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是成人最常見的代謝性疾病。對于診斷明確的糖尿病患者,應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堅持正確的降糖治療,將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圍,以改善后期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那么,2型糖尿病需要治療多久呢?血糖控制達標了是否可以停藥呢?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正常情況下,人體降血糖主要依靠胰島素來實現,而胰島素由胰島B細胞所分泌,因此,功能正常的胰島B細胞是血糖正常的必備條件。而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存在胰島B細胞分泌功能損害,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以至無法將血糖降至正常范圍,所以,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降糖藥物輔助控制血糖。降糖藥降血糖的機制并非修復受損的胰島B細胞,而是通過增加血糖去路,發揮類似胰島素的功效來降低血糖,而且胰島B細胞的損傷幾乎不可逆轉,因此,診斷明確的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胰島細胞功能缺陷,幾乎需要終生治療。
正常情況下,人體的空腹血糖為3.9-6.1mmol/L,餐后2小時血糖為4.4-7.8mmol/L;普通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是指將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時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所以,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所謂的血糖達標并非正常范圍,而是稍高于正常范圍;且血糖達標的前提是使用了降糖藥,對于依賴藥物降血糖的患者,一旦撤藥,血糖會再次升高,若未給予規律、全程治療,高血糖對胰島B細胞產生毒性作用,加重胰島素B細胞的損害,繼而使胰島素分泌進一步減少,降血糖作用減弱,使血糖進一步升高,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即使血糖達標,也不能停藥。
感謝大家的閱讀!
醫學莘期待大家的關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識!
注: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若侵及版權,請聯系刪除。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