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虎林:多才多藝展風采 學無止境向巔峰
——專訪中國陜西書畫藝術家張虎林先生
全媒體記者:高華芬 張行方
張虎林先生,男,1986年生于陜西漢中。
張虎林先生無數次參加社會各類團體舉辦的慈善公益捐助活動,把自己的善行化作一縷陽光,照亮社會的每個角落,用自己一顆溫暖的心來弘揚社會正能量,把自己的德行化作一團火焰,用自己善行義舉融化他們心靈堅冰,奉獻出一個藝術家的情和愛,為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偉大復興富裕強大的中國夢,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自幼酷愛書畫藝術。八歲拜中國著名書法家陳竹朋老師學習書法,先習唐楷,后拜在書法家徐毓泉老師門下學習魏晉書風。
學書須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顏為法,中楷以歐為法,中楷既熟,然后斂為小楷,以鍾王為法。
張虎林先生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布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
及長對石門十三品等摩崖石刻情有獨鐘。經年累月臨習王羲之蘭亭、圣教、草書以十七帖,以懷素、張旭為主。
張虎林先生習書之余喜弄金石篆刻,又臨古代國畫山水,以宋、明風格研習,抒發情懷,提高技藝。
黃賓虹:不明墨法,筆法,而章法力求清新形似,雖極精能,氣韻難求蒼潤。
張虎林先生繪畫用筆講求粗細、疾徐、頓挫、轉折、方圓等變化,以表現物體的質感。起筆和止筆都力腕宜挺,中間氣不可斷,住筆不可輕挑。用筆時力輕則浮,力重則飩,疾運則滑,徐運則滯,偏用則薄,正用則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
古人總結有勾線十八描,可以說是國畫用筆的經驗總結。而對于用墨,張虎林先生則講求皴、擦、點、染交互為用,干、濕、濃、淡合理調配,以塑造型體,烘染氣氛。他的國畫用墨之妙,在于濃淡相生,全濃全淡都沒有精神,必須有濃有淡,濃處須精彩而不滯,淡處須靈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經驗,亦有惜墨如金的畫風。用墨還要有濃談相生相融,做到濃中有淡,淡中有濃;濃要有最濃與次濃,淡要有稍談與更淡,萬為體現畫者藝術造詣。
近年來,書畫作品被國內外友人以及收藏名家多有收藏。2015年為革命家老紅軍王定國女士104歲壽辰獻書“壽”字,獲得殊榮。
漢中張虎林先生的書畫藝術已受到國內書法界廣泛關注。
張虎林先生現為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會員,中國文化部發展促進會終身會員,陜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秦魯書畫院副院長,中華書畫協會會員。
2016年秋被漢中市漢臺區黨校老年大學特聘為書法講師,今年4月應邀加入藝心宗金石篆刻書畫院,擔任常務副院長,中國藝心宗文化藝術大師,同時書畫作品被編入《世界名人錄2020版》中。
張虎林先生相信經過歲月的淬煉和浸潤,他的書畫作品會更加爐火純青,層樓更上,在藝壇擁有自己一席璀璨的星空,在追求藝術至高境界上初心永葆,砥礪奮進,飛得更高,走的更遠。
他,一定行,一定會如愿以償。
讓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高華芬
編輯介紹:
張行方,全媒體記者、中國散文家協會理事、中國書畫院高級院士、中國書畫名家專訪網主編、故宮博物院安徽省書畫考級中心副主任、中國公安文學精選網安徽工作部總編、美國書畫研究院無錫分院執行副院長、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人才學會會員、著名文藝評論家……
長于散文、詩歌、評論、長篇小說及非虛構等文本創作,其作品文采斐然、情感充沛、典雅博大、厚重飄逸、氣勢恢弘、張弛有度,立意精巧,充滿靈魂的叩問和哲學的思辨,立體之藝術美感躍然紙上。
供職單位:
全國公安文聯《中國公安文學精選網》安徽工作部
附:陜西著名藝術家張虎林先生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