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卡爾的思想有如一道閃電劃破天空,其光芒穿過400年的時光隧道依然照亮了我們。他指引人的力量就在于他的心靈;他的《思想錄》就這樣抵達我們心中那塊最柔軟的地方,并被深深地接納到我們最隱秘、最個人的心靈深處。
1.帕斯卡爾讀到最后,就只有高山仰止了,難怪法國人從火災中只要救出一本書,就是他的《思想錄》。
2.《思想錄》是帕斯卡爾在科學、哲學、沉思及世俗生活中,探求世界真理問題和人生幸福問題的集合,是對形形色色的社會與人世現象的深入觀察與思考的結晶;它最核心也是最為動人的部分,就是作者把自己理智地交付給上帝,“上帝的存在”和“靈魂的不朽”,這兩條線貫穿始終。
3.本書揭示了這世間太多的矛盾,有限和無限、理性和感性、死亡和不朽、高尚與卑微、娛樂和慎獨……人如何以內心認知的有限去度量外在世界的無限?如何在這個矛盾中保持平安喜樂?怎樣才能走向永生?這些問題,似乎有一股巨大的魔力牽引著你,攪動你的心,讓你不斷地叩問自己。
△帕斯卡爾
4.帕斯卡爾有一句人們耳熟能詳的話:人是會思維的動物,即使是一根蘆葦,人也要做一根會思想的蘆葦。他為世界劃下一條線,一邊是理性不可及的地方,另一邊是理性可及的地方。彼岸是上帝的地盤,只要篤定的信仰;此岸是人的理性世界,要做一根會思想的蘆葦。
5.使得帕斯卡爾與其他思想家有所區別的,就是他虔誠的基督信仰,人面對的無限不是數量的無限,而是一位絕對的、作為創造者的上帝,正是上帝確定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大自然是把它自己的影子以及它的創造者的影子銘刻在一切事物上面的。”作為創造者的上帝,設定了人的卑微、人的有限、人的理性和人的尊嚴。在帕斯卡爾這里,人是在經歷上帝的放逐或考驗,正在努力回到上帝身邊,而這種回歸是有痕跡可尋的,“智慧把我們帶回到童年”(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可進神的國),《圣經》的智慧能領人回歸;他說“人心有其理智,那是理智所根本不認識的……人心天然地要愛普遍的存在者。”我們認識真理,不僅僅是由于理智而且還由于內心。
6.《思想錄》的論述是片段式的,章節之間缺乏嚴密的次序,然而,這正是帕斯卡爾有意為之,他說:“我要在這里慢無順序地寫下我的思想,但也許并非是一種毫無計劃的混亂不堪:這才是真正的順序所在,它將永遠以無順序的本身表明我的對象。”思想本來就是無序的,刻意的秩序則是妄為。
本期撰稿:申晨
關于一頁
每期推薦一個作家
一本書或一個歷史事件
每月三期,每月10/20/30號上新
△左右滑動查看往期內容
你可能還對這些感興趣……
請點擊圖片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