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孩子的一生比做一幢高樓大廈,幼兒園和小學階段都可以看做是“地基”,但它們的構成以及所起的作用卻是有所不同的。幼兒園階段就好比“地基”最下層的沙土、碎石,而小學階段卻是“地基”中的鋼筋、水泥。沙土、碎石的質量對地基的穩固效果所起的作用不是很大,但如果鋼筋、水泥的質量出了問題,那這幢大廈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豆腐渣”工程了。所以,小學階段才是“地基”中的“地基”,它才真正起著為孩子的人生打基礎的作用。當孩子孩子還處于幼兒期,理性思維還未形成,他們常常不懂得學習的重要性。但小學階段的孩子開始進入了兒童期,他們的理性思維在迅速發展,如果家長正確引導,他們會以極大的熱愉去對待學習。重要的是,如果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沒有產生學習的熱情,在小學階段,當理性思維形成后,這一缺憾可以得到及時的補救; 但如果孩子在小學階段對學習仍然沒有“感覺”,那隨著叛逆的青春期的到來,他們的學習成績及學習積極性也許水遠也得不到提升。
小學生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這個年齡段是人形成終身習慣的最佳時期;是打好學習基礎、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機。從小養成好習慣,優良素質便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作為一名老師,也常常和很多家長孩子打交道,在我看來,低年級孩子學習內容簡單,所以比起幫助孩子鞏固掌握知識,更加重要的就是養成孩子的學習習慣。在小學低年級,要讓學生養成上課專心聽講,按時完成作業等簡單的切實可行的學習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水平的提高,知識的不斷更新,到了小學高年級乃至中學,就要在簡單的學習習慣基礎上逐步訓練養成高級的學習習慣,如閱讀習慣,獨立思考習慣、勇于創新習慣等。
一直從事中小學生的教育工作,常常也和家長們交流孩子學習教育的各種問題,我也總能聽到不少家長反應各種問題,其實我經常和家長們講起,不管是學習哪一門科目,都一定要掌握方法,所以我之前在公益課上也分享了特別多的方法,把方法結合孩子的學習能力養成孩子的學習習慣,才能讓孩子一直保持優秀的成績。鑒于很多家長之前也在 微信上向我反映過孩子的語文學習問題,我在這里給大家分享這篇文章,希望有所幫助。此外,我還會每天在 朋友圈分享各年級的學習資料,學習方法以及教育類的文章,有興趣的孩子家長可以去看看,如有任何教育學習上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文章末尾的方式找我,我一定會為你們一一解答。
一年級下冊的課文,課文也不長:
二年級的課文,也不長:
二年級下冊的課文,已經有點兒長了。這時候再說每天讀課文,有的孩子已經堅持不了了。別看5分鐘,認真堅持下來的人并不是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