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消耗的熱量有50~60%來自于碳水化合物,而主食的品類繁多,每種主食的熱量都不同,有的會讓你吃得少但是覺得飽,有的則讓你吃得多還不覺得飽。因此,對于減脂來說,選擇合適的主食是非常重要的。
精加工食物,比如:米飯、白面饅頭、面條、白米粥等。這些主食屬于谷物,但是經過深度加工,丟失了絕大部分膳食纖維和維生素,這類主食的血糖生成指數高,消化快,轉化為脂肪的速度也快。
加糖和油的主食,比如:方便面、甜面包、蛋糕、薯條、餅干等。這些主食本身就是精細淀粉為主原料,加工過程中又增加了大量的糖和脂肪,不但吸收快,而且熱量也高。
答案:當然不是了!
在講解之前,請先大致瀏覽下面的升糖指數排序表:
這里需要先了解下升糖指數(GI),全稱“血糖生成指數”,它反映了某種食物與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是反映通過進食引起人體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標,對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參考具有指導性的作用,越高GI的食物,吃了越容易餓,血糖上升的越快,反之,GI越低,那么越耐餓。
我們常見的4類主食,米飯、饅頭、面條、紅薯,它們每100g的熱量分別為116大卡、109大卡、137大卡和86大卡,但是他們的升糖指數卻都不同,米飯83,饅頭88,面條82,紅薯77。
如果單純從熱量的角度來說饅頭確實是優于面條,但,如果看了GI,你就會發現其實面條比饅頭更耐餓。也就是說,即使熱量相對低了,但也可能因為飽腹感不強而導致最后總量攝入過多。
因此,并不是說你吃的食物熱量低了,就不會發胖,除了看食物的熱量,還需要看食物的GI值,熱量和GI都低當然最好。如果只有兩種選擇的時候,盡量選擇GI低的食物,而如果有多種食物可以選擇,那么就先選擇低GI,然后再在其中選擇低熱量的食物,就比如上面的四種種的紅薯。
想要不容易胖,那么主食的選擇最好就是五谷雜糧。
一方面這些食物是粗加工的,外來的熱量很少,不像面包、面條那樣經過各種組合制作;另一方面,粗糧富含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有助于腸道的蠕動,蛋白質含量比較豐富,粗加工的谷類、豆類基本都處于中、低GI值范圍內,即能飽腹又比較抗餓。
吃好五谷雜糧,關鍵在“雜”,每天最好吃 4 種以上五谷雜糧。具體來說,可以包括一種“米”,如紫米、小米、大黃米、糙米等;一種“麥”,如燕麥、黑麥、蕎麥等;一種“豆”,如紅豆、綠豆、豌豆、蕓豆等;一種“薯”,如紅薯、馬鈴薯、紫薯等。而蓮子、芡實、薏米等營養成分和谷物相近,也是非常好的候選粗糧。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繪制的膳食寶塔,五谷雜糧處于最底層的,也是攝入量最多的,建議每日的攝入量在 250 ~ 400 克。
為了不發胖,除了需要控制主食外,其實還需要控制其他的部分,比如少吃點煎炸油膩的食物,少喝點飲料、糖水等。其次,合理的安排一周3~6次的的力量加上有氧的訓練,能幫助消耗更多的熱量,避免發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