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春天以后,很多家長都發現孩子積食的情況更頻繁了,胃口變差,不愛吃飯。一不留神,孩子就感冒、發燒了,手尾特別長。我常說,孩子生病90%都和積食有關,那么春季要怎么正確地消積就顯得尤其重要,今天就來說說。
為什么孩子積食容易導致生病?因為積食傷脾,而脾是后天之本,是孩子抵抗力的根本,脾旺則抵抗力強,脾弱則抵抗力弱。
孩子 “脾常不足”,脾的功能相對較弱。脾的能力不足,一旦攝入的食物過量,使其超負荷運轉,或受到外邪的入侵導致其運化功能失利,吃進去的食物沒有辦法消化吸收,就會形成“積”。
積食得不到消導,在體內囤積堵塞,營養、津液、氣血都會被堵住不能流通,就形成了“滯”。營養、津液、氣血無法運送到五臟六腑,孩子抵抗力變差,容易受到病邪的侵犯,導致生病,嚴重時還會影響生長發育。
春季消積,不能忽視“濕”
孩子在春季比其他季節更容易積食。脾喜燥惡濕,嶺南地區春季氣候潮濕,濕邪困脾,脾不運化,水谷精微無法被運化吸收,滯留在腸胃,很容易就積食了。
春主肝,春季的整體氣機是升發的,肝氣也是升發的,這時肝氣活躍甚至過于亢奮。肝屬木、脾屬土,肝木克脾土,肝氣過亢就會傷及脾土,脾土受阻,就更容易積滯。
濕邪和積食互相交織,形成惡性循環。孩子經常積食,頻繁的積食進一步損傷脾胃,導致脾虛。脾主運化水濕,脾虛了,脾運化失利,就很容易濕滯,產生內濕。
因此,祛濕和消積,不是截然分開的。祛濕,本身就是一個消積導滯的過程。
消積祛濕,辨證用好三星湯、四星湯、五星湯
怎么判斷孩子是不是”濕氣重“,可以用兩步來判斷:
第一,看舌苔:舌苔水滑、白膩苔或黃膩苔、舌頭邊緣有齒痕。孩子白膩苔或黃膩苔,是體內有濕伴有積食的表現。
第二,看大便:大便掛壁,黏在廁所上很難沖下去。
● 日常消積,就用三星湯。沒有明顯的濕氣重的表現,日常就用三星湯來保健。控制孩子不積食,及時助消化,就不容易生濕氣。
● 有熱證用四星湯
四星湯是在三星湯的基礎上,加入5克的木棉花,在消積的基礎上清熱祛濕。木棉花性涼,能清熱、祛濕,但清熱的力度不算太強,適合脾胃嬌嫩的孩子,1歲以上都能用。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舌苔黃膩、口氣大、小便黃、大便干,表示已經積食化熱,如果只清熱不祛濕,孩子的脾胃反而會被寒涼的藥性拖累。所謂“濕去熱孤”,意思是濕邪去了,熱邪就不會留戀體內,這時用四星湯就很適合,消食導滯的同時,稍微清熱祛濕。
● 脾胃虛寒可以用五星湯
五星湯是在三星湯的基礎上加入5克的木棉花和1克的陳皮,具有消食導滯,祛濕養胃的功效,適合3歲以上孩子用。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積食又有濕,但平時體質比較虛寒的,用五星湯的效果更好。陳皮燥濕理氣,能增強三星湯消積祛濕的作用,也能抑制木棉花的涼性,不會損傷中陽之氣,保護孩子嬌嫩的脾胃。
只消積不健脾,積食還是很容易發生
最后要提醒家長的是,易積食、濕氣重的根源在于脾虛,消積、祛濕的關鍵在于脾胃健運。脾胃健運,水谷精微就能被很好地運化、吸收,水濕也能正常排泄到體外;反之,無論怎么消積、祛濕,積食和濕氣又很快卷土重來。
家長每天要堅持“10秒判消化”,觀察孩子的舌苔、大便、口氣、睡眠是否正常,積食時及時地消食導滯,消化好時要抓住時機幫孩子健運脾胃,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用白術佛手湯、健脾養胃方等食療方,3歲內的孩子可配合小兒推拿健脾。
同時,要減少損傷孩子脾胃的行為,少給孩子吃寒涼、生濕的食物;少喝涼茶、清熱祛濕茶,有時候,熱去掉了,陽氣也沒了,對脾胃是一種打擊。脾陽虛弱,同樣會加重濕氣和積食。
▍推薦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