”的世界里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許多清新的形象,不為世俗所染,用高潔的姿態冷眼旁觀。而林黛玉便是這些鮮活形象最好代表,這個世界仙姝寂寞林在大觀園里既是主又是客,這特殊的地位使她清醒看到世間的各樣清寂,大觀園“游絲軟系飄香榭”的熱鬧在她眼里只是“風刀霜劍嚴相逼”的驚寒。所以她會認識到自身的可貴,會為自己貞潔的愛情而努力,所以她會聽到曲中唱詞“如花美春,似水流年”的時候仿佛置身凡塵之外,為女性的尊貴而動容。這樣的紅樓,這樣的萬般嘆息,將世間生靈的覺醒寄寓于一園之中,卻讓人們看到燎原星火帶來的欣喜。
一曲紅樓,萬聲嘆息。曹雪芹用盡滄桑的老眼,墨香四溢卻又銳利的筆尖在這紅樓集積所有情思,感嘆了黑暗與覺醒,道盡了那個世界的種種流連……
點評
“千紅一窟,萬艷同悲”,是大觀園中所有女性悲劇命運的真實寫照。考生在準確把握這一基調的基礎上,由面(大觀園中的群芳)及點(仙姝寂寞的黛玉),點面結合,“寫盡了大觀園的繁盛,寫盡了豆蔻年華的熱烈,亦寫盡了這所有盛大繁華掩蓋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劇”。全文又以“一曲紅樓,萬聲嘆息”為綱,復沓回環,一唱三嘆,給人以“余韻徐歇”的審美之效。在行云流水般的筆調中,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巧妙的構思、深邃的思想和至真至愛的情懷。
附:浙江高考作文題
唐詩曰:“一葉落而天下知秋。”宋詩說:“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一葉飄零而知秋,一葉勃發而見春。尋常細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請以一枝一葉一世界為話題,自擬標題,寫一篇文章。
【課外聯讀二】
晶瑩雪 寂寞林
福建考生
曾不止一次為黛玉含恨而死淚留滿面,又曾不止一次以為寶釵不得幸福而感慨不公,不知道雪芹先生為什么要讓這兩個同為日月之精華的奇女子,在大觀園中悲慘地結束一生。
記得曾看過很多關于釵黛二人孰是孰非的評論,覺得頗為憤慨。無論是寶釵還是黛玉,她們同是世間最美麗的女子。我憐黛玉,也惜寶釵,因為她們讓我看到了女性特有的美麗與氣質。
一、大家閨秀篇
或許這個標題是百年來人們對這位商販小姐統一的評價吧。不錯,寶釵是一位恪守封建禮教、嚴格遵守道德規范的小姐,可正是她的沉穩與規范才讓她令人刮目相看。小小年紀就能夠處理好上下關系,老夫人喜歡, 丫頭們樂意,這樣的好小姐上哪兒去找啊。
寶釵處事能力強卻從不外露,僅是在鳳姐兒生病的時候,她推辭不過,只好幫忙處理一些家事。可是從這對事情的處理中,便能看出她的睿智與過人之處。
其次,在大觀園中要比的便是美貌與才能,這兩樣她都具備,此乃天下奇女子。
其實寶釵是規矩的,寬容的,她不介意一得一失。她有寬廣的心胸,她敢于承擔生活所有的不幸。寶釵啊,你就像是一個圓,毫無棱角可言,從不刺痛別人,又善于幫助別人,你的心胸是那么寬,你為人是那么好。
你讓我看到了一個女人特有的溫和。
二、淚水長流篇
也許黛玉最顯著的標志就是那雙哭腫的像桃核一樣的眼睛了,不知道這玉兒的眼淚為什么如此的多,哭得讓人斷腸。
在大觀園中,這位恐怕就是最引人注目的了吧。由于家庭變故,從小寄居外祖母家的她變得小心翼翼,生怕被人恥笑了去,正是這樣,才使得她多疑、猜忌。然而在骨子里,黛玉有的是水一樣的柔情。
對待自己的愛情。黛玉敢于追求,她愿意表露出來,希望寶玉能了解.在這一點上,她突破了封建禮教對女子的束縛,打破了這些規矩。盡管她最后含恨而死,但仍然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敢愛敢恨,敢突破,敢創新的奇女子。
雖然黛玉有時會有一些小性子,小心眼,但這始終無法抹去遮住和她獨有的光輝。黛玉啊,你就像是一顆星,雖鋒芒畢露,難免刺痛他人,可你是那么特別,與眾不同。
你讓我看到了一個女人特有的氣質。
三、合篇
無論寶釵,還是黛玉,無論是圓,還是星,她們各有各的光輝,各有各的美麗。寶釵的規矩——像圓;黛玉的新穎——像星。
我們看寶釵,也看黛玉;我們愛寶釵,也愛黛王;我們要學做圓,也要學做星,閃耀著獨特的美麗光環。
點評
本文的最大亮點,體現在作者對釵、黛形象特點獨到的理解上。人們對釵、黛的評價歷來有不同的看法,但考生能“運用腦髓,放出眼光”,“陳言務去”,用“圓”和“星”來定位二人的形象特征,既切合了話題的要求,又準確評判了她們性格的不同之處。所有這些,都得益于考生對小說內容、釵、黛性格特征及寶玉與釵、黛愛情糾葛故事的熟悉和了解。惟其如此,考生才能用飽蘸悲憫、仁愛的筆觸寫出對封建時代的女性悲劇命運同情的佳作。
附:福建高考作文題
下面兩幅圖可以給人豐富的聯想或感悟,請你聯系提示文字對它們加以比較,把圖給你的聯想或感悟寫成一篇900字左右的文章。
【課外聯讀三】
我勸黛玉入入世
湖北考生
“今朝仍惜黛玉愁,此生多守候。消瘦偏逢冬,生死漂泊,香魂為風嗅。 一汪相思手帕繡,癡情難焚透。弱子生生絕,兩情茫茫,妃子花塵漏。”
這是我為林黛玉所作的一首《醉花陰》,祭奠她孤傲的靈魂。
眾所周知,林黛玉是大觀園中最引人注目的女性之一。她高傲,所以與世難容;她敏感,所以淚水長流;她癡迷,所以少年夭亡。她,是偉大的。
可是至純至靈的林妹妹,有幾句話,我想對你說:
你一定是知道陶潛吧。與你一樣,他也憤然于世間種種。可是當他發現自己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時,他選擇了進入另一世界——自然。是的,他親近了大自然的風光種種,所以有了“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的悔悟,從而有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瀟灑和飄逸。然而,生活在如此精致高雅的瀟湘館中的你,面對著高潔雅韻的瀟湘竹,為何不甩開那些煎熬心肝的瑣事,快樂地隨花飄舞在自己的美麗的世界中呢?
林妹妹,你過多地看重了身邊不開心的事,卻忽視了身邊另一種驚心動魄的美!
還有一位老人,是你不可能聽說過的。他住在古巴海邊的一座小屋里,終日埋頭寫作。他是孤獨的,他拒絕任何聚會,甚至于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典禮也拒絕參加。可他的內心,卻是平靜而快樂的,因為他覺得,寫作便是他永久的使命。最后,當他覺得自己想象力減弱,無須再活下去時,他毅然飲彈自盡。這個老人,叫海明威。林妹妹,你才華絕代,又那么愛寫詩,其實詩又何嘗不是你的另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你可以宣泄自己所有的感情,你可以自由自在地活著,不理會外界的紛紛擾擾。這樣,即使孤獨,你也可以享受到別人享受不到的快樂。
林妹妹,你總是多愁善感。傷感柳絮“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悲懷“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苦思那“天盡頭,何處有香丘”。你將自己折磨了太久。可是,正因為無力抵拒,才要讓自己更加堅強!你不該再想著“世與我不容”,而應想著如何尋找屬于自己的另一番天地。
所以林妹妹,我勸你入入世吧,入大自然的世,入佳詩妙句的世吧!
點評
本文在立意上獨具只眼,從人生觀、世界觀這一高度來進行構思、組材。文章以陶潛親近大自然和海明威選擇創作為例,規勸黛玉不要一味地沉溺于“那些煎熬心肝的瑣事”之中,而應入世――投入到自然和詩歌的懷抱,快樂地生活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結尾處“入大自然的世,入佳詩妙句的世吧”,既點明中心,又概括了上文,也使結構更加完整。敘述、議論之中恰當引用陶潛和《紅樓夢》中黛玉的詩句,自然流暢,水乳交融,也使語言更有文采,文章更具文化底蘊。
附:湖北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一則文字,論述了詩人觀察和表現宇宙人生的態度和方法。其實,這則文字所含的思想,對我們為文、處事、做人以及觀賞自然、認識社會,都有啟發。
請根據你對這則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課外聯讀四】
“高考模擬賽場”作文:
茶花女與林黛玉
湖南益陽市一中桃花侖文學社 文雅娟
一個的代表是嬌艷美麗的茶花,一個的化身是纖弱靈知的絳珠草。產生在幾乎同一時代的兩位美麗聰明的姑娘,被作家賦予了同樣的深情與悲憤。
都是被病痛折磨著艱難地生存,都是在失去愛人之后選擇放縱病情而慢性自殺。都有著自己的美麗與驕傲,卻都在世俗的冷漠中悲慘的凋謝。資本主義門第觀念罩在瑪格麗特頭上的陰影與封建時代禮教給林黛玉的束縛,是同樣的。
《茶花女》產生的年代和《紅樓夢》大致相同,而兩位作家在勾勒出兩個命運如此相似的人物時,給讀者的心理震撼卻有著極大的不同。
瑪格麗特出身卑微貧寒,無知無識,用瑪格麗特自己的話說“六年以前我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林黛玉好歹生在官宦之家,文采風流壓倒群芳,“重建桃花社”“魁奪菊花詩”出足了風頭。瑪格麗特在所處的環境中,沒有一個人是發自內心的關愛她,朱麗·迪普拉在最后的信中說,給她送葬的人惟有N伯爵與老公爵;林黛玉還有老太太的疼愛,還有姐姐妹妹們的眼淚與嘆息。她們誰更不幸?
然而瑪格麗特是要比林黛玉幸福的。因為在她身上自始至終洋溢著一股堅強美好的力量,一種對別人的寬容。正如瑪格麗特在信中寫道:“別為這種歡樂的殉難精神驚異吧,阿爾芒,對你的愛已讓我的心迎著崇高的激情開放。”而林黛玉,似乎始終都只在自己的愛情里轉圈,她想得最多的,始終是自己。“瀟湘館癡魂驚噩夢”也罷,“焚稿斷癡情”也罷,她都只顧慮到自己的“終身大事”。她臨死前也只是恨恨地道:“寶玉,寶玉,你好……”“狠心”沒來得及說出口罷了!因此可以說,瑪格麗特是帶著愛離開的,林黛玉是帶著恨離開的。
在此,我們可以看到文化的差異,還有社會意識形態對于作者的不同影響。在同一時代,西方的資本主義人道精神已滲入了小仲馬,滲入了茶花女,并成為他們抗拒冷漠現實的武器;而在東方,惟有用同樣的冷漠的死或出世來逃避現實的黛玉,卻顯得如此軟弱、狹隘。比較中外古典作品,無一例外地發現:西方作品中的主人公始終有著昂揚的精神,如簡·愛、凱瑟琳、郝思嘉;而東方則滲入了太多的虛無玄幻,如《源氏物語》、《鏡花緣》里的人物。
茶花女與林黛玉是根植在不同文化沃土上的奇葩,而她們的形象給我們留下的啟示,應不僅是在文學上,還應在民族精神與社會意識上。
(摘自《高考金刊》)
點評
本文根據話題的要求,選取了兩部名著中的兩個主要人物形象進行比較分析。作者不僅指出二人性格上的異同,而且還透徹分析了造成性格差異的原因。特別是將二人性格差異的根本原因歸結為“文化差異”和“社會意識形態”的觀點,可謂有識之見。
作者駕馭材料的能力、分析問題的深度令人嘆服,讀者也能從另一角度來更好地認識黛玉的形象。
附:高考模擬作文題
世界文學史上有許許多多著名的文學形象,他們雖然生存于文學作品中,但也曾經生存于你我的內心世界。請以兩本名著中的女主角或男主角為研究對象,任選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比較閱讀
這四篇習作,都稱得上文質兼美。文章雖不屬于同一個話題作文,但在構思、結構及思想內容等方面還有許多可比之處。
構思上,都緊扣話題,以“拿來”為創作原則,結合《紅樓夢》的思想內容、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并融入自己對小說思想內容和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和獨到感悟。
結構上,這幾篇文章層次清晰,邏輯性強。前三篇文章都可歸入并列式;《茶花女與林黛玉》由于表情達意的需要,作者選用遞進式來結構全文:先言二人性格異同,再著重談及造成性格不同的原因。
立意上,這四篇文章都借助于小說中的主要人物,都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為我所用”,表達了對在封建禮教、封建制度束縛、重壓下的青年女子悲劇命運的深深同情。《一曲紅樓萬聲嘆息》側重于對黛玉性格特點、悲劇命運的剖析;《晶瑩雪 寂寞林》側重于釵、黛性格的比較;《我勸黛玉入入世》則擴大了看問題的視角,將黛玉和陶潛、海明威加以對比,從人生觀、世界觀的不同點中來揭示主題思想;高考模擬作文《茶花女與林黛玉》則從比較文學的角度透去視茶花女與林黛玉的形象,從性格特點的異同點來探討女性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
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講,這幾篇文章都是難得的上乘之作,他們的成功經驗很值得在作文教學和寫作時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