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能讀 第六十八章
原文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而敵自服也。善用人者為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此章名曰:不與者生。
以道立身,人無男女之別,豈有等等之分。德之與人,見智見愚,見文見武,見大見小,可謂玄德。
老子觀人象,悟出人有三別,一為士者,不尚武力;二為善戰(zhàn)者,不動怒氣;三為善勝敵者,不與人爭。
不武何為士?不怒何戰(zhàn)?不爭何敵?
以德為士,以德而戰(zhàn),以德而敵。
此為何德:不爭也。
以不爭之德,使敵自服。
肯定:有人不懂,老子在說異想天開的話吧?有人不信,哪有如此士人,哪有如此敵人?有人信而非懂,不知老子在說什么。
老子在這里以人為喻在論道。不管什么樣的人,道是一樣的,德也是一樣的,用武者不爭,道德相同,善戰(zhàn)者不爭,道德相同,善屈人者,道德相同。人只看見人象,不見道德,所以,看不懂老子在說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守道行道。
敵自服,也叫以德服人,也叫人服其德。
善用人者為下。此處用人,意思是讓人服于道德,成為有道德之人。當我們以甘愿居下,就會影響到一些人,他們也自愿以德立身。
所以,老子此章的結(jié)論說: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為配天。
不爭,不用說;這是此章講的第一重點,第二點是善于以自己的不爭,使人以德立身;第三點是說這是士者歸根守道與天地合之德。
老子在論不爭者生之道時,把不爭說成是古之極。
古之極,有兩個意思:老子肯定人類之初是以不爭在這個天地間立足的;以古之極肯定了人有不爭之本性,勉勵今人像古人那樣無為而不爭。如此才是真正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