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辦學本身不是目的,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才是目的;學校局部利益不是目的,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才是目的;辦學短期效應不是目的,服務經濟社會的持續長遠發展才是目的。
●堅持面向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需求,為所有適齡兒童少年提供均等的義務教育機會和條件,是各級政府的法定職責。
●根據學校的不同層次和具體情況,選擇和探索不同的聯合辦學模式,實現名校優質資源輻射范圍的最大化。
【作者簡介】
姜永良 南通市崇川區教育體育局局長
聯合辦學是一項教育創新舉措,也是一項教育行動研究。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教體局確立了“建立聯合辦學機制,促進主城區教育高位均衡發展”的改革發展思路,統籌協調區域內優質教育資源,努力實現由“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轉變,推進義務教育在優質均衡的軌道上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崇川區聯合辦學從2007年8月正式啟動,區內12所小學簽訂聯合辦學協議,6所名校牽手6所普通學校,由名校派出優秀學科教師和管理干部,重點管理掛鉤學校的起始年級,統一編班,統一均衡配置師資。
聯合辦學不到一年,優質資源的輻射效應就得到體現,受援學校辦學品位、教學質量明顯提升,名校的影響力和發展空間進一步擴大,受到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擁護。
在聯合辦學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礎上,我們以“要素嫁接”和“增量重組”兩大策略進一步放大優質教育資源,推動崇川教育均衡發展。
“要素嫁接”,主要體現在人員和學校兩個方面。我們通過協同體內人員“三統一”,優化師資隊伍建設。一是統一管理,主要管理人員相互流動,由名校主要領導兼任一般學校主要領導,負責全面統一管理;二是統一配備,聯合辦學協同體內的教職員工雙向流動,根據工作需要統一安排工作崗位;三是統一培訓,達到融合和鍛造師資隊伍的目的。“三統一”使聯合辦學從最初的“形式聯合”深化為“實質聯合”,更多的教師受到優秀教育文化的熏陶,得以快速成長。
“增量重組”,即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進一步擴大聯合辦學規模,進一步開拓多樣化的聯合模式,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區域全覆蓋乃至更大范圍內教育資源優化配置。一是加大教育投入。2008年,崇川區信息化建設投入達1798萬元,教育裝備建設投入1430萬元,暑期維修花費1302萬元,重點工程項目建設費用將近9700萬元。“十一五”期間,崇川區教育工程將增加建筑面積22.5萬平方米,總投資達6.67億元。二是以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實施為契機,以統籌教師待遇為切入口,打破校際和區域壁壘,推進教師合理流動,進一步科學配置和優化人力資源。三是正式啟動主城區新區、東區中小學建設,進一步拓展優質資源的服務范圍。
回顧兩年的實踐,聯合辦學仍有較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運行機制有待完善,包括投入、保障、評價、激勵等各方面的機制。二是優質同化尚需時日,尤其是名校教育理念推進困難,成為師資優質同化的最大障礙。三是市民認識尚需進一步統一,仍有一些市民對聯合辦學學校心存疑慮,尚未建立足夠的信任,“擇校”心理、“學區”概念仍然存在。
我們要在追溯和反思現有工作的基礎上,修正原先的方案并繼續推進,直到經過人民評鑒,真正讓人民滿意。
一是科學界定概念,把握“公益”內涵。聯合辦學,最初是指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種發展模式。義務教育聯合辦學,是指由不同層次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組成聯合辦學協同體,通過在辦學理念、行政管理、師資隊伍、教學研究、后勤服務等方面的共建共享,快速放大優質教育資源,大面積增加優質義務教育資源的受益范圍。義務教育聯合辦學與職教、高教聯合辦學,相似之處在于兩者都關注生源和規模效益,區別在于義務教育聯合辦學必須堅持教育的公益性,確保每一個學生都擁有免費享受優質教育的均等機會。
二是明確辦學目標,彰顯公平理念。實踐證明,聯合辦學本身不是目的,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才是目的;學校局部利益不是目的,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才是目的;辦學短期效應不是目的,服務經濟社會的持續長遠發展才是目的。聯合辦學的目標要尋找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利益的戰略結合點,終極目標是確保適齡兒童少年都能享有接受良好義務教育的機會,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從而構建和諧社會,實現民族振興。
三是落實管理責任,強化政府統籌。堅持面向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需求,為所有適齡兒童少年提供均等的義務教育機會和條件,是各級政府的法定職責。政府要把教育公平作為社會公平的基礎和核心,切實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促進兒童少年的全面發展。在推進聯合辦學的過程中,政府要嚴格遵守《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加強統籌規劃,加大教育投入,均衡配置資源,健全運行機制,保持聯合辦學政策的連續性和透明度,使聯合辦學從臨時行為成為長期行為,變形式聯合為實質聯合,讓所有學生公平享用優質教育資源。
四是拓展聯合模式,全面全程覆蓋。根據學校的不同層次和具體情況,選擇和探索不同的聯合辦學模式,實現名校優質資源輻射范圍的最大化。當前,主要有名校聯合普通學校、名校聯合農村學校、名校聯合新建學校、市直學校聯合區屬學校、小學教育聯合中學教育等多種聯合模式。在以上聯合辦學模式的基礎上,我們將大力推進名校集團化發展戰略,依托名校資源,在較短時間內孵化出一批具有持續發展能力的新名校,提升基礎教育水平,推進教育高位均衡發展。
五是建立健全機制,確保高效運行。聯合辦學是為了實現教育公平。因此,聯合辦學協同體在人才流動、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各方面的分配使用都必須做到公平,包括健全投入機制,優化市、區財政教育投入比例;健全管理機制,統一行政管理、教師管理和后勤管理;健全教學機制,統一課程設置,統一教學活動,統一質量標準;健全考核機制。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督導部門要制定聯合辦學評價方案,采用平時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的辦法,以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實施績效工資制度為契機,對教師在聯合辦學中取得的突出成績給予充分肯定。
《中國教育報》2009年12月14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