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骨骼健康越來越令人堪憂,特別是膝關節病痛,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29.7%,其中以女性居多。
膝蓋是最容易損傷的關節之一,傷得越多,骨骼衰老得越快。很多人想通過鍛煉來養護膝關節,卻又擔心“跑步傷膝蓋”。
這是真的嗎?怎樣做才能擁有強韌的膝蓋,上了年紀照樣“健步如飛”?
1、久坐不動
據調查,在喜歡久坐不動的人中,10.2%的人有膝蓋的關節炎。
這是因為,膝關節的軟骨缺乏專屬的血管,只有在關節活動時,周圍的關節液和血管才能產生壓力差,把養分輸送給它。
長期不活動,膝蓋比其他關節更易老化。
競技運動員的膝關節傷病比一般人要多出幾倍,可見過量的運動確實會給膝關節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
任何鍛煉都是“過猶不及”的,想要通過運動擁有健康的膝關節,首先得考慮運動量和運動方法的問題。
3、肥胖
我們站立時,膝蓋負重是你的體重;走路時,是體重的2倍;跑步時,膝蓋受力是體重的4倍,跳躍時是6倍,下蹲時是8倍。
假如你的體重是60kg,那么蹲下系個鞋帶的動作,就會讓你的膝蓋承受480kg的壓力。
贅肉太多,時刻都在“壓迫”膝蓋。為了膝蓋健康不受罪,還是早點減肥吧。
4、潮濕受涼
雖然醫學上,關節炎和關節“受凍”沒有直接關系,但長期濕寒的環境絕對是關節病痛的一大誘因。
本身膝蓋周圍的肌肉和脂肪較少,對骨骼的保溫較弱。濕氣和寒氣更容易滲入關節之中,降低關節液的潤滑作用,還會使血管、韌帶變得僵硬、脆弱。
如果已經有了膝關節病痛,潮濕受涼更將導致癥狀加重。
5、穿高跟鞋
雙腳的骨骼對膝蓋有聯動支撐的作用,而高跟鞋減少了腳掌的受力面積,進而加大了膝蓋的壓力。
據研究表明,女性穿高跟鞋上下樓梯時,膝蓋承受的重量比平底鞋高出1倍多。長此以往,膝關節的磨損必然加劇。
日?;顒訒r穿耐磨、柔軟的平底鞋,運動時換上專門的跑鞋,才是最合適的選擇。
1、骨關節炎
隨著年齡增長,膝蓋軟骨磨損、老化,骨與骨之間缺少了緩沖墊,直接摩擦、增厚、增生……關節炎就是這么來的。
膝骨關節炎,以膝關節的疼痛、晨起僵硬、屈伸不利、關節異常響聲、甚至膝關節腫脹畸形為主要臨床表現。
2、靜脈血栓
如果膝蓋損傷了,活動受限,就容易引發下肢血流不暢。長期得不到改善,靜脈曲張、靜脈血栓的患病風險將大大增加。
有研究表明,在長時間久坐之后,無癥狀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高達10%。
養護好膝蓋,就可以避免陷入“活動受限、血流不暢、血栓形成”的惡性循環之中。
3、軟骨損傷
如果你走路時感覺膝關節酸軟無力,或者活動時膝蓋響聲明顯,還伴隨著疼痛感,有可能就是軟骨損傷——髕骨軟化癥。
通過調查發現,髕骨軟化癥的患病率達36.2%,尤其以30~40歲的女性最為常見,發病率高達50%。
如果不在早期治療和加以控制,會引起進一步的退行性病變,對膝關節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4、“跑步膝”
學名髕股疼痛綜合征,是一種由于不當運動引起的損傷。
患有“跑步膝”的人,膝關節活動不靈活,一運動就膝蓋疼痛、無法彎曲,或者每次運動不久,就會出現膝蓋腫脹和疼痛,難以忍受。
喜歡跑步但熱身不足、姿勢不對的人最容易得這種病,如果不及時調養,就得跟運動說再見了。
5、韌帶損傷
韌帶和肌肉是膝關節活動的重要保障,三者之間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都是屬于人體膝蓋的一部分。
如果骨骼伸展幅度太大,韌帶和肌肉容易拉傷。而且韌帶的損傷比肌肉拉傷更嚴重。
你可以這樣理解,韌帶就像是橡皮筋,太突然、或者太強烈的運動導致骨骼被牽拉得太遠,韌帶的纖維就會失去彈性,發生斷裂。
韌帶損傷會引起膝蓋腫脹、疼痛和肌肉痙攣,恢復起來也是難上加難。
腳跟抬起,腳尖著地,保持10秒后慢慢放下,放松5秒后再次踮起,重復5~10分鐘。
這個簡單的動作既能鍛煉膝關節的支撐力量,又可以增強大腿和小腿的肌肉,還能將腿部線條拉長。
2、平躺抬腿
平躺在床上或者墊子上,雙腿交替抬起,保持10秒鐘,每組做10~20下。
這樣可以鍛煉膝蓋和肌肉的連接能力,當你感覺到腿部微微酸脹時就可以停止了。
3、平躺蹬踩
平躺在床上或墊子上,雙腿抬起做蹬踩動作,重復10~20次,或者根據身體感覺調整次數。
有能力的人,可以用手肘支撐上半身,這樣還能同時鍛煉到腰部肌肉。
4、單腿下蹲
找一處平地,雙手平舉目視前方,一條腿伸直,一條腿慢慢彎曲至半蹲姿勢,然后再慢慢站直。
左右腿交替進行,如果怕站立不穩,可以扶著扶手。
5、熱敷膝蓋
在每次運動結束之后,不要急著停下來休息,用鹽包熱敷,對膝蓋肌肉和骨骼進行保養,能有效預防膝關節傷痛和肌肉拉傷。
你學會這些方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