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央視這個新聞時,懵了。
河北秦皇島某景區,一位打扮清爽的年輕媽媽帶著女兒游玩參觀。
走到一處孔雀飼養區,小女孩看到漂亮的孔雀開屏,喊著想要羽毛。
眾目睽睽之下,媽媽一個箭步上前,伸手想扯孔雀羽毛,不料這個動作引起了孔雀的警覺。
第一次失手,媽媽果斷再嘗試一次,終于得手,硬生生將羽毛從孔雀身上拽了下來。
轉過身,把手上的戰利品交給翹首以盼的女兒。
母女倆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或許在媽媽看來,這不過是一次哄女兒開心的“愛”的表現。
但在別人眼里,她當著孩子的面,做著最差勁的示范,真不知道以后她的孩子,會是什么樣。
英國教育家托馬斯·阿諾說:
“父母的言行就是無聲的老師。自覺或不自覺的榜樣,強有力地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
總說熊孩子是世上最可怕的生物,他們調皮搗蛋,愛搞破壞。
但比熊孩子更可怕的,其實是熊父母。
他們黑白不分,是非對錯不清,目無規則,用錯誤的愛,養育出一個又一個熊孩子,把孩子推向不幸的深淵。
想起去年湖南長沙,那起“托管班老師慘遭學生家長暴力毆打”的新聞。
事發當天,一名三年級的女孩在班上大吵大鬧,稱自己丟了錢,不準其他人進去教室。
氣憤之余,還寫下一些語氣特別極端的話貼在教室門口:
“禁止上課!”
“不是我們班的人不能進入。”
“這是我的班,誰趕緊來就少一條腿,誰進來一分鐘就得死。”
其他班級的學生覺得她太囂張了,就故意要進教室,雙方就起了沖突,吵得不可開交。
托管班老師看到這個情況,出于好心,便通知女孩的媽媽前來溝通協調。
不料,驚人的一幕出現了。
女孩媽媽糾集一大班人,沒等老師說完,就斷定是老師的問題,示意身邊的人毆打老師。
為了防止老師打電話報警,同伙搶走了手機,其他人抓住老師的手將她按在地上,往老師臉上潑東西。
女孩媽媽更是當眾撕爛老師的上衣和裙子,并用尖頭鞋使勁踢老師的下體。
整個過程,不明情況的人還以為是仇家上門報復,場面極其兇殘混亂。
被群毆的老師,事發后身體出現極大的不適,大小便失禁。
孩子被老師投訴,家長護子心切這尚能理解。
但事情沒溝通清楚,就直接動粗,還當著所有人的面,侮辱傷害老師,大言不慚替孩子伸張正義。
正是應了那句話:每一個地上降不住的妖精,都有一個天上的老子!
前段時間,杭州的廖女士發現自己的奔馳車被一個陌生小孩刮花。
本想客客氣氣跟對方父母溝通,根據實際情況索賠。
結果對方父母態度極其惡劣,要她去自己指定的修理廠補漆,如果不同意,就只賠償一千塊。
同時還撂下狠話,稱“我家孩子才6歲,可以不管孩子,不然你來報警抓他啊”。
明明是孩子不對,他們卻坐視不管,視而不見。
覺得別人就是故意和自己作對,受不了半點委屈和批評,一點就著,根本不理會別人的感受。
這種強詞奪理,三觀不正的“熊父母”,誰遇上誰倒霉。
他們的殺傷力,比熊孩子還可怕。
父母什么態度,孩子什么路數
北京一位女網友,曾在網上爆料稱自己在飯店吃飯上廁所時,被倆男孩“惡搞”。
廁所門有點松,她沒辦法關得很緊。
兩個人高馬大的小男孩,明知道廁所有人的情況下,還強行把門撞開。
看到別人衣冠不整,他們一臉幸災樂禍,毫無悔意。
女網友氣不過,便去找男孩的父母理論。
可男孩媽媽覺得她大題小做,沒事找茬,對著女網友破口大罵:
“就你金貴,怕被看!”
“跟一個六歲孩子較什么勁?”
“就你是老娘們兒,你比別人多長一個?”
每罵一句,都夾雜著不堪入耳的粗口。
被這么羞辱,女網友氣得直落淚。
而那兩個“肇事者”,非但沒有主動道歉,還在旁邊大笑,像看戲一樣。
6歲的孩子,不小了,他也具備了基本的道德意識和是非觀。
可是父母無視他三觀的培養,簡單粗暴地認為“孩子還小,根本不懂”,當著孩子的面,把孩子引向完全錯誤的道路上。
試問,這樣的孩子,最后會長成什么樣呢?
美國教育研究學者貝齊·埃文斯說過:
“當兒童看到成年人在應對問題時,使用的這些不恰當行為,他們會很容易把這些不恰當行為,理解為是可以被人接受的行為。”
父母是什么人,孩子就是什么人。
用自認為對的方式,錯誤管教孩子,用暴力代替引導,這樣的父母,終究養出和自己一樣,毫無是非對錯觀念的孩子。
朋友住的地方,有一個社區“小霸王”,仗著自己強壯力氣大,經常欺負附近的小朋友。
隨著受傷的孩子數目增多,情況越來越惡劣,朋友和幾個家長上門找“小霸王”父母理論。
大家不過是希望對方父母能好好教育引導。
結果,對方父母一時來氣,便把“小霸王”叫了過來,扇過去幾個耳光,還一個勁地說“下次再有人來投訴,非打斷你的腿不可”。
一場好意的溝通,演變成父子間的矛盾。
事后,“小霸王”還是繼續橫行霸道,沒人再去投訴,也沒人愿意跟他玩。
誰都不想養出“熊孩子”,可教育的果,因在父母身上。
如果不給孩子正確的示范和引導,所言所行都是暴力。
終有一天,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會影響他未來的命運。
父母自身的人品,就是最好的風水
法國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中說: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就已經受到教育了。”
作為父母,千萬不要忽略自己的榜樣效應。身教,遠勝過言傳。
要想孩子日后能成為一個有素質、有教養、懂規矩的人,父母應該先從自我做起。
最近重溫《家有兒女》,發現爸爸夏東海在這個方面做得特別好。
當他事業面臨瓶頸期,沒人找他寫劇本拍戲時,朋友好不容易幫他拉到關系,希望他謊稱自己在好萊塢工作過,好借機造勢。
可他卻覺得,不管做什么,都不能打破內心對于是非對錯的原則和底線。
沒有的事情,不能胡編亂造;不然曾經對孩子所做的一切教導,都成為空談。
而他的以身作則,也贏得孩子的一致好評。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可以說他不懂事,但父母總不能推卸自己教育的責任。
做好自己榜樣的同時,也要樹立孩子正確的三觀。
在孩子犯錯時,不偏袒,不回避,直面他的問題,告訴他什么是對什么是對。
像這位爸爸。
和兒子一起在自助餐廳吃飯,他提醒兒子吃不完就別拿那么多,以免浪費。
兒子嘴巴上是答應了,但吃不完,就趁爸爸離席的時候,偷偷把食物全扔到垃圾桶里。
本來還得意洋洋跟爸爸炫耀,自己早就吃光了。
可爸爸一眼就看出他的心思,拿起垃圾桶,把被扔掉的食物撿了起來,自己吃。
很顯然,這樣的操作完全出乎男孩的意料。
等他回過神來,他拼命地道歉,叫爸爸別吃了,哭著說:“我不再浪費了”。
但爸爸沒有停止手里的活,也沒有打罵,而是讓兒子跟自己一起吃,用實際行動表明決心。
我想,這會是令孩子終身難忘的一課。
作為離孩子最近的父母,對孩子最重要的影響不是給孩子什么物質享受,或是不斷教導孩子什么。
而是孩子能從父母身上看到什么。
能清楚認識到自己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并時刻約束自己,守規矩懂素質。
父母的人品,將是孩子一生最好的風水。
古人云:
“家風是一個孩子的根,影響的結果由外到內:根若不正,頑童鬧世,毀天滅地。根若不正,縱有天賦異稟,亦難走的很遠。”
孩子的德行,離不開家風的浸染。
家風正,孩子的品格才正,成長才能不偏不斜,總走在正確的方向上。
點亮【在看】,但愿每一個父母,能時刻端正自己的品行,給孩子上好每一堂人生課程,扣好孩子人生第一顆紐扣。
用最有力量的愛,助力孩子越飛越高,越走越遠,成就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