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諸葛如煙
《素書》中說:“人生最好的境界是安靜,但是安靜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為了收獲人生的豐富。”
年少時,我們害怕獨處,可等到成年之后,我們才驀然發現安靜獨處的可貴。
心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心聲,心清了,才能照見萬物的實性。人生需要沉靜,心才能清明,才能知道自己想走的路。
當你學會了安靜,習慣了安靜,就能體會到安靜的生活是一種享受。用一份安靜,換來一切和平,換來一份好心情。
當你看透了人心后就會發現,多說不如少說,多做不如少說,世態炎涼,沉默是金。因為心靜就不會處心積慮,勾心斗角,心靜才能遠離煩惱和憂愁。
你有有多靜氣,就有多貴氣。在這喧鬧的塵世,我們都需要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地方,安靜心靈、洗去疲勞。
學會沉默,懂得釋懷,是一個人的修養。
懂你的人,無須解釋,不懂的人,沒必要解釋。留一份沉默,給自己。適時的沉默,是一種歷練,更是一種修養。
說太多,過分地表露自己,反而會把自己推向風口浪尖。相反,適時的沉默卻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是給自己留的一條退路。
有時候保持沉默,不是懦弱,是不想讓隨口的一句話,成為別人傷害自己的利刃。鋒芒畢露未必是好事,謹言慎行才是最好的活法。
沉默是一種智慧,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不問,看穿不拆穿,看破不說破。有些話說出口是貪圖口舌之快,聽者卻是另一般感受。不關己事,少言沉默,才是一個人成熟的開始。
做一個安靜的人,不隨意評斷他人,才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分寸。有些事看透,別說透,有些人看穿,別拆穿。心里有數就行。
學會安靜地和自己獨處,才是真正的智慧。
很多時候,滔滔不絕只是推杯換盞前的逢迎,緘默不語,才是我們心里最真切的表達。
外界的喧鬧會讓你的心更加迷惑,只有你學會獨處,你才能讓自己的心安靜和沉淀下來,你才能更清晰知道自己的方向。
站在人聲鼎沸處,你望見的是便只有喧囂,站在寧靜處,你享有的便是山高水遠,云淡風清。獨處,是一種靜美,也是一種修煉。能夠在獨處時安然自得,才會在喧囂時淡然自若。
人只有靜下心來,才能回歸自我。一個人的獨處,就是給自己一個遠離喧囂的機會,就是發現自己的“真”的時候。
沉默是金,不如把有限精力投放到有意義的事情上,帶著一顆安靜的心,守住一份安靜,在安靜中品味人生。
心有多靜,福有多深,余生學會讓自己安靜。
安靜,是一種習慣,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境界!
靜,能給內心帶來一汪清泉,靜,是一種心態,能感知心如止水。
心要是安靜,看什么都是云淡風輕,做什么都不爭不辯。越安靜,心態越好,人生最好的心態其實是心平氣和。
學會讓自己安靜,漸漸減少對事物的欲望,學會給自己一份安靜,心才能得以自處,學會平和地與自己獨處,就會慢慢活成自己所喜歡的模樣。
流逝的時光,終有一天會蒼老我們的容顏。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保持一顆安靜的心在塵世間行走,一路撿拾,一路珍藏,一路感恩那些細細碎碎的溫暖。
當你老了,要學會靜而不爭,做一個安靜的看客。每天給自己一個開心的理由,保持自己的節奏,做自己應該做的,云淡風輕,靜心聆聽。
來源: 上官青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