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2日,麥可思研究院在北京梅地亞中心舉行“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發布暨研討會”。2017年就業藍皮書的主要關注點如下:
麥可思研究專注高教管理,訂閱麥研圖書館,可查看更多主題文章哦!
2017年6月12日,麥可思研究院在北京梅地亞中心舉行“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發布暨研討會”。2017年就業藍皮書的主要關注點如下:
注意點:大學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穩定。
2016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受雇全職工作”的比例(77.3%)與2015屆(77.4%)基本持平,與2014屆(79.2%)相比有所下降;“自主創業”的比例(3.0%)與2015屆、2014屆(分別為3.0%、2.9%)基本持平;“正在讀研/讀本”的比例(10.3%)略高于2015屆、2014屆(10.1%、8.9%);“無工作,繼續尋找工作”的比例(4.0%)略高于2015屆、2014屆(分別為3.9%、3.7%)。
注意點:升學深造和自主創業是就業穩定的兩個因素。
在2016屆大學畢業生的未就業人群(7.5%)中,半數以上還在繼續找工作(4.0%)。其中,處于未就業狀態的本科畢業生(6.9%)中“還在找工作”的為3.0%,“待定族”為1.6%(不求學不求職);處于未就業狀態的高職高專畢業生(8.1%)中“還在找工作”的為5.0%,“待定族”為3.1%。
注意點:未就業人群中半數以上仍在求職。
注意點:近五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滿意度持續上升,平均每屆增加2個百分點。
2016屆大學畢業生月收入為3988元。其中,本科院校2016屆畢業生月收入為4376元,高職高專院校2016屆畢業生月收入為3599元,均高于城鎮居民2016年月均可支配收入(2801元)。
注意點:2016屆本科和高職高專畢業生月收入明顯高于城鎮居民2016年月均可支配收入。
2012~2016屆本科畢業生的平均月收入從3366元增長到4376元,增幅為30%。考慮到通貨膨脹,在根據CPI(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衡量通貨膨脹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進行調整后,2012~2016屆本科畢業生的平均月收入從3366元增長到4043元,增幅為20%。
2012~2016屆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平均月收入從2731元增長到3599元,增幅為32%。在根據CPI進行調整后,2012~2016屆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平均月收入從2731元增長到3325元,增幅為22%。
注意點:剔除通貨膨脹影響后,近五屆本科畢業生月收入增幅為20%,高職高專畢業生為22%。
注意點:2013屆本科畢業生三年后月收入相比畢業時累計增長87%,高職高專增長81%。
本科生和高職高專生畢業三年后的月收入顯著高于農民工。2013屆本科畢業生三年后(即2016年時)月收入為6667元,比2016年農民工①人均月收入(3275元)高3392元;2013屆高職高專畢業生三年后月收入為5312元,比2016年農民工人均月收入高2037元。
注意點:高等教育回報在三年內效果明顯。本科和高職高專畢業生職業發展的后發力較強。
①國家統計局.2016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2017-04-28.
注意點:這些變化反映出外企、國企招聘放緩對大學生就業產生影響,民營企業對大學生就業的支撐凸顯重要。
注意點:中小微企業雇用了超過一半的大學畢業生且比例持續上升。
大學畢業生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就業比例從2012屆的54%上升為2016屆的56%。
注意點:大學畢業生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的就業比例持續上升。
機械、化工、紡織等傳統制造業面臨挑戰,在大學生各項主要就業指標上亮起了“紅燈”,不管本科還是高職都出現相似趨勢。以本科為例,從吸納能力來看,2012屆畢業生有28.8%在制造業就業,到2016屆該比例下降了近9.4個百分點,跌至19.4%。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和薪資水平也相對較低。
注意點:知識與服務密集型的現代產業(教育、信息技術等)發展強勁,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制造、建筑等)面臨挑戰。
近三年來東北區域經濟體的本科畢業生就業率持續走低。東北地區人才流失,尤其是高素質人才的流失也需要引起重視,2014~2016屆本科東北生源在本地就業的比例逐年下降,分別為49.2%、48.5%和47.5%;與全國本地區生源的本地就業比例相比,2016屆本科東北生源在本地就業的占比(47.5%)低于全國平均水平(75.2%)27.7個百分點。這種人才流失是東北振興面臨的主要問題。
注意點:東北人才流失較為嚴重,難以吸引本地生源大學畢業生。
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轉型離不開傳統制造業的升級,根據麥可思數據,東北地區的制造業招聘需求明顯下降。而且就業的制造業主要集中在交通工具制造業、機械五金制造業、電子電氣儀器設備及電腦制造業。其中,交通工具制造業人才需求的下降最為明顯,2012屆的就業比例為16.8%,到2016屆下降為6.1%。
注意點:東北制造業招聘需求下降明顯。
注意點:本科的軟件工程、網絡工程、通信工程,高職高專的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連續三屆是綠牌專業。
注意點:本科的美術學、音樂表演,高職高專的法律事務、語文教育連續三屆是紅牌專業。紅綠牌專業反映的是全國總體情況,各地區、各高校情況可能會有差別。
注意點:2016屆本科管理學門類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最高。
注意點:2016屆高職高專生化與藥品大類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最高。
注意點:三年內超過一半創業人群退出創業,創業失敗風險不容忽視。
注意點:更多畢業生在畢業三年內選擇了自主創業,畢業生的創業效果應從長評價,不能只局限于畢業時的創業人數。
從近五屆的趨勢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對母校的總體滿意度呈現上升趨勢(2012屆大學畢業生對母校總體滿意度為85%,近五屆平均每屆增加1個百分點)。
注意點:大學畢業生對母校的滿意度持續上升,近五屆平均每屆增加1個百分點。
本報告基于麥可思公司2017年度的大學畢業生跟蹤數據撰寫,反映了社會第三方專業機構對于大學生就業信息的跟蹤評價和公開發布。麥可思公司自2007年以來,連續11年對畢業半年后大學生的就業狀態和工作能力進行全國性研究,從2010年開始,連續八年對之前跟蹤過的全國2006~2013屆大學畢業生進行了畢業三年后的職業發展跟蹤。《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自2009年首度發布以來,至2017年已是第九次年度報告。
2016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跟蹤評價的全國樣本為28.9萬。覆蓋了1313個專業,其中本科專業669個,高職高專專業644個;覆蓋了全國31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覆蓋了大學畢業生能夠從事的635個職業,327個行業。麥可思曾對2013屆大學畢業生進行過畢業半年后的跟蹤評價,2016年底對此進行了三年后的再次跟蹤評價,全國樣本約5萬。覆蓋了921個專業,其中本科專業353個,高職高專專業568個;覆蓋了全國30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覆蓋了大學畢業生能夠從事的635個職業,325個行業。
看完還不夠過癮?大學老師請注意,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麥小微好友,更多驚喜等著您!