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自被發現以來廣泛受到教育行政部門、一些教育研究者及學生家長的關注,相關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政策連續頒布,有關文件精神一再強調,專家研究成果層出不窮,合理建議也有理有據,連教材編寫都減少了傳授內容和練習題的數量,作息上讓學校執行雙休日,促使學生課業負擔壓力多年來得到了相對的緩解,但近段時間隨著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教學質量的重新考量,教師教學考績壓力突顯,學生課業負擔壓力有抬頭的趨勢。網絡新聞中也時時看到某位同學不完成作業怎樣怎樣了的事情,學校學生中未完成作業被老師批評的比比皆是,甚至,學生家長也殃及池魚,受到老師的問責,特別是中學,情況尤為突出。
學生課業負擔壓力有所提高,有它復雜的原因。本人就“如何標本兼治,減輕中學生語文課業負擔”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學生語文課業負擔過重現狀分析:
初中語文課業負擔占學生13門課業負擔的比重是比較大的,基本在30-40%左右。表現狀況有以下幾方面:
1、學生作業種類和次數過多。據查,中學語文的作業形式有:正式作業、課堂作業、同步練習、單元作業、日記、周記、摘抄、單元作文、課外閱讀、閱讀心得等。幾乎每個學生每個單元都如此機械的完成這些類型的作業。只是作業的內容不同而已。以目前初中語文人教版為例,三個年級六冊書,每冊六個單元,每個單元有5篇課。共30篇。其中,還涉及到漢語言的基礎知識、文學寫作的基礎知識、口語訓練的基礎知識等。正常情況下,每篇課文2次作業,學生要完成60次。作文每單元1篇,共6篇。實際上,學生至少要完成90次作業,12篇作文,其中,還不包括日記等其他作業。
2、學生考試次數過多。一般情況下,語文考試有單元測試、半期試、期末考試三種,但近年學校開始組織了月考,每月一考,初中語文是必考科目,增加了一種。如果是畢業班,考得或許更多。就像曾經有人感嘆學校:“素質教育搞得一塌糊涂,應試教育做得如火如荼”,還是難舍題海戰術啊!
3、學生課外學習資料過多。初中語文的課外學習資料主要有學校自訂的單元測試卷、在新華書店購買的練習資料、教師自找的習題、學生和學生家長自己購買的學習資料、參考資料等。這些資料塞滿了學生的書包,不僅加重學生的肩膀,還增加了學生的精神壓力。不僅讓學生無所適從,浪費了錢財不說,也影響教師本身正常的教學,學生沒有時間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光語文科就存在這樣的現象,如果把初中13門課程算進去,學生課業負擔之重不言而喻。這樣的結果會造成學生睡眠不足,體質下降,視力減退;心理壓力沉重,容易焦慮、憂郁、恐懼等,使學生怕學、厭學進而逃學、輟學,給基礎教育全面落實帶來嚴重困難;妨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和特長的形成;也扼殺了學生自我創造力和自律能力等各種能力的培養。
二、造成初中學生語文課業負擔過重的根本原因:
1、教育者過于執著基礎教育的所謂教學質量。教育行政部門過于強調統考科目的教學質量,并以此作為衡量學校校長、教師、學生成績的唯一標準。這種過于注重的壓力最終降到了學生的頭上。學校重視的只是教師、學生的考試成績的排名;教師也只重視他本人所教科目的學生考試成績的名次。特別是教學主科的教師,比如初中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思品等,其他地理、歷史、生物次之,美術、音樂、體育更次之。這樣,語文教師就會為了保證自己學生在多練的情況下,更牢固的鞏固好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知識的掌握,從而布置出相應多的課業任務。他們不可能有時間去考慮和遵守“初中各年級學生一天的作業量不能超過1個半小時”的規定和去照顧其他科目教師的情緒。據查,中學生偏科現象很嚴重,偏重于語文的學生占大多數,這與語文教師抓得緊不無關系。所以,在中學美術、音樂、體育等課被語文等主要科目擠占的現象并不少見。
2、客觀公正教育評價機制的缺失。教育行政部門在評價一個學校和一個教師的工作時,往往把學生考試成績作為重要的評價標準,所以,統一組織期末考試,然后按成績進行排隊。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也是以學生學業成績的好壞和平時的表現來總體評價教師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教育的能力;也將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發放教師績效工資、考核、評優、職務評聘的主要依據。過去“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而現在卻演變為“分、分、分,教師的命根”,也成為的“學校的命根”。不管是學校對老師評價,還是老師對學生評價,這種以學生成績和表現的情況來對教育教學效果下結論的方式雖然有其合理性,但卻過于單一,缺乏客觀公正,是片面的。同樣,在初中任語文科教學的教師相當一部分是擔任班主任工作的,對學生的評價如果只以語文科的成績作為依據進行評價顯然是不合理的。
3、改變前途命運的途徑太單一。
目前,我國各類學校招生基本上是通過統一考試,按分錄取,甚至,大學畢業參加工作都還要進行考試。人才第一次分流在小學六年級的畢業考試,成績好的可以上實驗中學或重點中學,一般的上普通中學,通過中學考試篩選,成績突出的又可以到重點班;人才的第二次分流是中考,按考試總分錄取職業高中、普通高中、重點高中等不同等級的學校;在人才第三次分流的高考中,又按高考總成績劃定各等分數控制線,進行填報志愿、投檔錄取。小學畢業考、中考、高考按總分選拔學生,確定考取院校的制度,對中小學教學起著最直接、最有效的導向作用。因為考取重點中學班、重點高中或重點高校,是最終將決定考生的就業乃至前途命運等大事,這就勢必引導學生為了改變前途命運而擠上升學的道路上。因此,學校和家長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競爭力,最終上大學,甚至上名牌大學,就不惜采取一切手段,這是導致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主要原因。
當今的小學生是獨生子女,大多數家長都視為掌上明珠,把全部希望寄予其身上,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他們身上,孩子的學習、升學、擇業,無一不牽連著全家的命運。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對學生負擔過重不是反對,而是支持、贊成。不光如此,有些家長又額外布置作業、買參考書、請家庭教師,無形中又加重了學生負擔。初中語文課業負擔也是在這種大趨勢中變得壓力倍增。
這種片面追求教育質量的思想、不客觀的教育評價機制、凡升必考、凡進必考的招考制度,自然會嚴重地誘發一些學校辦學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考試分數。學校、教師為分奔忙,使學校陷入以提高學生考分為目標的困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負擔怎么能夠減輕。同時,導致學校、教師、學生本人和家長重智育、輕德育、忽視音、體、美等學科;違背了國家的教育方針、違反教育規律、扭曲基礎教育的性質和任務,最終只能培養出“高分低能”的人才。這就是造成初中語文課業負擔過重的根本原因之一。
三、改變初中語文課業負擔過重的措施:
1、語文教師要正解認識學生課業負擔與學生學業成績的關系。
根據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教授王云峰等人關于課業負擔與學業成績的關系研究表明:(1)保證學生8-9小時的睡眠時間,才能保證學生成績的提高。(2)課后學習1小時以下的學生,成績比課后不學習和學習3小時以上的學生好。(3)學生家庭作業時間越長對應的科目成績越低。(4)參加校內課外學習活動的學生,不論時間長短,成績比不參加的低。(5)校內課時量的多少與學生成績的變化無實質關系。(6)參加校外課外3-4項學習種類的學生比不參加的成績要高。對此,本人認為,在現行的教育教學制度下,初中語文教師務必要有針對性的安排學生作業及學習任務,要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讓學生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初中語文作業的布置類型及量要減少,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同層次的學生作業要求不一樣,作文的寫作要求也不一樣;作業的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要與實際生活事件有聯系;作業的易難要立足在打好基礎的情況下,循序漸進。因此,語文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的基礎情況,關注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設計有效的作業,幫助學生提高學業成績。另外,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做好學法指導,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方法,讓學生懂得怎樣提高學習效率。教師注重學生的智力因素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既要抓好學生對語文科的學習,也要關心學生在其他科目上的進步。只要學生對學習有興趣了,掌握學習方法了,其學業成績自然提高。
2、語文教師要秉持終身學習的理念,認真學習掌握課程標準和教材。
初中語文教師是學生在初中階段接受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指導者,其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學生獲取知識和能力的多寡,其崇高的人品、優秀的涵養和淵博的知識都會影響著學生的一生。所以,語文教師應該把“學富五車”作為自己對知識和能力的追求。教師不僅要積極參加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組織安排的相關學習培訓,還要充分利用閑暇時間,學習本專業和相關專業的新知識、新理念,學習掌握新的教育教學手段,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孔子有云:“學而不已,闔棺而止”;莊子·養生主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荀子·勸學曰:“學不可以已”,這些就是教師理應堅持終身學習的有益依據。
初中語文教師想要輕車熟路的駕馭課堂,必須掌握初中語文的課程標準,吃透初中三年語文教材,甚至有必要的話還要研究小學的語文教材及高中的語文教材。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高屋建瓴,從整個初中學段的高度來講授一篇課文。教師要把本學科整個學段的教材全部拿到手,對照課程標準認真地研讀,在理解的基礎上畫出需學習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結構樹;畫出初中語文現代文學課文體裁結構樹;畫出古代文學課文體裁結構樹和古代漢語知識結構樹等,寫出教材分析。教師只有對整個學段的教材、對整個學期的教材、對單元教材有系統的把握,從整體到部分的解讀教材,構建知識樹,對教材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在課堂上深入淺出,循循善誘,游刃有余、有的放矢,引導組織學生系統學習初中語文知識。在這方面,我認為:魏書生老師的教育思想有許多值得我們推崇和借鑒。
3、語文教師要加強責任意識,精心備課,優化課堂效果。
初中語文教師如果想要自己教的學生能“親其師,信其道”,除了為人師表,就是要熱愛學生。要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需求、困難、弱點和缺點,幫助學生成長進步。要善待學生,容忍和理解學生的弱點、缺點和錯誤。要感動學生,用愛心、用真情去幫助學生改變自己。只要老師付出了愛心和努力,講究科學的教育方法,學生肯定給教師一個有好的回報。教師要合理的擬定對學生的教育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上進需求,引領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不斷促進學生的學習動力。要樹立新型平等的師生關系,要維護好學生的合法權益,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律能力。要做到這些,一個缺乏高度責任感的教師是無法做到的。
初中語文教師只有增強責任意識,在掌握語文課程標準,吃透教材和了解愛護學生的基礎上,精心備課,才能在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引導學生閱讀、思考、動手、討論、自我展示,才能讓教師及時接收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加以調控,使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和諧合作,優化課堂的教學效果。語文教師想讓學生在課堂上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從而逐步養成自我學習的習慣,從而激發出創造力;語文教師想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自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認識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語文教師想使自己的課堂成為高效課堂,如果不付出百倍的努力、艱辛的探索、不舍的踐行,是不可能辦到的。
總之,要標本兼治的減輕初中學生語文的課業負擔,語文教師的素質是關鍵;學校的辦學理念是關鍵;家長正確的教育價值觀是關鍵;教育行政部門如何做好中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和如何“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是關鍵。
參考資料: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教授王云峰等人關于《小學生課業負擔與學業成績的關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