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文化 |
嵇康(224年-263年[1] ,一作223—262年),字叔夜。漢族,譙國铚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2] 。三國曹魏時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正始末年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3] ,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嵇康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1] ,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后因得罪鐘會,為其誣陷,而被司馬昭處死,年僅三十九歲。
讀嵇康
竹林七賢說嵇康,1
詩書音畫皆擅長。
隱逸不仕真名士,
秉承老莊之思想。
性情剛烈而才雋,
狂放不羈不倚傍。
魏晉風度何人載?
叔夜一身堪考量。
注:1.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七人。
讀《倒霉的嵇康》有感
竹林七賢真名士,
首推當然嵇康一。
因為朋友鳴冤屈,1
遭人毀謗判死期。2
面對死神神自若,
不悲生命即將逝。
從容彈奏《廣陵散》3,
慨嘆此曲絕人世。
一代名士悲壯去,
高大人格無人比。
人活一生多有難,
活出自我更不易。
注:1.指呂巽的弟弟呂安。2.指司隸校尉鐘會,此人曾被嵇康羞辱過,對嵇康恨之入骨,因此在司馬昭面前說了嵇康的許多壞話。3.《廣陵散》,一首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