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結束了。我想起以前寫的一篇文章,發(fā)給朋友。
一個正讀中學的女孩,與爸爸交流多,和媽媽無話談。她討厭媽媽的嘮叨。
一場車禍,媽媽變成了植物人。從此再也沒有了媽媽的嘮叨。女孩突然像斷了線的風筍。
晚上回家,再也沒有人催她脫下臟衣服去洗;早上也無人叫她起床,逼她一定吃飽飯才能上學;和同學鬧別扭,再也無人批評她,教她學習圣賢之教……
當下的她,安靜得恐懼,好想聽媽媽嘮叨,那種嘮叨讓她充實。可是現在想聽媽媽嘮叨,卻成了奢侈的夢想。她想大哭一場,卻沒有淚水,眼窩是干涸的。
作文考試,她寫了《媽媽,我好想聽你嘮叨》,引起了學校內外巨大反響,同時也獲得了同年級最高分數。
她帶著這個成績到醫(yī)院想告訴媽媽。盡管媽媽對外界毫無反應,她每天都在媽媽床前嘮叨。
這一次,當她講到考試取得了年級最好成績時,媽媽脫口而出:“好!”這是母親3個月第一次講話。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母親對女兒的關愛是具體的,她出車禍前惦記女兒的考試成績。所以,當女兒匯報考試結果時,打開了母親那已經鎖死的記憶。
女孩憋了3個月的淚水奪眶而出,瞬間懂得了一個道理:自己是媽媽的全部。正因為如此,母女之間才能夠以心開心。
女孩暗自告訴自己,要珍惜今后和媽媽的每一分鐘,那是只有過去沒有再來的母女情。天價難得。
和家人相處久了,如果缺乏聖人之教,會有“親情疲勞”。可是,一旦親人走了,留下的只是回憶。夢境卻不會再來!那也許是永遠的痛。
大道養(yǎng)生堂劉承恩中醫(yī)師寫於
2018年6月10日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