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與書法
從藝術上說“書畫同源”,而書法與篆刻又是姐妹藝術。刻印采用的是文字,無論刻篆書還是隸楷,總要與文字書寫發生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說,書法是篆刻的基礎,一個不懂書法的人就很難成為一個技藝精湛的篆刻家。人們常常把篆刻稱作“鐵筆”,也深刻反映了書法與篆刻的親密關系。書法講究線索、結體、布局、氣韻,篆刻亦然,書法真、草、隸、篆各體均有,篆刻則各體兼備,但顧名思義,篆刻是以篆文為主體的。
龔熙然
篆刻:坐看云起
【作品釋文】坐看云起
【作品尺寸】長×寬×高:2.5cm×1.1cm×4cm
【作品材質】老撾石
【邊款釋文】熙然刻
傳統認為,篆刻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說。篆刻本身是一門與書法密切結合的藝術。篆書入印,有著長期地約定俗成,而更重要的還在于篆書的“篆法”高妙和變化自由。方寸之印,無論字數的多少,筆畫的繁簡,印文的朱白,都能參差錯落,巧妙配合,氣勢貫通,使書法中的篆書經過“印化”改造,變成適合印章形式美的藝術文字,自然地表現出字法(篆法)的形體美,使得印章產生藝術性的價值,這也決不是采用其它任何書體所能做得到的。
因此認識篆字,書寫篆書是篆刻的最根本的基礎。只有熟識篆字,才能在進行藝術構思時融會貫通,避免任意杜撰,不倫不類;只有多寫篆書,才能熟悉篆書的結構特征和筆意規律,掌握在方寸石面上以刀代筆,解決表現書法中的筆意效果和保持刀位效果的結合,從而準確地表現出藝術構思和創作情感。
龔熙然
篆刻:吉祥
【作品釋文】吉祥
【作品尺寸】長×寬×高:1.6cm×1.6cm×3.7cm
【作品材質】老撾石橋鈕
【邊款釋文】熙然
除此之外,篆刻家的作品與刻字鋪師傅刻出的領工資用的印章的有著根本區別,在于前者是“寫”的,講究章法篆法,后者是靠“描的”,并不計較章法篆法。不研究篆刻不講究章法刻出的印必然十分僵板。故學習篆刻的同時一定要十分認真地選擇篆書碑貼臨寫,經過一個階段的訓練,便會明顯覺得篆印時的便利,不少初學者重刻輕寫,往往事倍功半。
章法就是一個字或一個組字在印面上排列的藝術、比較復雜而變化多端,實在是篆刻藝術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一方印光有熟練的刀法而無高明的章法,必無佳作可言。尤其是成套成組的創作,必須方方有變化,更要顯示作者在章法上的功底。故在設計印稿時應反復構想。這一點,篆刻大師吳昌碩慎重的創作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要根據文字具體的筆劃、筆勢、形體及字與字之間的相互關系設計出相宜的形式。
龔熙然
篆刻:致遠
【作品釋文】致遠
【作品尺寸】長×寬×高:1.5cm×1.5cm×5.2cm
【作品材質】老撾石如意鈕
【邊款釋文】丁酉八月末熙然
一方印章,是否有神有勢,給觀者以美感,這與印文的結體、布局、筆法等有著重要的關系。篆刻歷來就有“治印必先識篆,以求篆體之筆法,得筆法則得字法,而章法隨之。”和“印從書出”之說。
龔熙然
篆刻:美意延年
【作品釋文】美意延年
【作品尺寸】長×寬×高:1.8cm×1.8cm×5.6cm
【作品材質】老撾石
【邊款釋文】丁酉八月末熙然刊
【精選】龔熙然篆刻作品專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