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說,我家小孩四歲半,比同齡小孩瘦小,脾胃弱,飯量小,平時也主要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但還是容易積食,舌苔容易白厚,積食后大便羊糞蛋。主要想調理孩子的脾胃,把她的大便調好。
(有時候家長會一開始就有“脾胃弱”“積食”的描述,但這些屬于“結論”,不是一個狀態的客觀描述,所以究竟是不是脾胃弱,是不是積食,是不是積食導致的大便羊屎蛋呢?我們且往下看其他癥狀)
通過調理后,孩子的情況得到了改善。
媽媽給寶寶喝了小面湯,這段時間忌食肉蛋奶,晚上腹部按摩,寶寶睡得特別好,一覺睡到大天亮,沒怎么動,也沒有趴睡,今天早上主動排便,大便是香蕉便,家長也特別的開心。
那我們具體來分析一下,孩子的情況是這樣。
「孩子大便會干燥,羊糞蛋,不臭,量不是很多。」
大家看,干燥是津液不足,胃腸道的津液為什么會不夠呢?有人說喝水不夠,我們可以通過下文孩子飲水情況可以排除這種情況。飲水量正常的情況下,為什么會出現津液不足?因為這個津液是需要脾有好的功能才能進行轉化的。脾胃好了,吃下去的食物,水,就能很好的轉為津液,大便就是柔軟的,可以順利排出的。所以這里的津液不足,大便干,跟脾胃運化差有關系。
孩子大便不臭,可能是正常,也可能是虛寒。但是至少說明沒有內熱。正常健康人,飲食清淡些的,大便都沒有什么氣味。臭的大便通常是有熱的,食物在胃腸道沒有被及時消化吸收,異常發酵后就會產生臭氣。但是這種熱往往是局部的積熱,需不需要清熱,就要結合當時的身體情況進行整體的判斷。
如果孩子的大便長期都是羊屎蛋,不臭,我們就可以認為孩子整體的腸胃蠕動是偏慢的,也就是說孩子自身的脾胃是寒的,虛的。
這個病案家長主要解決問題是大便不好,具體怎么不好,沒有說得很明。從已有的情況看是可能是不規律,不容易解或者不是正常大便,還有羊屎蛋的情況。如果大便長期有不正常的問題,多考慮是虛寒的方向。我們繼續往下看。
「積食的時候睡覺易翻滾,容易踢被子,不積食的時候,孩子睡覺比較安穩,但會趴著睡。」
積食的時候肚子里就要倒騰,身體要把那些消化不了的東西給處理掉,就要一直工作,你想,帶著一個還在忙活的肚子,整個身體能不能很好的進入睡眠休息狀態呢?肯定是不能的。就要翻滾。找不到一個舒服的位置,怎么睡都不舒服。
趴著睡是肚子那里需要緊貼著東西,正常的孩子平躺側睡都是會舒服的,因為胃腸道的氣血足夠充盈的,但虛寒的孩子,尤其是夏天,被子比較薄的時候,肚子里的氣血不足,肚子就會涼,就想緊緊貼著床,或者趴在枕頭上,趴在被子上。
積食的時候雖然會有熱的情況,但是經常性的積食其實本質是一個虛寒的問題。如果氣血足夠能處理食物,也不會有積食的問題了。
睡眠情況有指向寒的證據。
「孩子小便喝水多后,不怎么黃,但如果在幼兒園喝水少,就黃。」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基本是正常。幼兒園為什么喝水少,這個也要考慮一下。幼兒園老師不會主動給孩子喝水,孩子會不會主動要水呢?可以再探究一下。
「平時食欲一般。」
這個一般的描述,這里沒有一個很確切的指向。我們暫時認為飲食還是可以的,正常。
如果是經常胃口不很好,提示胃腸道的氣血不足,消化不了太多食物,自己會發出信號,不要吃太多。是虛寒的表現。
「從小一直是一運動手腳就冰涼,真的是很冰,但是停止運動后,緩一會,手腳就又暖和了。」
正常來講運動后,氣血會到達四肢末梢,為什么他的手腳反而會涼,考慮這是因為運動給孩子的心臟造成了壓力,氣血為了保護心臟又返回心臟,相應四肢的氣血少就容易涼。所以這個孩子可以做一些比較緩慢的運動,比如散步。這里運動后手腳冰涼是虛寒的證據。
「平時喝水可以,渴了會主動要水喝,一般喝溫水」
正常的。
「平時會吃炒雞內金調理積食」
單純的積食雞內金可以解決,如果是反復的,長期性的,而且在控制飲食的情況下也積食,那方向上主要還是要提高脾胃的能力了。長期借助外物幫助消食對身體也是不好的。
總的來看偏向于是一個太陰里虛寒的問題。
說白了還是要保養脾胃。那具體怎么做呢?
調理的這段時間里,媽媽可以嘗試這樣做:
1.飲食清淡好消化。調理的這段時間里,可以用二米粥(大米小米粥)作為孩子的主食,或者也可以每天早餐晚餐吃,具體可以看孩子的消化能力,這個孩子實際上喝米油或者小面湯會更好,因為家長描述吃得清淡也容易積食。米油和小面湯對長期便秘羊蛋的有很好的幫助。(參考:再說小面湯的補虛的原理)
(可能家長會擔心咀嚼沒有鍛煉到的問題。我們說只是調理期這樣。整個過程還是一個反饋式喂養的思路,什么時候加,加多少,加什么,根據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的情況決定)
另外在調理的這段時間,最好可以忌口肉蛋奶,水果冷飲,含有添加劑的,高糖的,高鹽的零食。大的方向是不吃最好,這個案例的孩子連普通的飯都消化都不好。如果說非要吃,那至少要有要求,比如少吃,然后去觀察睡眠和大便,就知道消化的好不好。當然很多時候是媽媽們自己對營養的擔心,像牛奶這種。非要吃,就白天吃,晚飯后就不吃這些了,還有就是量的問題。
2.腹部按摩。兩種方式可以選擇的。一種就是順時針按摩。可以睡前就做這個事情,直到孩子睡著了為止。時間上一次可以做個15分鐘以上。媽媽做的時候要專心,專心了媽媽的氣才能幫到孩子,孩子也會覺得舒服。還有一種方式就推腹部,從手掌跟開始推。可能學過推拿的媽媽可以用。這個是幫助孩子臟腑的活動,虛寒的孩子自己的能量不夠,我們就通過這個方式去給孩子幫一把。而且這個腹部按摩是可以增加安全感的,按摩了以后也會睡的更好。(參考閱讀:視頻演示 | 每天揉腹,是對脾胃的保健)
3.可以給小朋友泡腳,睡覺之前去做,用45度左右的水,差不多泡到孩子腳脖子那里,可以加點艾葉,生姜,泡到微微出一點細汗就馬上出來,出大汗會損耗津液的。泡腳可以增加氣血的循環,腳上的穴位非常多,都可以按摩到。如果孩子好了,那就不一定要每天都泡了。隔三差五的泡。也可以幫助提高睡眠質量。(參考閱讀:大人孩子應該怎么睡覺才能睡好覺?)
4.如果孩子生病,一定不要盲目用藥,尤其像普通感冒這種。孩子的脾胃偏弱,有的寒涼藥的不當使用可能會加重虛寒的程度。所以最好可以找適合的中醫面診。
5 媽媽一定要加強對中醫育兒的學習,知道規律,知道原理。就知道什么情況下可以做什么,可以不做什么。
記住,學習過的媽媽做的每一件日常,都會是調理脾胃的事。
溫馨提示:
中醫一貫注重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進行辨證施治,文章若涉及到用藥請勿刻意模仿。
若評論中出現偏方及藥物推薦,請保持自己的判斷力,不要輕易套用藥方。
如果你也有相同的困惑,需要梳理孩子的情況,可在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