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自我否定的意義是什么?
當思想產生后,思想應該首先回過頭去檢查自己,如果含有功利的成份,就徹底否定這一部分的存在,如果是以功利為目的,就應該徹底否定這一思想。思想應該具有這樣的自生自滅的自我否定品性。
為什么要這樣?只有這樣,人類世界的思想家和思想就不會那么泛濫,我們知道,思想家和思想的泛濫的結果是什么。是非的混亂,最終引起紛擾。
拿人類歷史中所有的思想家及其他們的思想來考證,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思想家因為急功近利,所以,自我湮滅了思想的自我否定品性,根據片斷的客觀存在和意識,產生思想之后,就匆匆忙忙推而廣之。結果是,這樣的思想很容易被利用,流毒甚深。
那么,思想具有這樣的自我否定品性嗎?回答是肯定的,因為,思想既然是主觀性存在,其自我否定更是這種主觀性的一個方面。所以,思想應該具有自我否定的品性。
很多所謂的思想家,如果他們肯于承認,他們對客觀世界的存在形成的一定認識,不僅伴有虛榮和功利欲,并且常常是從這一目標出發去形成所謂的思想的。當他們如此這般地產生自己的所謂思想時,他們首先必須排斥思想的自我否定性。
從另一個角度看,人類社會是一個良莠不分的田野,既可以生長鮮花,也可以生長毒草。所謂的百花齊放,其實是人類在歷史上對思想無檢或者利用思想實行個人欲望的無責之論。然而,以至于今天,人類社會并不從根本上拒絕這種思想的亂乾坤之害。并且,滋生越來越多的且顧眼前私欲的怪論,充斥思想的領域。把思想應該具有的自我否定品質徹底摒棄了。
從社會層面排斥思想的泛濫,或者說限制其良莠不齊,這不應該是這里討論的內容,因為,我在這里所說的是思想的自我否定品性。
思想者,為什么全都選擇排斥思想的自我否定性?原因如下:
1、思想受思想者的拘限,思想者在承認現實存在的前提下產生的思想,至多是改良主義。改良主義思想,不可能自我否定。
2、思想者把所謂的普遍性存在看作是不可逆轉,只從個體角度形成改變自己的所謂思想認識。然而,這樣的思想忽視的是,所謂的不可逆轉其實正是思想缺乏自我否定造成的結果。老子的“和光同塵”及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表達的正是這樣的情形。讓個體存在者,去和光同塵,為臣為子,而把眾俗和皇權認定為不可逆轉。然而,這樣的思想,竟然盛行了幾千年。承認不可逆轉者,自愿放棄了思想的自我否定性。
3、站在功利私欲立場上的所謂思想者,從根本上排斥思想的自我否定品性。
從以上負面分析,很清楚地表明了,思想缺乏自身的監管,會導致怎樣的結果。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人類之所以倒退、只能回歸,正如思想的自失一樣,在人類自身發展過程里,摒棄了生命的自我約束品質,(所謂的法制社會和時代,正是這種自失的無奈結果,并且,在所謂的法制社會里,人干脆徹底摒棄了自我約束品性。這正如讓妓女納稅一樣,尊嚴在法律上可以出賣,這是人類的自我墮落。)人類歷史走到了存亡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