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領導講話的要求就是要有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
8 w) _9 k3 `9 ~. ]" P" ?3 V! o- B$ Z$ U6 i" K7 S. Y1、準確性:準確性屬于概念、判斷、推理的問題,這些都屬于邏輯方面的問題。我們有的講話稿概念不明確,判斷不恰當,推理少邏輯性。概念、判斷、推理是邏輯學上的三個名詞,在講話中,概念相當于詞,判斷相當于句,推理是以上兩個句子之間的關系。
- [# c# y; h% X3 d( m$ p6 G. H- h) c9 W2 R5 f2 P% U" C(1)概念。概念是不是明確,要看我們說的話是否符合邏輯,一句話可以是一個大概念,也可以是一個小概念,如,“和諧社會”就是一個大概念,再如“生態”就是一個小概念。有的概念就比較具體,有的概念就比較抽象,如“立黨為公”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概念是我們思維活動的基本工具,就象是我們蓋房子搭磚頭起來的,概念選擇是否正確這是第一要求。
* K+ b0 r2 y+ z. @! U1 s! j9 q; X8 n* y. P7 C1 p9 R(2)判斷。有了概念就可以判斷。在文章中可以形成句子,如“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判斷就是要解決是什么不是什么,要什么不要什么。判斷對不對,關鍵是要看表達的思想符合不符合,是不是符合科學,符合不符合實事求是,是不是恰如其分。大的說小了不行,小的說大了不行,一定要恰如其分。
9 [# `: a% Q& A1 H. z2 e: v* i( T2 I2 a; O5 e0 S(3)推理。推理就是道理的深化。在文章中的表現就是一句話引導出另一句話。由第一句話引導出第二句話,這種句子的關系就是推理的關系。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
9 M6 o- M& m/ T- F! L$ q/ H' k% O/ x3 u4 S4 }* Z( d概念、判斷、推理,正確與否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準確性的問題,一要符合邏輯,二要正確的立場和方法。所謂符合邏輯就是判斷和推理,要符合邏輯學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基本邏輯規律。同一律,說的是一個概念,第一句說的是一種東西,第二句不能說成另一種東西。前邊說張三,后邊說李四,這就是“偷換概念”。矛盾律,就是說推理不可自相矛盾,你說張三這件事做得對,另一個地方你又說這件事做得不對,有問題。這就違反了矛盾律。同一律,要求明確判斷對還是不對,不能對又不對,好又不好。充足理由律,是說推理從充足的理由讓人心服口服。
: o) ?& s: H& `1 }: h1 z7 z9 O5 T* P2 j+ j( X8 N3 A$ B2、鮮明性。領導講話靠文稿,不論是對上還是對下,對內對外,目的是要宣傳一種思想,說明五種觀點,如果看了不清楚不鮮明,就很難達到宣傳的目的,所以,文章除了正確還必須鮮明。
( W% _: O; @0 G7 E* r1 a( U3 ?, N2 H6 S: m) ]$ r. A(1)關鍵是觀點要突出。一次講話必須有一個基本觀點,總的要求,這就是文章或講話的主體,就是像是一面旗幟,要高高舉起,十分明確。為此,一要善于概括和提煉,二要綱舉明章,段落要分明,關系要統一,前后要貫穿照應,渾然一體。
/ O% s8 { t4 q/ A9 q7 G4 P) h4 H" J. n9 N c(2)觀點材料要統一。觀點必須從事是趨勢,觀點和論點要擺的合適,就象毛主席在工作方法六十條的第三十二條中說的:“把材料和觀點割斷,講材料時候沒有觀點,講觀點的時候沒有材料,材料和觀點互不聯系,這是很壞的方法。只提出一大堆材料,不提出自己的觀點,不說明贊成什么反對什么,這種方法更壞。”
; w1 q/ m7 r# [0 h A! [+ S* {% b8 l$ Y$ T4 `3、生動性。生動就是形象、感情和文彩,改變“黨八股”的形象,盡量少一此官話、空話,多一些活的事、活的人、活的話。一是在內容上,要提出新問題,有自己的見解,不人云亦云,總是老一套。二是文章要生動,必須有形象,講話可適當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使文字富于形象性。如毛主席在《反對黨八股》一文中,形容眼高手低的人是“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非常形象生動。三是變化也能增強講話的生動性,如組織材料時變換一下角度,結構設計不落俗套,語言句式有變化,用點排比、反問句式等。同時,注意運用群眾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出的生動語言。
+ j, j6 z- ?: R) A7 d* K3 w4 G; B4 f- q$ I6 ~0 K那么怎樣寫好講話稿呢?我認為主要有三條:
; R1 d! w2 N' N6 _9 g3 U0 f& Q' S& d( m1 u6 j( z(一)要領會領導意圖,把握寫作目的。給領導寫講話稿,首先要掌握領導的意圖,否則,文稿寫得再好,但與領導的意圖南輾北轍,就很難通過。一定要了解,通過講話,要解決什么問題,達到什么效果。在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時領導交待得比較清楚,要求比較明確,在這種情況下,循著領導的思路去寫,進行必要的補充完善就可以了;而有時領導交待任務不具體,或者領導本人也還沒有什么成熟的考慮,在這種情況下,就要靠撰稿人去揣摩領導的想法。解決的辦法,一是不要急于動筆,先搞一個提綱,爭取機會向領導匯報,在得到領導認可后,再動筆寫,這樣可以避免走彎路,容易成功;二是平時要善于把握領導的思想脈搏,捕捉領導的意圖,在日常接觸中多聽、多記領導的思想、觀點和對某個問題的看法,知道最近一個時期領導關心什么、想什么。另外,還要了解領導講話的語言風格和習慣。每個領導講話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如有的領導講話理論性、原則性強一些,有的領導則講話則干脆、實在、真體。因此,給不同的領導寫講話稿,要把握他們不同的風格和習慣。
4 ]8 L1 P3 f( X, P, `$ Y: C8 f3 k5 i(二)認真設計提綱,充分思想準備。設計提綱是起草文稿的思想準備階段,是提煉主題和觀點的過程,是設計結構、安排層次的過程。不能小看提綱設計.設計者需具有登高望遠、駕馭全局、通曉文字和邏輯思維能力。提綱設計得好,講話稿就成功了一半。設計提綱,要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要準確選用標題。標題是講話稿的點睛之筆。一個醒目而得體的標題,往往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能引起人吃昕、讀的興趣。二是要確定文稿的主題。寫講話稿總要有個目的,要說明什么問題,表達什么思想,宣傳什么主張,提出什么要求,這就是講話的主題。或者說主題就是講話稿要表達的基本觀點和中心思想。主題是一篇文稿的靈魂和統帥,材料的取舍、語言的運用都是根據主題而定的。三是要設計好框架結構。框架結構是講話稿的組織構造。如果把講話稿的主題比作人的靈魂,那么框架結構就是人的骨銘,沒有完整、勻稱的骨銘,缺胳膊短腿,那他決不是一個健康的人,老秘網寫講話稿也一樣,要設計好結構層次。總的來說要對稱、勻稱,不能頭重腳輕,也不能兩頭小、中間大或兩頭大、中間小。不但要設計出一級標題,還要設計出二級、三級標題。框架設計常用的有以下三種形式:(1)并列式結構,也叫平列式結構。就是圍繞主題從幾個方面去寫,這幾個方面是并列關系,相互之間不交叉、不包含。這種結構主要適用于黨代會報告、年度工作報告等。(2)遞進式結構。就是各個部分之間是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的關系,這種形式適合于動員會、專業會上的講話稿。(3)分總式結構。即先分后總,如毛主席《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分析》一文就是這種結構。提綱可以分為總提綱和細提綱,腹稿和文字稿。短的講話稿提綱可以粗一些,也可以先在頭腦中醞釀,形成腹稿,直接動筆寫:長的講話稿,特別是幾個人分工合寫的講話稿,最好列出較為細致的文字提綱,這樣,成功率就會高一些;否則,不好統稿,也不好修改。
8 y1 {/ ^( y: H$ n/ ~0 I4 S" U: G8 }1 M4 R8 X(三)把握寫作規律,講究寫作技巧7 S! K5 k0 h2 z( t4 W' I3 X+ T* |" U- O+ w1 O% c4 f8 w實踐中,總結了十個小技巧,與老秘網各位網友分享。
( L% \ j1 d( u: e. I8 A$ {9 Q* s7 `4 s t1 k6 ~$ F1、要講究時間、場合和對象。要區分在什么場合講話,對什么人講話,是什么性質的講話。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寫法。如在領導干部會上講的話與在群眾會上講的話就不一樣,前者要有一定的理論高度,才能給人以啟發和收獲,后者要具體生動,群眾性語言要多。同樣,在黨內會議上講話與在黨外會議上講話也不同;總結工作與部署工作的講話也不同。歸納起來,就是要做到什么場合講什么話,針對什么人講什么話。使人感到講得適當、得體,并與講話人身份相稱。
) b8 L2 V& k! o z' T6 U& t& Q9 s! a2 I) N2、立意要高,觀點要新。觀點越新越好,一篇講話,一次報告都應力求立意高、觀點新,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使讀者和聽眾受到震動和啟迪。如果缺乏新意和創造,總是重復一些老話、套話或別人說過的話,就沒有任何意義。回顧十二大以來的歷次全國黨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每一次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原因就在于報告根據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實踐,適時作出新的理論概括,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我們不能要求報告、講話的每一句話都是新思想、新觀點,但每個報告、每篇講話中不能沒有新思想、新觀點。一篇好的講話稿要靠思想觀點來支撐,要有較高的起點和境界,不能落入俗套和平庸。
/ k1 s4 H3 H6 Y4 }) q& c; ]& H, j F9 i4 ]9 n& e
3、要符合講話的要求。不同體裁的文稿有不同的寫作和表述方法,寫論文要求有論點、論據和論證;寫調查報告,要求有時間、地點、人物、情節、意見和建議:寫講話稿也有其自身的寫作要求,前面講到的幾個特點就是其集中體現。
! q. Z4 Q6 o w5 ~2 l w$ k( G9 |8 E0 Y$ y: l! G8 W
4、要虛實結合。虛是指文稿的抽象性、概括性,實是指講話稿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虛實程度要根據講話稿的性質、內容和講話的目的來確定。一般講,對基層干部講話內容盡量要實;對中層以上干部講話要注意虛實結合。文章只有“虛”得起來,才有檔次和水平。當然,虛并不是假大空,言之無物,虛也是從大量的客觀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同樣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 g: v. }1 M7 `# I# ]" _4 h; c' s5 o* y3 f6 h3 \; N. f& Q
5、要邏輯嚴謹,首尾呼應。一篇講話稿,應該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不能前后顛倒,來回重復,要有嚴密的邏輯性。除此之外,還要注意遣詞造句,用語得體,注意句式變化,有曲折和波浪起伏。如果全篇中沒有一個問號、感嘆號,沒有反問、沒有排比,而是平鋪直敘,一“要”到底,就缺乏激情和吸引力、感召力,也就不能算是成功的講話稿。
8 g5 S0 o* q+ y- S _+ f" x/ u5 p' h9 {* t
6、講究文風,要有文采。講話稿既要有內在的氣勢和力量,也要有外在的文氣和節拍之美。好的講話稿應該象一杯F茶,喝了以后很有味道,而不應該是一杯白開水,什么味道也沒有。
) R* K0 ]3 d3 B" _6 c9 P) k/ I0 E5 p9 J' X/ [
7、要注意機關工作和領導同志思想的連貫性和穩定性。同一個機關、同一個領導的講話,不能前后矛盾,今天這么說,明天又那么說,只能在原有基礎上豐富、發展和提高。同時,講話稿也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F& I; h, l c& m2 M8 q
' S+ Q7 R9 L' m
8、要長短適度。講話稿不是越長越好,也不是越短越好。總的要求是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文稿好不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內容和質量。毛主席在八大作的開幕詞很短,但很多句子都成了警句名言,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等。當然,長的文稿,只要有內容,人們也愿意聽、愿意讀,如《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等。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還是提倡寫短文,講短話。
. ~( C, G7 P* W( y7 p# {% o$ _! l& ^3 d! ^1 h5 m
9、要反復修改。文稿寫出來后要反復修改,特別是不要怕別人給自己改。文稿修改得越多,對你越有啟發,越有提高。重要的、長的講話稿不可能一次寫成,必須反復修改,集思廣益。要做一個有心人,注意別人的寫法、改法,體會別人修改的理由和根據,逐步消化并吸收為自己的東西,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
" _8 i$ `) I, l; V
3 \" L$ R, r9 X4 ]' L% P: z2 v3 h10、重在實踐,重在敬業。寫講話稿,沒有什么訣竅,關鍵在于多寫、多練,熟能生巧。要勤奮敬業,熱愛文字工作;甘于吃苦,樂于奉獻。有了這兩條,人人可以成為行家里手。概言之,寫好講話稿,要注意“三上”、講究“三度飛所謂”“三上”,就是一要上路,即寫法和內容符合文稿體裁的要求;二要上思想、上觀點,即要有新的思想觀點:三要上文字,即文字要精雕細刻,力求完美。所謂“三度”,一是要選一個好的角度,二要立意要有一定的高度,三是論述要有一定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