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姐覺得,在清朝所有皇帝里面,最舒服、最愜意的莫過于乾隆皇帝了。
他既不用像他爺爺康熙皇帝一樣,頂著外憂內患,年紀輕輕就要除鰲拜,后來還得為平定草原上各方動亂操心;
也不用像他爹雍正一樣,繼位前不受寵就罷了,兄弟一大堆,還都很優秀,為了爭皇位斗的你死我活(也就是俗稱的“九子奪嫡”),好不容易當上皇帝,僅僅在位13年就去世了。
跟這兩位比起來,乾隆就安逸多了:從小就受寵,據說連康熙爺都很喜歡他;25歲當上皇帝,父親雍正特別敬業,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交到乾隆手上的時候沒有太多幺蛾子,活到了89歲高齡才在睡夢中離世。因為很滿意自己這一輩子福祿壽俱全,乾隆甚至以十全老人自詡。
除了治理國家之外,乾隆對詩詞書畫也很有雅興,據說一生做了上萬篇詩歌。不過,對其他文人雅士來說,乾隆皇帝可能是最讓他們恨的牙癢癢的一位了,為什么呢?因為乾隆有個很特殊的愛好——喜歡印章。
據不完全統計,乾隆總共有一千八百多枚印章,這么多章,總得找地方蓋呀~于是他對著各種名貴書畫下手了。
只要“落入”乾隆手里,免不了在上面要多幾個章,再提上一些自己的墨寶,有些特別喜歡的書畫甚至會蓋上十幾、二十多個章(比如王羲之這些名家的書畫),乾隆的親筆題字也會密密麻麻擠滿了原畫……大家感受下:
△好好的《富春山居圖》,硬是被乾隆的“墨寶”和印章填滿了
△這幅趙孟頫的《人騎圖》更慘,所有留白的地方都被蓋上了章
雖說這種到處蓋章的習慣的確容易惹人吐槽,不過乾隆的那一堆章,倒是很有說法的,這些印章的材質范圍非常豐富,有白玉、碧玉、青玉等各種玉質,也有壽山石、昌化石、青田石等各種材質,還有金銀銅甚至木頭材質的印章。
△乾隆的部分印章內容
在所有印章中,寶姐覺得,最有特點的當屬下面這3枚印章:
一、最出名:田黃三鏈章
一千多枚印章中,大家最熟悉的可能還是這件田黃三鏈章,現在是故宮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之一。
這件印章,是乾隆當上太上皇的日子里所刻的一枚私印,選用的材質是進貢上來的田黃石,據說那塊田黃石在康熙年間就被進貢上來了,一直沒被動用,后來被“愛章狂魔”乾隆一眼相中,命工匠雕刻成印章,這才有了著名的田黃三鏈章。
清朝皇帝喜歡它到什么程度呢?乾隆喜歡到不離身就不多說了,就連末代皇帝溥儀,在被趕出紫禁城之前,別的金銀玉器沒顧得上,卻記得把這枚章小心地縫進衣服里面帶出了宮。
為什么叫“田黃三鏈章”這個名字呢?田黃指的是所用的材質田黃石,而“三鏈”則是對印章形象地描述:整件印章由3個小印章組成,而這3個小章又是由三條田黃石鏈連接在一起。這可不是用繩子編起來的,而是用一整塊田黃石鏈雕,鏤空掏出空隙,雕成鏈條的形狀,而且鏈條不是徒有其表,每一根都可以活動,算得上巧奪天工了。
二、最有趣:鴛錦云章循連環印
鴛錦云章循連環印是一套印章的統稱,跟前面提到的田黃三鏈章一樣,都是乾隆非常喜歡的印章,現存于臺灣故宮博物院。
整套印一共有9枚,每枚印章底部都很有意思,篆刻的雖然都是“循環連”3個字,但這3個字是呈井字排列,不同的章不僅用的字體不同,排列的順序也不同,從而形成了27種不同的語句。
印章的頂端雕刻成各種瑞獸的模樣,有獅子,有辟邪……而在印章的側面,每枚印章都刻著不同的內容,比如第一枚印章上,就刻著“初讀。御制回文,三言三句,讀之得九體”、“玉筋篆,唐李陽冰作此體,至今用之印章”的字樣,
△“初讀”
而第二枚則刻著“循連環,二讀。連環循環循連循連環。奇字,前漢甄豐定古文六體,此其一也”,依次從“初讀”、“二讀”到“九讀”。
雖然這些復雜的古文我們現在也不太讀的懂,但古人制章時的那份風雅和趣味,還是能夠讓我們感同身受的~
三、最曲折:王龜年章
跟前面兩種章比起來,這第三枚印章——王龜年章的身世就曲折多了。這枚章,是一位老農民的傳家寶,據說是撿到的(也有另一種說法,這印章宣統皇帝賞給他們祖上的)。因為家里子女鬧分家,這一枚章也不能劈成幾份吧,所以大爺想著先去鑒定一下印章的身價,然后賣掉分錢。
結果一鑒定才發現,這枚印章的來頭可不小,它是乾隆皇帝珍愛的田黃印章之一:王龜年章,算的上國寶級別。
當時,國家文物保護局聯系了大爺,表示愿意以5萬元回收。可大爺不愿意,覺得5萬實在太低了,堅持要500萬。最后,這枚印章在香港公開拍賣,故宮博物館花了1280萬港幣拍了回去。
寶姐延伸:田黃石
這3枚印章,除了構思巧妙、工藝出眾之外,材質也是非常難得,田黃石是壽山石中一個優秀的品種,一直有“萬石之王”的美譽,自古就有著“一兩田黃萬兩金”的說法。
這還真不是夸張,首先,田黃石的產量并不高,優質的田黃石就更少了;其次,田黃石的質地溫潤細膩,是雕刻的上等材料,再加上大氣的明黃色彰顯富貴,從明清時候起,田黃石就被皇室貴族視為專用品,身價更是水漲船高。
△2006年,一塊田黃石紙鎮被拍到了4089.28萬
寶姐私語:
開個腦洞,如果你是乾隆皇帝的話,你最想收集的珍寶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