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游戲又被稱為紙牌游戲,屬于桌面游戲的一種。關于卡牌游戲的起源有多種說法,現在較被中外學者所普遍接受的觀點就是現代卡牌游戲起源于我國唐代一種名叫“葉子戲”的游戲紙牌。
在移動端設備的大力普及之下,手游的魅力逐漸開始嶄露頭角。隨著卡牌類手游的出現,憑借其方便快捷、操作簡單、自動高效的特點迅速占領手機游戲的市場,其特有的模仿RPG游戲的風格也立刻受到廣大玩家的追捧。不論是上班族還是學生族,只要打開手機,就可以體驗RPG游戲的感覺,讓我們不再依賴于復雜的設備,使每個玩家能夠直接體驗到移動端帶來的妙處。 [1] 著名玩法:萬智牌、游戲王、口袋妖怪卡
秦末楚漢爭斗時期,大將軍韓信為了緩解士兵的思鄉之愁,發明了一種紙牌游戲,因為牌面只有樹葉大小,所以被稱為“葉子戲”。(“葉子牌”,有兩個手指大小。長8公分,闊2.5公分的“葉子牌”,用絲綢及紙裱成,圖案是用木刻版印成的)。 [2] 十二世紀時,馬可·波羅把這種紙牌游戲帶到了歐洲,立刻引起了西方人的極大興趣。因為它造價低廉、玩法多樣,又容易學,很快就從貴族流傳至民間。十六世紀,西方流行一種稱為“勝牌”的紙牌,它在17世紀初演變為類似橋牌的惠斯特牌戲,流行于英國倫敦及荷蘭,1894年,在英國倫敦俱樂部中產生了橋牌,這種橋牌再經演變就是撲克牌。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名叫The Baseball Card Game的卡牌游戲成為第一款集換式卡牌游戲,真正讓集換式卡牌游戲成型,制定了此種游戲規則的游戲是1993年由美國數學家理查·加菲博士開發的萬智牌。
每張卡牌上,無論何種游戲,都會有表述規則的文字,描述這些卡牌的使用條件和效果。
基本上每種游戲都要求玩家擁有一套自己設計的套牌,牌手需要從成千上萬的卡牌中挑選一定數量的牌,相互配合以贏得游戲。這為游戲的對局提供了非常的開放性和多元性。
一般的說,使用任何一張卡牌都需要一定條件。例如,萬智牌需要地,口袋妖怪卡需要能量卡等等。
游戲的基本規則是利用自己擁有的條件,將自己套牌中的牌使用出來,使其產生某種效應,以達成游戲要求的獲勝條件。
無論何種游戲,規則如何,但游戲都是以回合的方式進行,且回合進行遵循著一定的架構,基本結構包括:
重啟——讓所有的卡牌都成為新回合的狀態,例如萬智牌中的“重置階段”
抓牌——把套牌中的牌放在手上。放在手上意味著這些牌有可能將會發生效應。
使用——使用手上的牌來影響游戲。
沖突——利用牌手可利用的資源進行戰斗,一般來說在沖突中獲勝是獲得游戲勝利主要手段。
結束——一般在此階段,本回合使用的牌產生的效應會終止,牌手會要求棄掉他們手里多余的牌,將手里的牌控制到一定數量。
《萬智牌》(美國 1993年)
《Pokemon》集換式卡牌游戲(日本1996年)
《游戲王》集換式卡牌游戲(日本 1999年)
《魔獸世界》集換式卡牌游戲(美國 2005年)
《Weiβ Schwarz》集換式卡牌游戲 (日本 2009年)
1. 卡片綻放的藝術 .騰訊新聞.2014-05-15[引用日期2018-02-02]
2. 關于撲克牌的來歷 .搜狐.2017-11-16[引用日期2018-02-02]
4. 卡牌游戲能否繼續在ChinaJoy上風生水起 .新浪[引用日期2018-02-02]
5. 萬智牌 .萬智牌官方網站[引用日期2018-02-02]
6. 新手指南 .《爐石傳說》官方網站[引用日期2020-09-1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