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說的這個中藥方,已經有千年的歷史;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中。它就是附子理中丸;主要是溫脾散寒、止瀉止痛。能夠減輕脾胃虛寒所帶來的各種不適癥狀:像什么四肢冰涼、怕冷、腹瀉、便秘等癥狀,附子理中丸都能起到不小的改善作用。
有千年歷史的中成藥——附子理中丸,溫陽驅寒,健脾又暖胃
但是要注意,附子理中丸,適合形寒飲冷引起的脾胃虛寒癥狀。如果癥狀相同,但是辨證之后,并非是脾胃虛寒所導致的,就不宜使用。先把方子的組成告訴大家:人參、炙甘草、白術、(炮)干姜、(炮)附子。
有千年歷史的中成藥——附子理中丸,溫陽驅寒,健脾又暖胃
接下來,我們說說什么是形寒飲冷:這個意思就是說,你的一些行為,會導致身體受到寒氣的侵入;就比如,喜歡吃冷飲,為了涼爽,將空調、風扇開到最大;或者是天氣轉涼之后,不及時地加衣保暖;或者每次吃微涼的飯菜、冰鎮的脾就、飲料等。而我們的脾胃就需要更多的陽氣去暖回來。這些行為就好像是敞開大門,讓小偷來家里“光明正大”的偷東西一樣。那脾胃虛寒的人有哪些明顯的表現呢?首先最明顯的就是怕冷,身體里的陽火被消耗,不能夠再去抵擋外界的寒邪,就會表現出怕冷的感覺,穿衣總是要多。因此脾胃虛寒的人容易手腳冰涼。
有千年歷史的中成藥——附子理中丸,溫陽驅寒,健脾又暖胃
除了怕冷,還有反復的胃疼,我們都知道,胃喜暖,惡寒。因為天氣的關系,或者是飲食不當的關系,就很容易導致胃痛,情況嚴重的還會反胃吐水。接著就是腹瀉,脾胃虛寒,容易造成大便清稀,沒有臭味,但每次排完之后,會有排不盡的感覺。同時大家也可以把舌頭伸出來,找個光線好的地方,對著鏡子看一下舌頭,如果舌苔薄白、有裂紋、還有齒痕,就要考慮脾胃虛寒的情況。
有千年歷史的中成藥——附子理中丸,溫陽驅寒,健脾又暖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