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別人喝彩是一種胸襟、一種氣度。西班牙學者巴爾塔沙·葛拉西安在《智慧書》中曾寫道:“一個人總能在某一處勝過別人,而在這一處上又總會有更強的人勝過他。學會欣賞每個人,就會讓你受益無窮。智者尊重每個人,因為他知道各有其長,也明白成事不易。”此語道出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客觀必然,同時也道出了欣賞別人并能為別人喝彩的意義,道出了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最高境界——尊重每一個人。只有能夠做到尊重別人、胸襟開闊、見賢思齊的人,才會善于發現別人、欣賞別人、虛心和別人交流,才能營造良好的協作關系,從而更好地成就事業。如果看到別人有了成績就不自在、不痛快,那么不僅會造成自己心理的傷害,也很難與人深入合作、共事與創業。為別人喝彩,體現著喝彩者的寬闊胸懷和寧靜、大氣、高遠、積極、向上的心態與氣度。
為別人喝彩是一種理解、一種修養。為別人喝彩,從其行動可以折射出他對人生的思考——理解、容忍、謙虛、上進,有勇氣、有信心,并情不自禁地欣賞別人;也足見他的個人修養——純潔、高尚與靜謐。“修養之于心地,其重要猶如食物之于身體。”具有能欣賞并接納別人這一修養的人,他便是能讓人贊嘆與學習的人。同時,一個人能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別人,對自己也是一件好事情。通過贊賞別人,可以更全面地認識自我、分析自我,讓自己揚長避短,更健康地成長和進步。
為別人喝彩是一種境界、一種智慧。能為別人喝彩,尤其是能為自己的同行喝彩,那便是一種人生之境界。俗話說的“同行如仇家”,僅僅是從競爭的角度來考慮的。為了實現各自盡可能大的利益而去排擠同行,現在看來,這一狹隘認識已經被世人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合作共贏,在平等、尊重、互利的基礎上,尋得雙方盡可能大的發展。一位領導人曾說過,“追兵就是標兵”、“對手就是老師”。此語道出了他如何看“對手”、如何看“生存”與“發展”,也道出了他的人生的至高境界。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為別人喝彩,對被喝彩者來說,也是一種激勵、一種肯定、一種獎賞。我們的喝彩會讓他感到幸福、快樂。實際上,每一個人都渴望別人的喝彩,我們又何必吝嗇自己的“掌聲”呢?我們何必因為別人取得更多的機會、成功或財富而悶悶不樂,甚至以失去自己的一只眼睛為代價來橫加指責,無中生有地對別人的成功制造反面輿論呢?有人擔心:“我為人喝彩,不就失去了我的尊嚴和地位了嗎?不就顯得我不如對方了嗎?”面對抱有這些想法的人,我想高呼:“為別人喝彩者,并非弱者,而是一個智者。”因為,為別人喝彩,是一種胸懷、一種境界、一種風范,也是一種完善自我的智慧。成就別人,也是在成就自己。這是人生之大智慧。
為別人喝彩,會讓一個人逐步得以歷練和提升。我們提倡為別人喝彩,但現實生活中卻總有一部分人做不到,不愿伸出“高貴之手”為別人鼓掌、喝彩。不愿為別人喝彩,這同個人的修養和精神境界是有聯系的。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人們十分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但是,一事當前,先看自身利益,自己的利益得不到滿足,心理上就產生不平衡,其實是一種個人主義的表現。從古到今,多少事例在啟示著我們。威風凜凜、英姿颯爽的周瑜,由于天生氣量狹小,不懂得為別人喝彩,遇上一個比他有智慧的孔明,就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最終害人不成反害己。實際上,只有在我們伸出雙手為別人鼓掌的時候,自己才會心平氣和地學習別人。每個人的身上都會透出他獨有的魅力,都有值得學習與借鑒的長處。為別人喝彩的過程,就是歷練自己、提升自己的過程。當然,對被喝彩者來說,他有時也并不在乎來自外界的鮮花和掌聲。因為他知道,只要有目標,外界的任何聲音與反應都是在給他加油,什么力量都不會阻擋他前進的腳步。相反,那種吝嗇自己的掌聲、面對別人的成功心懷妒嫉的“小人”會逐步暴露出他的狹隘、無聊與淺薄,成為眾人之笑料。
為別人喝彩,尤其是能做到在背后為別人喝彩,確實是一個人的境界、修養和智慧的體現,也是現代人應具有的本性。為別人喝彩,會讓世界充滿愛心、關懷與感動,會讓人們不斷發展、超越與創新,會讓社會多一分文明、理智與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