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花蕊夫人是誰?
userphoto

2022.09.08 江蘇

關注

昨天《“我,花蕊夫人,不是亡國之女”》刊出后,有人在留言區提了一些質疑:

一、后蜀的花蕊夫人不是慧妃,是費妃之誤。
二、進入宋宮廷的花蕊夫人不是后蜀的花蕊夫人,而是南唐的花蕊夫人。
三、《述國亡詩》不是花蕊夫人寫的,另有作者。
四、孟昶的《玉樓春》是后人偽作。

此文作者雖不是我,但因為此文里內容爭議特別的多,所以我當晚就一條一條查資料試圖捋清,捋了一晚上,一一對應,這是今天這篇文章的由來。

后面的內容,引言部分會特別多,會有點枯燥。

第一條:后蜀的花蕊夫人,是慧妃還是費妃?

花蕊夫人姓費。
花蕊夫人姓徐。
花蕊夫人是慧妃。
以上這幾種說法都有。

1946年,浦江清先生發表《花蕊夫人宮詞考證》一文,除了考證《宮詞》是前蜀花蕊夫人徐氏外,也考證了后蜀孟昶的花蕊夫人為費氏。

陳尚君先生的《花蕊夫人的迷宮》一文里,引用北宋陳師道的《后山詩話》,謂后蜀花蕊夫人為費氏,又引用南宋吳曾的《能改齋漫錄》謂后蜀花蕊夫人為徐匡璋女(徐氏)。

北宋《后山詩話》說花蕊夫人姓費:

傳為詩人陳師道作《后山詩話》云:“費氏,蜀之青城人。以才色入蜀宮,后主嬖之,號花蕊夫人。效王建作《宮詞》百首。國亡,入備后宮。太祖聞之,召使陳詩,誦《國亡詩》云:”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太祖悅,蓋蜀兵十四萬,而王師數萬爾。”

南宋《能改齋漫錄》說花蕊夫人姓徐、為慧妃:

《能改齋漫錄》卷一六載:“偽蜀主孟昶,徐匡璋納女于昶,拜貴妃,別號花蕊夫人。意花不足擬其色,似花蕊翾輕也,又升號慧妃,以號如其性也。王師下蜀,太祖聞其名,命別護送。途中作詞自解曰:”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三千宮女皆花貎,妾最嬋娟,此去朝天。只恐君王寵愛偏。“陳無己以夫人姓費,誤也。”

南宋《成都文類》卷十五載有《宮詞》二十八首,其題記說花蕊夫人姓費:

蜀花蕊夫人者,本青城費氏,以才色嬖于后主。

張天健《花蕊夫人詩事新議》里引元人《輟耕錄》,謂花蕊夫人姓徐:

蜀主孟昶納徐匡璋女,拜貴妃,別號花蕊夫人,意花不足以擬其色,似花蕊之輕也,或以為費氏,則誤矣。

清人吳任臣《十國春秋》 卷五十認為花蕊夫人姓徐,為慧妃:

慧妃徐氏,青城人。幼有才色。父國璋納于后主,后主嬖之,拜貴妃, 別號花蕊夫人,又升號慧妃。

清人魏慶之《詩人玉屑》卷二十費氏條下,錄有花蕊夫人詩,即,他認為花蕊夫人姓費。
我在《詩人玉屑》電子版的二十卷里找到了這條記錄:


這么看來,花蕊夫人姓費、姓徐都有可能,號慧妃也是有記載的。

第二條:花蕊夫人是誰?

1946年以前,一般提到花蕊夫人,就是指后蜀孟昶妃。
不過歷史記載中,花蕊夫人有三人。
也有人認為,花蕊夫人只有前蜀王建妃。

羅璇的《花蕊夫人研究綜述》一文中說,花蕊夫人有三人——前蜀王建之妃徐氏,后蜀孟昶之妃費氏(或徐氏),南唐宮人(或李煜妃)。

據《能改齋漫錄》、《后山詩話》、《十國春秋》、《新五代史》等史料所載,五代之時,被稱為花蕊夫人者共有三人,一是前蜀王建次妃,徐耕女,前蜀王衍生母,前蜀被唐所滅時死于押解途中;二為后蜀孟昶妃,稱費氏或徐氏,四川青城人,后蜀被宋所滅后即入宋,后亡;三為南唐宮人,或稱李煜妃,雅能詩,歸宋后,目為小花蕊。

他說,這三位花蕊夫人,史料上的記載就很混亂。

因三人所處時代相同,又都被稱為花蕊夫人,故史料中有關他們的記載時有混淆,頗有張冠李戴之嫌。

趙曉蘭的《成都文類 花蕊夫人宮詞考辨》里甚至說,前蜀花蕊夫人和后蜀花蕊夫人是姑姑和侄女,說徐耕有兩個女兒嫁王建為妃(其中姐姐就是徐氏花蕊夫人),徐耕兩個兒子,其中一子名徐匡璋,就是后蜀花蕊夫人的父親。

王文才先生又引《 茅亭客話》卷五《 虹蜺》條以考證花蕊之世族。《茅亭客話》載:孟氏初,徐光溥宅虹蜺入井飲水。其母曰:“王蜀時有虹入吾家井中,王主取某家女為妃。今又入吾家,必有女為妃后,男為將相, 此先兆矣。” 未浹旬,選其女入宮,后從蜀主入闕,即惠妃也。據《蜀梼杌》及《茅亭客話》所載,可推知徐耕二女,王建之貴妃與淑妃。耕二子, 太師延瓊、侍中延珪,其一字匡璋( 原作“國璋” ,從宋諱改“匡” 作“國”) 者,即花蕊之父。花蕊姊妹行三人, 一為王衍妃( 據《十國春秋》卷三十八《 元妃韋氏傳》) ,一為潘在迎室( 據《 九國志?潘在迎傳》) ,一為孟昶妃,而徐光溥為花蕊夫人之弟兄,其世系甚明。

從北宋開始,前蜀花蕊夫人、后蜀花蕊夫人、后唐花蕊夫人這三個花蕊夫人里,關于后蜀花蕊夫人的記載最多,而且凡是標有花蕊夫人所作的詩(即花蕊夫人宮詞),一般都認為是后蜀花蕊夫人所作。

花蕊夫人宮詞最早為北宋王安石之弟王安國奉詔校定蜀楚秦三地獻書時所得,北宋以下各家幾乎無一例外認定其作者為后蜀孟昶之妃。
——魏紅翎的《花蕊夫人宮詞作者再辨析》

由于后蜀花蕊夫人這種光芒四射的存在,提到花蕊夫人,鮮少會有人想到前蜀花蕊夫人和后唐花蕊夫人,這種情況直到1946年,浦江清先生的《花蕊夫人宮詞考證》發表,他考證認為《宮詞》不是后蜀花蕊夫人寫的,而是前蜀花蕊夫人徐氏的作品。

謝桃坊的《花蕊夫人宮詞補考》則認為,后蜀的花蕊夫人根本不存在,整個就是編造出來的——他認為,南宋《鐵圍山叢談》第一次出現了后蜀的花蕊夫人,《后山詩話》添加了情節,《能改齋漫錄》繼續增加傳奇,到了明代,又偽造了《宮詞序》,使得明以后關于后蜀花蕊夫人的傳奇越來越盛。
蔡倏于南宋紹興二十年( 1150) 著的《鐵圍山叢談》 里第一次認為前后蜀有兩位花蕊夫人, 而對后蜀之花蕊夫人更增添了傳奇。
……
自《后山詩話》 以宮詞為后蜀花蕊夫人之作后, 故事在流傳中情節變得更豐富而離奇了。
……
紹興二十七年( 1157) 吳曾在《能改齋漫錄》 里補足了花蕊夫人之傳聞。
……
陳師道以后蜀花蕊夫人姓費, 似乎過于荒唐,令人難以相信,故傳聞中以為徐匡璋之女,號慧妃( 或以此花蕊夫人名徐慧) 。宋太祖平蜀后還護送她人京, 而且她有獲得新王朝帝王寵愛之意。《新五代史》 記述孟昶之母李氏降宋后受到宋太祖禮遇,《玉壺清話》 卷四記述甚詳:“ 王師伐蜀,孟昶出兵拒之。其勢既蹙,始肯齏表詣王全斌請降,即奉其母逮官屬沿峽江而下。至江陵,上( 宋太祖) 遣使厚勞之,別賜茶藥慰其母。” 后蜀主降宋,宋太祖曾遣使慰問孟昶之母李氏,至京又禮遇之,并未遣使去護送盂昶之“ 慧妃” 。可見“ 慧妃” 之事乃出自對李氏降宋史事的附會。
……
花蕊夫人宮詞為后蜀孟昶之妃徐氏所作之偽說至南宋紹興時已成立,宋以后的各種筆記雜書及詩話、 詞話等皆沿此偽說。明代萬歷仿宋本《花蕊夫人宮詞》 又偽制王安國《蜀花蕊夫人宮詞序》 ……花蕊者,偽蜀孟昶侍人,事在國史。王安國題。因有此偽序, 致使明代以來皆以為宮詞確為后蜀花蕊夫人所作了。
不過,與謝桃坊持相同觀點的,目前不多。到現在為止,在“花蕊夫人是誰”這個問題上,仍然沒有定論,只能說,由于傳統觀點的影響,“后蜀孟昶妃”更為人所熟知。

第三條:《述國亡詩》的真正作者是誰?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一直以來,這首詩都歸在花蕊夫人名下。

比如,《全唐詩》第798卷。
花蕊夫人能詩是有記載的。

北宋《后山詩話》里提到是花蕊夫人寫了這首詩:

國亡,入備后宮。太祖聞之,召使陳詩,誦《國亡詩》云:”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羅璇《花蕊夫人研究綜述》一文中提到“宋人魏慶之《詩人玉屑》也有相同記載,因此,這首述亡國詩歷來被認為是費氏所作,甚得后人的稱贊”。

但《花蕊夫人研究綜述》一文中也提到說:這首詩是“興圣太子(后唐莊宗的太子李繼岌)作”。
一些傳記雜編,如郎瑛《七修類稿》,卻言此詩是“前蜀王衍降唐時,興圣太子作”,而非花蕊夫人,由于正史中未見記載,所以此詩的真正作者一直是個疑問,今人也未見令人信服的考證。
陳尚君《“更無一個是男兒”考辨》一文里更明確提到:這詩是王承旨所作,他還考證王承旨可能是五代著名文士王仁裕。
最早記載見于后蜀何光遠撰《鑒誡錄》卷五《徐后事》:“故興圣太子隨軍王承旨(原注:失名),有《詠后主出降》詩曰:'蜀朝昏主出降時,銜璧牽羊倒系旗。二十萬軍齊拱手,更無一個是男兒。’”
陳尚君提出,南宋的吳曾已經認為,這首詩有可能是王承旨所作,花蕊夫人改了幾個字而已。
南宋初依附秦檜而學問很好的吳曾馬上發現了問題,在所著《能改齋漫錄》卷八指出:“前蜀王衍降,后唐王承旨作詩云:'蜀朝昏主出降時,銜璧牽羊倒系旗。二十萬人齊拱手,更無一個是男兒。’其后花蕊夫人記孟昶之亡,作詩云:'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二十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陳無己《詩話》載之,乃知沿襲前作。”即花蕊只是根據前蜀末王承旨之詩,略改數字以對宋太祖之問。
陳尚君本人則認為“但我更懷疑此事只是文人的編造,假托才女的作品和軼聞,歷代文人都樂此不疲”。
目前關于王承旨或王仁裕寫過此詩未成定論,王承旨是否王仁裕也還是個問題,此詩,我更傾向于認為“花蕊夫人改了幾個字”,畢竟,在古人詩詞里這種情況并不少見。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關于“改了幾個字”的一樁大公案。

第四條:孟昶的《玉樓春》是不是后人偽作?

關于孟昶的《玉樓春》和蘇軾的《洞仙歌》過于相似這個問題,已經是一樁多年未決的公案了——
是先有《玉樓春》還是先有《洞仙歌》?
蘇軾是不是抄襲了孟昶?
以下這兩首詞確實很相像。
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一點月窺人,倚枕釵橫云鬢亂。起來瓊戶啟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屈指西風幾時來,只恐流年暗中換。——孟昶《玉樓春》

仆七歲時,見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歲。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蘇軾《洞仙歌》

據東坡自己說,他是從眉山老尼處記了兩句,然后自己補足成一首詞。
但據說在宋朝的時候,就出現了一種說法,認為《玉樓春》全詞都流傳過,蘇軾只是根據這個全篇,自己調整了一些字句,洗稿成了《洞仙歌》。這個說法的來源,是《漫叟詩話》,后來《漫叟詩話》失傳,但這個說法被很多詩話引用,比如宋人張邦基的《墨莊漫錄》:
予友陳興祖德昭云:“頃見一詩話,亦題云李季成作,乃全載孟蜀主一詩:“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
……
云東坡少年遇美人,喜《洞仙歌》,又邂逅處景色暗相似,故隱括稍協律以贈之也。予以謂此說近之。”據此乃詩耳,而東坡自敘乃云是《洞仙歌令》,蓋公以此敘自晦耳。《洞仙歌》腔出近世,五代及國初,未之有也。
另外,周紫芝《竹坡詩話》里認為《玉樓春》是花蕊夫人寫的:
世傳此詩為花蕊夫人作 ,東坡嘗用此詩作《洞仙歌》曲。或謂東坡托 花蕊夫以自解耳,不可不知也。
趙禮聞則在《陽春白雪》卷二里收入一首《洞仙歌》,并說明這是蜀將趙元明在摩訶池得古石刻看到的,作者可能是孟昶或花蕊夫人。他把整首詞都也錄下來了。
宜春潘明叔云:蜀主與花蕊夫人避暑摩訶池上,賦《洞仙歌》。其詞不見于世。東坡得老尼口誦兩句,遂足之。蜀帥謝元明因開摩訶池,得古石刻 ,遂見全篇 。”詞云 :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貝闕琳宮恨初遠。玉闌干倚遍,怯盡朝寒,回 首處、何處留連穆滿。 芙蓉開過也,樓閣香融,千片紅英泛波面。洞房深深鎖,莫放輕舟,瑤臺去、甘與塵寰路斷。更莫遣、流紅到人間,怕 一似當時,誤他劉阮。

閆小芬的《蘇軾【洞仙歌】雜考》里說,這些說法還是有一定影響的,比如朱彝尊編《詞綜》,就把孟昶的《玉樓春》編進去了,而放棄了蘇軾的《洞仙歌》。

羅點《聞見錄》 、姚寬《西溪叢話》亦均有 “孟蜀王水殿詩,東坡續為長短句 。”王明清《揮麈余話》卷一:“孟蜀王詩,東坡先生度以為詞 ,昔人不以蹈襲為非。”
……
此話對后世影響較大,清初浙西詞派創始人朱彝尊編《詞綜》,不收蘇軾的《洞仙歌》,而收入孟昶的《玉樓春》,并云:“蘇子瞻《洞仙歌》,本檗括此詞 ,然未免反有點金之憾。”李調元《雨村詞話》卷一 :“蜀主孟昶'冰肌玉骨’一闋,本《玉樓春》調,蘇子瞻《洞仙歌》檗括其詞 ,反為添蛇足矣。《詞綜》謂為點金,信然。”康熙年間的《全唐詩》不但作為孟昶詩《避暑摩訶池上作》收入卷八,還作為孟昶詞《木蘭花》收入卷八八九,并云:“蘇軾《洞仙歌) 麋括此詞。”今人胡云翼先生亦認為蘇軾的《洞仙歌》,是“麋括孟昶的作品”(見 胡云翼《宋詞選》 )。
朱彝尊的《詞綜》卷二,我在“中華典藏”網上查到了電子版,卷二共錄五代十國詞七十二首,其中第四首就是孟昶的玉樓春。

閆小芬《蘇軾【洞仙歌】雜考》里還有這樣一段內容:

1957年夏天,毛澤東同志和著名詞學家冒廣生先生在一起討論詩詞鑒賞和創作問題時 ,有這樣一段對話 :
冒廣生 :詩變為詞,小令衍為長調,不外增、減、攤、破四法。蜀后主孟昶的《玉樓春》“冰肌玉骨”,是兩首七絕,經蘇軾的增字 、增韻而成 83 個字 的《洞仙歌》。 詩詞貴簡練含蓄。孟昶原作,本意已足,東坡好事,未免文字游戲。
毛澤東 :東坡是大家,所以論者不以蹈襲前人為非,如果是別人,后人早指他是文抄公了。
上述談話見盛沛林、王合倫主編《毛澤東與中國古典文學》第85頁 。

現在的研究者普遍認為,《漫叟詩話》不可考,蘇軾抄襲說不可信,但由于缺少更多的實證,這樁公案實際上也一直懸在那兒,孟昶的《玉樓春》也仍然掛在他的名下。

關于蘇軾《洞仙歌》和孟昶《玉樓春》之間的相互關系,閆小芬《蘇軾【洞仙歌】雜考》一文里說得比較清楚,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找來看看。

一點尾聲

以上四條,算是對爭議內容一點淺淺的回應,但正如以下一段話所說:

這些詩話作品,很難保證引證以及來源的準確性。實際上,對于這一點,清代文人宋翔鳳在其《樂府余論》中有這樣的話,“蓋宋自南渡,典籍散亡,小書雜出,真偽互見,叢話多有別白。”這段話說明,這些印證在特殊時期,確實是良莠不齊,很多時候作品的真偽都很難認定。


很多的答案,或者真偽,其實我們都很難確定。
非常有興趣的,可以作深入的研究,大部分的人,可能會更傾向于選擇這一種觀點或者那一種觀點,比如朱彝尊選擇了孟昶的《玉樓春》,陳師道選擇了花蕊夫人姓費。

像今天這樣的內容,其實平時我們是很少會出現的,因為,一來是上面說的很多的真偽我們無法確定,沒必要太鉆牛角尖的,而菊齋的作者們包括我,大部分也不是文史專業出身,更專注在文字上,也無法去鉆專業的牛角尖,二來這樣的文章太過于枯躁啦,所以就這樣吧


作者:任淡如

本文為菊齋原創文章。公號轉載請聯系我們開白授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是誰的詩 竟然有三個花蕊夫人
唐宋詩詞趣話(48)
她是后蜀寵妃花蕊夫人,卻用短短四句詩,讓普天下男兒為之俯首
兩朝三個皇帝都想據為己有的花蕊夫人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花蕊夫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金霍洛旗| 寿阳县| 兴山县| 炎陵县| 肥东县| 赤峰市| 巴塘县| 上饶市| 康马县| 铅山县| 临沂市| 习水县| 秀山| 河曲县| 大悟县| 昌平区| 德州市| 蓬莱市| 武鸣县| 西乡县| 读书| 新巴尔虎右旗| 白山市| 上犹县| 仙游县| 滨州市| 濉溪县| 砀山县| 宿迁市| 垣曲县| 白银市| 承德县| 阿克陶县| 乐东| 雅江县| 洪湖市| 常宁市| 通化市| 定远县| 霍州市| 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