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鉆石的時候,火彩也算是一個標準,這也是鉆石受到歡迎的一個原因。
什么是火彩呢?指的是刻面寶石內部反射出的彩色光芒。
通俗地解釋就是,白光射進寶石內,而反射或透射出來的是彩色的光。
寶石的火彩的產生是因為寶石色散。色散指的是白光通過透明物質中的傾斜平面時,分解為組成它的光譜色(紅、橙、黃、綠、青、藍、紫)的現象。
鉆石的火彩好,因為其為透明寶石,可以很好地顯示色散。相比之下,有色寶石因為其本色與透明度的原因,產生的火彩要差一點點。
寶石的琢型、琢形和切工比例、拋光好壞都對火彩的好壞有影響。
每種寶石的色散值各不相同,因此分解出的彩光的清晰程度不同,火彩也不同。
莫桑石(左)與鉆石火彩對比
一般而言,色散值高于0.030的寶石即可視為高色散寶石,這些寶石經精心切磨后可見火彩。拿鉆石來說,它的色散率有0.044,屬于高色散寶石,所以在光的照射下會發出奪目的光彩。
但超過鉆石色散率的寶石,在寶石界中還有很多。
金紅石(Rutile)
金紅石常常作為包裹體出現在藍寶石或者水晶當中。它的色散值在0.28-0.33,是鉆石的8倍多,是目前已知色散值最高的礦物。
關于珠寶銷售行業,困擾你最大的問題是什么?歡迎進全國珠寶終端群交流(點擊進入)
天然金紅石作為礦物包體十分常見,發晶就是其中一種。
可供切割的大顆金紅石寶石比較少。
簡直是隨便切一切都很閃。
有一段時間流行一種超閃的人工鉆石,就是人造金紅石,被稱為“五色鉆”。
閃鋅礦(Sphalerite)
閃鋅礦的色散值為0.156,是鉆石的3倍。顏色多為無色、淺黃、棕褐和黑色,顏色深度與它的含鐵量成正比,也有綠色、紅色、黃色。
然而,它的硬度只有3-3.5,不適合作為珠寶日常佩戴。刻面寶石多作收藏。
鉭銻礦(Stibiotantalite)
鉭銻礦色散值為0.146,但同時硬度也比較低,僅在5左右。它的顏色多以無色、淡黃褐或紅褐色為主。
白鉛礦(Cerussite)
白鉛礦色散度0.055,硬度也僅在3-3.5左右,只能用作收藏。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Royal Ontario Museum) 藏有一枚重達896.39ct的白鉛礦寶石,為目前世界發現的個頭最大、品質最好的白鉛礦晶體。這枚藏品名為“Light of the Desert”。
鉭錳礦(Mangano tantalite)
屬罕見礦物,其透明晶體可供切磨為刻面寶石,因稀少而珍貴。也有很高的色散值。
錫石(Cassiterite)
錫石的色散值為0.071。雖然它的產量很大,但多呈不透明或雜質過多的黑褐色,可供刻面的寶石級晶體很罕見的。
翠榴石(Andradite、Demantoid)
翠榴石的色散為0.057,它是除鉆石外最為著名的高色散寶石品種。高品質的翠榴石甚至比鉆石還要稀有,價值還要高。翠榴石的傳統產地為俄羅斯的烏拉爾,其特征是內部的馬尾狀石棉包體,現已接近枯竭。
榍石(Sphene)
榍石的硬度為5-5.5,色散為0.051。
藍錐礦(Benitoite)
藍錐礦是稀有的含有鋇和鈦的藍色硅酸鹽礦物,色散與鉆石相當,顏色類似藍寶石、坦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