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是中醫的四大診法,而面診又是中醫望診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被歷代醫家所重視。顧名思義,面診就是通過觀察面部各個部位的色澤、形態變化,以獲取人體內臟的生理和病理狀況,進而診斷和防治疾病。
通過對面部形態、皮膚、顏色、瑕點分布等方面的觀察,可以得知臟腑、經絡、氣血功能的狀態。簡而言之,面診就是“看五官,觀氣色,辨臟腑之病”。
看五官,觀氣色,辨臟腑之病
五臟在面部的反射區
五臟在面部的分布
兩眼間為心、鼻梁為肝、鼻頭為脾、兩眉間為肺、頰外側為腎
望五官知五官
脾氣通于口:脾和順則口唇能納五谷;脾有病狀則唇色發黃,影響消化吸收功能。
肝氣通于目:肝氣順則目清明,目清則能辨五色;肝有病狀則目眥發青,會影響視覺。
肺氣通于鼻:肺臟和順健康,則鼻能聞香臭;肺有病狀則喘息鼻張,影響呼吸功能。
心氣通于舌:心氣和順則舌能辨五味;心氣不順有病狀則舌卷短,影響話語清晰。
腎氣通于耳:腎氣足則耳能聽五音;腎氣虛則耳鳴耳聾,影響聽力。
面診的具體流程
看五官,觀氣色,辨臟腑之病
面診流程圖
望面知健康
看五官,觀氣色,辨臟腑之病
反射區在兩眼之間的鼻梁處,此處出現橫紋或橫紋比較明顯,證明心律不齊或心臟狀況不好。
看五官,觀氣色,辨臟腑之病
反射區在外耳道連線與鼻梁中線交叉處。如這兩個部位發青發暗或有斑,可能是脂肪肝。
看五官,觀氣色,辨臟腑之病
反射區在鼻頭。若鼻頭發紅或酒糟鼻者或鼻頭腫大,證明脾熱或脾大,一般會感覺頭重、臉頰疼、心煩等。
看五官,觀氣色,辨臟腑之病
反射區在兩眉端連線的中點。若有粉刺,證明此人近期患過感冒或喉嚨疼。
看五官,觀氣色,辨臟腑之病
反射區在鼻翼水平線與太陽穴垂直線交叉處。若此部位有痣或痦子,證明此人腎功能先天不足。
早在兩千年前,《黃帝內經》中《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就指出:“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路,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孔)竅。”說明人體內臟功能和氣血狀況在面部都有相應反映,人們可以通過對面部各種狀況的觀察,來了解人體的健康狀態和病情變化。因此,面診是很有根據的。
正常人的面色
看五官,觀氣色,辨臟腑之病
正常面色:紅黃隱隱、明亮、潤澤、含蓄。
面色異常的情況有幾種
看五官,觀氣色,辨臟腑之病
三庭五眼法
三庭五眼法反映了人體面部正面觀的縱向和橫向的比例關系。上中下橫向分三等份;縱向分五等份,每等份約合一只眼睛的寬度。
不正常的臉型
1 上庭太大:為腦型,該人中年以后易患精神方面的疾病。
2 中庭太大:為呼吸型,易患呼吸系疾病。
3 下庭太大:為消化型,易患消化系疾病。
看五官,觀氣色,辨臟腑之病
面部五色與常見癥狀
看五官,觀氣色,辨臟腑之病
看五官,觀氣色,辨臟腑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