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看下一下中外推薦信對比,如果你是招生官,看了這兩封推薦信,你會錄取哪個學生?
推薦信1
小侃老師向貴校推薦學生X。學生X在教授的本科算法課上獲得A+的成績,在100個學生中排名第二,他是期末考試中最高分獲得者。他一學期都很努力,并且從來不缺席,在算法上他課堂表現(xiàn)非常好,課上認真聽講,并且課上積極回答我的問題,課下積極和我探討問題。這樣勤勉認真的態(tài)度,使他成為申請貴校的一名很優(yōu)秀的后選人。
推薦信2
小侃推薦學生Y入讀貴校的研生項目。學生數(shù)據(jù)結構課上獲得B,他在100名學生中排名29。當我們開始做網絡流研究時,他中途退出了。學生Y當時看起來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他消失了4周,甚至缺考。然而當他回來時,他向我展示他的最近的一直在研究的成果,一個為高度圖設計的新型網絡流量算法。并且他進行模擬,也得到一些驗證。自從那時起,我們就一直在一起工作了幾個月。他對于新的算法充滿了想法。我認為學生Y的主動性使他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研究生候選人。
CMU教授:你認為哪封推薦信推薦力度更強呢?結果證明推薦信2更勝一籌。
推薦信1實際上沒有任何的意義。在CMU我們把類似推薦信1的都歸類為D.W.I.C. ( Did Well In Class)沒有任何的意義。因為我們已經在學生的成績單中了解到了學生在課堂的表現(xiàn)。
相比推薦信2就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新的信息。它解釋了Y為什么課堂表現(xiàn)不好,是因為他忙于做研究。還告訴我們學生開始自主的做科研,而且做的還不錯。
其實我們很多國內的推薦信都類似于推薦信1。現(xiàn)在再深挖下推薦信1為什么無法吸引人。
其一,上面的D.W.I.C.類的推薦信已經被錄取委員會拉黑了。
其二、推薦信1提到的內容只是重復提及成績單中的內容,沒有新的信息。推薦信是印證簡歷或者SP中的內容,但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側重點不同,推薦信中要從老師的角度來評價你的表現(xiàn)。
其三、推薦信1中內容千篇一律,看多了,你也會煩,沒有新意。
其四、內容空洞,只有推薦點,沒有實例證明你的學習能力。
相比推薦信2則彌補了推薦信1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